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奏响脱贫致富奔小康“奏鸣曲”

本报讯(赵金花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举)春暖花开,3月29日,500平方米的宽敞车间迎来了金山村33名当地女工,大连金柞服饰有限公司在庄河市鞍子山乡金山村正式开工,今天是33名女工经过培训后上岗的第一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刚刚上岗,女工们的操作还稍显生疏,和记者熟悉的女村民秦晓波也在女工的队伍里,随着一个个精美的宠物垫在一台台缝纫机上相继制成——金山村今年又多了一个来钱道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公司的用工数量还将不断增加,可实现本村和周边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即可务工。仅通过这个项目,务工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4万元,村集体年创收可达20万元以上。

金山村曾经是庄河的低收入村,也是一个没有集体收入的“空壳村”,养蚕是当地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金山村通过多种经营发展高效农业,2018年成功摘掉低收入村“帽子”,人均年收入达到14607元。2019年,大连市派驻金山村第一书记姜道奎与村两委成员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主旋律。

他们传统的养蚕,附加值低,路子越走越窄,姜道奎与村两委商量着,必须得改变点思路,决定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产雄蚕蛾制作养生酒,做大养蚕业身后的文章。当时,村民们觉得这事“有点儿悬”,不敢干。“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姜道奎决定给百姓们“打个样儿”:“我来带个头,赔了算我的,挣了算集体的。”他自掏腰包,拿出6万元钱,购置设备、包装用品等,发动村民制作了1000斤雄蚕蛾酒,送到正规酒厂进行深加工,通过标准检测,然后贴牌销售。产品当年顺利卖出,净挣10万元。为金山村成功“脱壳”,赚了第一桶金。参与造酒的村民也都跟着“赚着了”,其中秦晓波一家净赚1.5万元。当地村民一看,这比单纯卖茧蛹挣得多啊,那得赶紧跟着干哪!

今年伊始,姜道奎和其他村干部一道,边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边琢磨不能单靠一条腿走路,还得再增加增收的道儿。姜道奎发现服饰产品来料加工业劳动力需求多、起点低、上手快、投资少,适合有大量劳动妇女的金山村发展。恰好去年,因为全乡小学合并,原金山小学的校舍闲置,稍一改造,厂房那不是现成的吗。于是他和村支书高秉谦等两委成员一拍即合,2月底,敲定与大连一家大型服饰企业合作的计划。

3月初,在因疫情影响不能到审批窗口申办的情况下,姜道奎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通过政务服务网站,成功注册了大连金柞服饰有限公司。随后,大家一边对公司厂房进行改造,一边组织招聘人员;一边联系合作企业订单,一边向银行申请贷款;一边调试设备,一边组织培训。不到一个月,服饰公司开工了。

49周岁的秦晓波这一次又赶紧报名,成为服饰公司的首批女工。秦晓波家现在也成了金山村多种经营富裕户,一脸笑意的她一笔笔和记者算着家里的收入账——她在厂里打工,学徒阶段一天工资100多元,熟练了会更高。丈夫在山上养了100多亩柞蚕,一般年景一年能挣两三万元,遇到好年景,最高一年能挣到近10万元。她家今年继续参与村上造酒,还能挣上2万元左右。说这话时,聚在周围的村民们响起发自内心的一片笑声!

2019年,金山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700元,今年预计人均再增收1000多元,已经摆脱了贫困的“秦晓波们”正在集体演奏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奏鸣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