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項鍊》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說,創作於1884年。記得我在中學時就學習過這課,當時只是覺得女主人公馬蒂爾德好可憐,為了償還一串項鍊而耗盡了10年青春,很同情她。而現在讀起來的感覺就與以往完全不同,這篇短篇小說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窮富兩個階層的現實差距,諷刺了主人公馬蒂爾德因愛慕虛榮而操勞一生的悲慘故事

,她的不幸來自於她得不到想要的人生而煩惱萬千,但是她又是幸運的,是殘酷的現實讓她認清了自己。

《項鍊》講述了主人公馬蒂爾德為了去參加一次聯誼晚會,她和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來襯托自己的美貌,卻在晚會結束後的回家路上不慎將項鍊丟失。她和丈夫洛瓦賽爾先生只能四處借錢,並準備買一串一模一樣的新項鍊還給朋友。最後為了償還債務,她省吃儉用,給人打工,整整花了10年時間才將欠款還清。在某一天的公園裡她碰到了朋友,把自己這10年來吃的苦頭都告訴了朋友,可是卻從朋友那裡得知所借的項鍊是假的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莫泊桑以“項鍊”為主線,通過馬蒂爾德“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來啟示我們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到底有多可怕,她看不清自己的真實面目,錯亂擺放自己的位置,才造成如此的結局。

一、作者採用以物喻人的手法,把“項鍊”作為一條主線,把項鍊和馬蒂爾德情緒的行為、語言和心理變化相結合,讓我們透過項鍊看到馬蒂爾德的醜陋形象,揭示了馬蒂爾德愛慕虛榮所造成的悲劇是必然的。

小說開頭寫了馬蒂爾德想嫁入豪門,享受奢華的生活,而這一切只是一個夢想,並未實現。因此,不得不說,她的夢想是構成她悲劇的基礎,正當她對想象中的生活極度渴望而無法達成時,丈夫洛瓦賽爾先生弄來了夜會請柬;正當她打算參加晚會時,發現沒有首飾佩戴,又想到和朋友借項鍊;正當她沉浸在夜會上的興奮時,突然發現項鍊丟失了;正當她花了整整10年還清項鍊所借欠款時,卻得知項鍊是假的。這一系列情節都在層層遞進,把人物性格的內在變化刻畫的一清二楚,結局讓人感到意外,卻在情理之中。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因此,莫泊桑運用了三次鋪墊來說明項鍊是假的,首先是馬蒂爾德和朋友借項鍊時的爽快答應,其次是在項鍊丟失之後,找同款項鍊時,珠寶店老闆說的話:“我只賣出過這個盒子”,最後是馬蒂爾德還項鍊時,朋友沒有打開盒子看,隨意一放。

那麼,為什麼馬蒂爾德會有這樣的結局,就是因為愛慕虛榮,所謂的面子。

在19世紀80年代,法國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當權的大背景下,他們對人民榨取剩餘價值,政府也是腐敗貪汙,資產階級追求享樂和虛榮,成為一種很不好的社會風氣,使小資產階級在資產階級中的地位受到動搖,他們為了擺脫現狀,躋身於上流社會行列,很大一部分人在資產階級的競爭中遭遇悲慘。

如果馬蒂爾德在丟失項鍊之後就和朋友和盤拖出,不為那點可憐的面子和膨脹的虛榮心著想,就不會花36000法郎購買項鍊,也就不會犧牲10年青春。

正如《伊索寓言》裡的山雞,它天生美麗,五顏六色的羽毛,讓人讚歎不已,因此為這一身華麗的羽毛非常自豪,特別憐惜自己的美麗。它常在水邊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欣賞自己的舞姿。

曹操當政的時候,有人獻它一隻山雞,先是請來樂工,又是端來美食,都沒能讓山雞起舞歌唱,後來曹操兒子曹衝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找一面大鏡子放在山雞面前,於是山雞鳴叫、扭動身體、舒展步伐,翩翩起舞。山雞一直對鏡自賞,忘記了疲倦,無休止的跳舞,最後累死在地上。馬蒂爾德也是一樣,當虛榮心過剩時,面子過不去,最終付出了10年的青春用來償還一串項鍊之後才讓她變得清醒,回到了現實的空間。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山雞

莎士比亞說過:“輕浮和虛榮是一個不知足的貪食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後,結果必然犧牲在自己的貪慾之下。”

可見愛慕虛榮就像藏在身體裡的寄生蟲,在無形之中摧毀著我們的意念,讓我們忘了現實中的自己,活在虛幻縹緲的世界裡。雖然我們無法做到完全不愛慕虛榮,但是最起碼要現實一點,不要因為過度錯誤的愛慕虛榮而活的那般勞累。

二、莫泊桑字裡行間的語言:透漏出馬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全過程,說明了她渴望改變命運的無力感。

