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川口村蔬菜大棚種下“希望苗”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在川口村集體經濟有機蔬菜大棚裡,只見一棵棵綠油油的蔬菜苗鉚足了勁兒地生長,好像也不想辜負這大好的春光。大棚內隨處可見村民辛勤勞作的身影,大家正忙著除草、澆水、施肥,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大家都間隔較遠,各自忙碌。

吳堡:川口村蔬菜大棚種下“希望苗”


今年以來,吳堡縣岔上鎮川口村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搶抓農時,抓好農業生產,在川口村的灘地裡建起佔地約35畝的塑料大棚,主要種植有機西紅柿、茄子、西葫蘆、黃瓜、辣椒、芹菜、生薑等蔬菜,目前已建成塑料大棚20座,預計淨收入可達30萬元,帶動貧困戶86戶200人,每年人均分紅500元。

吳堡:川口村蔬菜大棚種下“希望苗”


3月31日,筆者走進川口村蔬菜大棚,熱氣撲面而來,只見滿棚的蔬菜枝葉伸展、長勢旺盛,充滿生機。川口村第一書記白建龍告訴筆者,為保障產量和品質,蔬菜大棚由縣農發辦負責實施,聘請縣職業農民、豔林冬棗合作社負責人薛豔軍為技術指導員和管理員。每次來到蔬菜大棚,薛豔軍都會認真查看棚內溫度計,觀察蔬菜苗的生長情況,並向另外2名管理員傳授蔬菜種植、田間管理等技術。

“過去種大棚,就是靠自己的經驗。現在不同了,西紅柿、茄子、西葫蘆都是按標準化管理,還有經驗豐富的技術指導員來幫助我們除病害、施肥料,種出來的蔬菜品質一流。”正在對大棚裡的蔬菜進行灌溉的管理員任世平看著長勢喜人的菜苗,高興地說。

吳堡:川口村蔬菜大棚種下“希望苗”


管理員薛維春和任世平都是川口村村民,自從成了蔬菜大棚的管理員後,不但有了穩定的收入,還學到了許多種菜技術。“前段時間,棚裡的幾棵茄子苗出現葉片發黃現象,我馬上用手機拍照傳給薛豔軍,不一會兒,就收到信息,說是得了褪綠病,並像醫生給病人開藥方似的發過來一個治療方案,按照這方子買藥用上,茄子的病很快就好了。”說起對大棚的管護,薛維春對這份工作很是滿意。

吳堡:川口村蔬菜大棚種下“希望苗”


談及發展蔬菜大棚的帶貧效益時,白建龍說,“一方面,我們優先選用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前來務工,從備耕、培土、栽種、管護到採摘,工資按時計算,鼓勵村民通過勞動換取報酬,進而激發大家的內生動力,讓多勞者多得。另一方面,我們把大棚蔬菜收益的10%用於所有貧困戶分紅;90%用於全村村民分紅,這樣貧困戶就相當於享受二次分紅。”

據瞭解,川口村蔬菜大棚建起至今,先後僱用村民務工30多人,其中貧困戶16人,累計發放給村民務工工資3萬多元。

吳堡:川口村蔬菜大棚種下“希望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