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適時“無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大家好,先來給大家介紹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可能有人很熟悉,它就是被編入高一語文課本的《種樹郭橐駝傳》。

懂得適時“無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這篇文章是柳宗元所作,講了一個極具哲理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非常有教育意義。

故事說有一個駝背的老人很擅長種樹,無論是種的樹還是移植過來的都長得高大茂密,其他人想學習他種樹的方法,但卻都學不來。

後來有人問他種得好的原因,他說:

我國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其自身的習性罷了。

但凡種樹的方法,它的樹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它搗土要結實。已經這樣做了,就不要再動,不要再憂慮它,離開它不再回顧。

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後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麼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

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

,並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的結果罷了,也並不是有能使它果實結得早又多的辦法。

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又換了生土;他培土的時候,不是過多就是過少。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過於吝惜它們了,擔心它太過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

更嚴重的,甚至用指甲劃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活著還是枯死了,搖晃樹根來看它是否栽結實了,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雖然說是喜愛它,這實際上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這實際上是仇視它。所以他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麼呢?

看完郭橐駝的解釋,安安靜靜的思考幾分鐘,是不是悟出了一點東西?

文章的最後說,把這個方法應用在“官治民”上,也可以得到借鑑,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故事的教育意義,遠遠大於它對為官的借鑑意義。

其實教育者在孩子的成長之中所做的“畫蛇添足

”的事情並不少,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那些在孩子的教育中幾點沒必要做的事情。


01過早的智商開發

今天看到一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這句話是這樣的:世界上99%的人都認為自己至少比50%的人聰明。

用網上流行的一句話來說的話叫做“細思恐極”。

因為我們其實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聰明還是笨。

但就是在這種現狀下,還是有很多連自己都不自知的人會去評判別人:這個都不會,你簡直笨死了。

說出這話的,往往就是作為教育者的我們。

如果問家長老師們什麼叫做“笨”,肯定會有人回答說,木訥、反應慢、沒有悟性、記憶力差等等,更有甚者,直接說“成績差就是笨!你看別人不怎麼學就考那麼高分!那就是腦子好!”

真的是這樣麼?

不擅長學習並不叫笨,用學習來劃分智商這個行為本身就很流氓,所謂的笨,只不過是該教的東西沒有教而已。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會很早就開始背誦各種數學法則,加減法,小九九,貼在牆上背,來客人了要給客人背一遍,然後和人炫耀說:你看我家孩子多聰明。

總是自我感覺在幫助孩子的成長,卻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正在殘害他剛剛萌發的感知力。

懂得適時“無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對於兒童來說,能夠通過他自身感知的東西,就不要讓他死記硬背,更不要以他記住了多少東西而沾沾自喜,很多家長都認為,上學最重要的就是記憶力,只要背下來了,他就沒有不會做的,其實不然。

記憶和思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

就算是學了文科的孩子,他在學習的時候也要儘可能的理解所學到的東西,只有完全思考清楚了其中的原理,才能遇題拆題,將腦中的知識整理成答案,所以說,背下整本書的,未必能考高分,因為他只記住了,卻不知道該往哪裡寫。

這就是第一個大誤區,總是以為記憶是最重要的,其實孩子的理解能力才是他學習的主力所在。

那麼孩子在發展理解力最好的年齡裡家長在讓他們幹什麼呢?

在讓他們背誦。

靠死記硬背的智力開發,不如不開發。


02總是在教孩子怎麼看起來聰明。

上高中的時候,一個學生會的朋友過來找我幫忙,說學生會要選拔新人,得出幾道題,用來考察新生的臨場反應力,這個題目該出什麼好。

最後我讓他這麼辦,限時兩分鐘,說出十種樹的名字和十種花的名字。

他想了半天,說:這個太難了吧……哪來那麼多樹啊……

然後我告訴他答案:

樹是蘋果樹、梨樹、李子樹、桃樹、山楂樹……(水果+樹)

花就是蘋果花、梨花、李子花、桃花、山楂花……(水果+花)

據說學生會面試裡沒有人答出了這個問題。

難道說新生都很笨麼?不是,他們只是沒想到而已。想到想不到,只是一念之差,難道能說學生會的新生學到了這個小把戲就是聰明人了麼?

並不是的,抖機靈並不是真的機靈。

我曾經聽說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媽媽為了能出去炫耀自己的孩子,就在家裡給孩子買了無數本的腦筋急轉彎,就為了能在別人來做客的時候誇自己的孩子一句:

哎呀這孩子可真聰明,將來一定有出息……

這種做法滿足了家長的虛榮心的同時,也干擾著孩子自己的學習心態,這個孩子從小就被誇著聰明長大,認為自己就算不用努力也會比別人強,但是事實證明,他除了會講笑話和腦筋急轉彎之外,一點優勢都沒有。

教他那些會讓他產生錯覺的小把戲,不如和他討論一些稍含深度的問題。

真正的聰明,是能準確的說出自己的一件事物的看法,而不是譁眾取寵般的賣弄。

假聰明不如不聰明,就算這是對他自信的培養,也是過猶不及。

懂得適時“無為而治”,才是高明的父母!

03我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要給他補腦啊!

曾經不止一次的聽說有家長帶著孩子去做智力測驗,我是不知道這樣做到底為了什麼?證明孩子不是弱智?看看他是不是天才?如果是呢?這些做了測試的家長們又會怎麼辦?

在學校裡,心理課堂上測智商已經被禁止很久了,就算是大學,也不會輕易給學生做這種測試,因為智商測驗並不能涵蓋所有的智力點,可能他的邏輯思維不強,但是空間架構力超群;可能他的推理力不強,但是表達能力出眾;可能他的智商得分很低,但是他的情商很高,這些孩子只是在某一方面的不擅長,卻得了個“智商低”的稱號。

曾經有小學老師在班級裡測智商,結果測試結果成績低的幾個孩子情緒受到很大影響,有一些第二天就開始拒絕上學了,這不能不說是對孩子的一次毒害,但是偏偏成為很多家長和老師炫耀自己熱衷教育事業的砝碼。

哎你給你家孩子測智商了麼?你得測測啊,你得接軌這些教育理念啊……

往孩子身上貼標籤,是最不可取的行為,無論是好的壞的都一樣。

那些得到了高智商標籤的孩子難免會有些自負,我聰明,我怕誰?那些被冠以智商低之名的孩子又為自己的學習找到了藉口,我學不好,都是因為智商低,我就這樣了。

如此畫蛇添足的行為,對孩子的教育弊大於利。

這些教育做法,在家長和老師身上都和常見,但是對孩子卻帶不來好的影響,就像郭橐駝種樹一樣,總是去過度的關心,天性就一點點遠去了,好的孩子在於培養,而不是打造,對於教育來說,給他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適當的自由生長,說不定比費盡心機的去指揮干預要有效的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