莫泊桑在《項鍊》裡的用詞既敏銳又準確,採用了3個場景(借項鍊、丟項鍊、賠項鍊)把馬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全過程具象化,每個場景都帶有一種含蓄的語調和諷刺的味道,把主人公馬蒂爾德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她是一類窮人渴望改變的刻板模型的代表,作者運用關鍵詞(想著、渴望、每當等)的重複和強調來體現馬蒂爾德思想的細微變化過程,比如她對於自己的居家佈置經常讓她感覺喘不過氣和她想象精緻豪華的房間和僕人伺候的情景兩者之間及她沒有漂亮的衣服和渴望打扮成仙女等的鮮明對比和心理反差,展示了馬蒂爾德想改變命運卻無能為力。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下面我們看一下小說中的句子:

洛瓦塞爾太太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像樣的首飾,而這些又是她天生就喜愛的東西。她最渴望的生活就是把自己打扮得如同仙女一樣去討男人們的喜歡,讓女人們羨慕,讓自己成為人上人。

莫泊桑筆下的馬蒂爾德是生活在虛無縹緲之中的,這段文字不僅寫出了馬蒂爾德追求奢華生活的慾望,還對下文和朋友借項鍊來滿足舞會上短暫的愛慕虛榮心理奠定了基礎,為馬蒂爾德的悲慘遭遇作了鋪墊,使人物形象更鮮明,主題更突出。

“沒有像樣的首飾”、“天生就喜歡”、“渴望的生活”等詞句,寫出了馬蒂爾德極度膨脹的虛榮心,她認為擁有這些是一種成功,正因為這些讓她在後來的晚會上瘋狂地表現自我,陶醉其中,才讓她沒有注意到項鍊的丟失。

“她覺得自己原本就是為了享受奢華的生活而來到這世上的,可命運卻在不斷地捉弄著自己。她沒錢打扮,所以樸素,也因此而很少出門。”這些都極力的表現了馬蒂爾德想擺脫命運的桎梏,擺脫那種平淡寒酸的生活,成為上流社會被人羨慕的人。“她陶醉在這千載難逢的歡天喜地之中,把所有的嫵媚和妖嬈都展現了出來。她讓男人們瘋狂,讓女人們嫉妒,讓自己忘記了自己洛瓦塞爾夫人的身份”,表現出她對上流生活很有自信,這種虛榮心是社會環境下的必然產物。莫泊桑用常態的表情、行為和舉止等表現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真實和本性的自然。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莫泊桑

弗雷斯蒂埃太太一下子抓過馬蒂爾德的手說:“我親愛的馬蒂爾德,你知道嗎,我的那一串是假的,最多隻值兩百法郎!這件事確實怨我,我當時為什麼不告訴你呢?好了,沒事了,過兩天我會開一張四萬法郎的支票給你,以補償給你帶來的不幸。哎,我可憐的馬蒂爾德!”

這是小說的高潮部分,在10年後的某一天,馬蒂爾德見到了朋友,在談話中得知“項鍊是贗品”,這一結局暗示對馬蒂爾德的命運起到了“意外之中”和“情理之中”的雙重作用。莫泊桑為了使情節更加震撼人心,特意安排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為了讓這個結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在上文就給出了必要的暗示:朋友弗雷斯帝埃太太把項鍊放在了很顯眼的地方,暗示它不是很貴重;珠寶店的老闆說:只沒出個盒子,並未賣出過項鍊,也為項鍊是贗品這一結局埋下了伏筆。而這些暗示,其目的不在於襯托結尾的意外,而是使這一意外更加合乎情理。

莫泊桑的《項鍊》描述的主人公馬蒂爾德,透漏出當時社會勞苦人民的縮影,每天奔波於解決生活的溫飽當中,卻終究生活在底層社會的痛苦當中。其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人物情感跌宕起伏,主題思想引人深思,讓讀者讀後受益匪淺。

三、適度的愛慕虛榮並不會對人生的造成的傷害,相反還可以刺激人積極進取,努力奮鬥。

愛面子人皆有之,然而,過之則變成愛慕虛榮,會扭曲人的自尊心。因此,適度的愛慕虛榮並不會對人生造成傷害,相反還可以刺激人奮發向上,可是,如果一個人愛慕虛榮的心理過度膨脹或者扭曲,那就會讓人誤入歧途,甚至墮落。

愛慕虛榮指貪圖表面的光鮮亮麗,是一種幻覺,是自尊心的放大和扭曲,用以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渴望或是為了吸引周圍人的注意,進而掩飾自己內心的缺陷。它是一種攀比心理,最終因不能拒絕誘惑,被誘惑所奴役。

