成年人疏远的方式,从沉默开始

成年人疏远的方式,从沉默开始


成年人疏远的方式,从沉默开始

微博有个话题,是关于#成年人彼此疏远的方式#

比起小时候抢零食抢玩具的大声嚷嚷,成年人疏远的方式,更多像是默契。

不谙世事的孩子,总喜欢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把情绪挂在嘴边。

“我不跟你玩了!”

“我再也不跟你做朋友了!”

通过张扬的方式,来宣示一段友情的开始或结束。

而成年人不同,成长是一个越来越沉默的过程。

因为我们越来越害怕受伤,担心付出的热情得不到回应,更怕自作多情。

所以当其中一个人有疏远的意思,另一个人察觉到对方的淡漠后,友情便迅速冷却,双方默契地抽身离开。

即使有旁人问起,哪怕心里觉得难过,也会装作满不在乎地说:挺好的啊,就那样啊。不再把某个朋友当成自己的软肋,怕自己努力挽留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抢先一步离开,跟自己说算了。

大家曾经彼此靠近,而后又沉默地疏远。

昨天可以当面指出你的缺点,今天也可以装作看不见。

一起分享快乐分忧苦恼的朋友,到了某天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是最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成年人疏远的方式,从沉默开始

有个朋友,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和某个舍友是交情最好的。

一起上下课,去饭堂打饭,一起出门游玩,分享心事,甚至同去对方的家吃饭做客。

但因为一件借钱的小事,两人心里开始有隔阂。

舍友跟她说,自己需要换新电脑,但目前没有这个钱,又没有兼职收入可以补贴,需要借两千。

同是学生的时候,朋友也没有更充裕的资金可以提供帮助,因此拒绝,并跟她说:“你可以先找家人商量,或者分期,到时候找兼职再慢慢还。”

不料她舍友一听这话,就黑脸了,并说:“我们的交情,你还信不过我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舍友见了她就躲,也不再喊她一起出门上下课。

更没有交心沟通过了。

在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朋友,从其他人口中听到了关于自己的一些八卦小料。

朋友对此段友情有愤怒,也有感慨,而后,成了漠然。

在刚进入校园,身边朋友重新更换的时候,你以为你遇到了难得的好朋友。

而褪去友谊的外衣,当友情暴露在利益和信任,甚至是过分要求对方给予的情分的冲突下,一段正在升温的感情,瞬间就蒸发了。

成年人疏远的方式,从沉默开始

不仅仅是身边有许多朋友,在沉默地疏远着彼此,在知乎上,我们也可以窥探到许多人的故事。

有个叫@顾春秋的网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高中时期与他玩得最好的朋友,因为两人去的学校不同,导致距离分开。

因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两人之间,也渐渐没有了共同话语。

他在忙于社团活动的时候,朋友却兴高采烈地告诉他又出了一款新游戏;

他抱怨寝室关灯太早,而作业没有完成的时候,朋友嫌弃宿舍的网络太差,只能去网吧通宵打游戏。

无论是开心也好,难过也罢,一开始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情,像以前一样聊天视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相处程序。

而到了后来,聊天的内容逐渐变味,话题不再相同,从以前的停不下来,到后来的冷场尴尬。

他想起高中化学课走神被点名提问的时候,朋友在旁边悄悄提醒的场景,如今只能感叹一句,这日子好似硝酸溶于水,一点一滴,慢慢消逝。

接踵而至的,是双方的世界里,都有了各自的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两人就像相交线,在达到最亲密的重叠后,渐行渐远。

“每个人都走在人群里,你走得离我远了,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成年人疏远的方式,从沉默开始

成年人的朋友圈,都在发生什么?

交往的对象不再是纯粹的有话聊,人与人之间的层次区别越来越大。

尽管一路走来我们认识了很多人,朋友圈也是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但这繁荣下难免有价值观的分层。

有的人喜欢八卦热闹,有的人对生活积极向上,有的人则是满满的抱怨和负能量。

于是在盘根交错的朋友圈中,有的人羁绊更深,而有的人,慢慢疏远,成为了熟悉的陌生人。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来的信写得越来越客气。”高晓松写的这首歌,真实地写照了我们每一个人。

从求学到毕业,从工作到结婚,不同的时期,身边的人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社交圈,大了又小,明了又暗,你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走,有的人走得很慢,有的人走得很远。

但我们遇到的所有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彼此相处的过程中,有默契,有摩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

行走在人生的轨道上,周遭都是新的面孔,人生变幻无常,友情亦是如此。

但我们依然可以期待,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的朋友,也许明天,依然有新的故事会发生。

今日讨论

你认为成年人的疏远方式是怎么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