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愛慕虛榮呢?因為在一定程度上的愛慕虛榮,可以催人更加奮發。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正如《項鍊》中的馬蒂爾德在還清10年的債務之後,她帶著天真的得意神情笑了。這個笑容是她對債務償還後的輕鬆感,充滿了自食其力、豐衣足食的愉悅感。假如回到以前,她基本是不會露出笑容的,是現實讓她不再幻想,真實的活著,使她的生活更加豐盈而富有意義。雖然馬蒂爾德是愛慕虛榮的女人,但是在還債之後讓她重新擺正自己的心態,重新自在快樂的生活,這就說明愛慕虛榮在一定程度上是催人奮進的。

適度的虛榮心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心理學上有一種“吸引力法則”,即只要你希望,而且你相信自己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最後你就會變成一個那樣的人。

季羨林也在《虛榮心作福》一文中有過這樣一段話:虛榮心的好處之一,便是讓人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不能把虛榮心當成一面放大鏡,無限地擴大自己的缺陷,否則容易導致過度的自卑心理,這對自己的學習可能難以產生促進作用。

但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愛慕虛榮都會實現。小的適度的愛慕虛榮會讓人身心愉悅,積極進取,而毫無理智的愛慕虛榮,終究會在虛榮的死水中越陷越深,喪失自我。

4、我們為什麼要明白愛慕虛榮的可怕,為什麼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找準自己的位置呢?

奧斯卡經典電影《藍色茉莉》,影片中的茉莉就是這樣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她結識了富商哈爾,生活高調,每天遊走在燈紅酒綠的上流社會,從來都沒有過煩惱,但是她卻不知道這樣的奢華生活,是哈爾用不義之財換來的,依然還是一副揮金如土的樣子,直到後來哈爾的風流事被傳遍,茉莉失寵,情緒崩潰,為了報復哈爾出軌,情緒激動的茉莉將他的不正當交易告訴警方,最終其被捕,罪行累累的哈爾欠債太多,選擇自殺,瞬間茉莉的榮華富貴消逝而去。

最後茉莉在無奈之下居住在妹妹家裡,茉莉的妹妹與她截然不同,雖然她帶著兩個孩子,日子過得不是特別寬裕,男友也很貧窮,但妹妹依然愛的自由,她很不理解妹妹,但妹妹覺得只要快樂就好,有錢沒錢並不重要。

之後,茉莉的生活迎來了轉機,在朋友聚會上認識了富豪老王,她謊稱自己的老公意外去世,自己有正經的工作,表現出一個完美女性的形象,老王以為茉莉是一位溫柔、完美的女人,經常一起約會,而茉莉並不讓老王去妹妹家接自己,謹慎的掩飾自己的生活,防止謊言被識破,正當他們挑選結婚戒指的時候,妹妹的前夫把茉莉的醜事全部說出來,老王完全沒有想到茉莉的富貴生活都是編造的謊言,兩人爭執不斷,關係徹底破裂。同時她也沒有贏得繼子的原諒,因為這一切悲劇都是茉莉愛慕虛榮造成的。如果茉莉像妹妹那樣,懂得知足,不盲目追求愛慕虛榮,就不會這樣不幸福。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電影《藍色茉莉》的女主角茉莉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又有多少人和茉莉是一樣的,落入虛榮的黑洞不能自拔,很少有人領悟到平凡的可貴之處,只有懂得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才配擁有幸福。其實,我們不要把財富當作是衡量自己能力的唯一標準,衡量我們的人生標準有很多,比如社交的能力和處世的態度等,千萬不要覺得不富有就矮人一等,人都是平等的,愛慕虛榮的行為是一個人自卑心理和偏見在作祟。

一個人真正的財富是自己的內在,不是光鮮的外表,不要做馬蒂爾德和茉莉那樣的人,他們應該關注的是修煉自己,讓自己與眾不同,同時,對於他們來說,要有一種清醒的心態,不要被社會的不良潮流所影響,這樣即使變得富有,得到社會的認同,也是一時的,是不成熟的,因為愛慕虛榮的背後是對自我認識的不滿,所以極度渴望藉助其他方面的行為來吸引他人的注意,用以掩蓋和彌補自己的深層缺陷。

正如莎士比亞所言,愛慕虛榮的人,是用一件富麗的外衣遮掩著一件醜陋的內衣。

因此,我們要找準自己的位置,擺正心態,把握虛榮的一個“度”,就會發揮它的正面作用,激勵人不斷向前,實現所求願望,反之,就像馬蒂爾德一樣,承受生活所帶來的負擔,付出了10年的代價。十年之前,她並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最終被生活的浪濤拍打的“披頭散髮”,而十年之後,是“項鍊”讓她跳出愛慕虛榮的黑洞,簡單快樂的生活。

《項鍊》:一串項鍊真的能讓“虛榮心”失去理智,迷失自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