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公元前841年,西周首都镐京发生了著名的“国人暴动”。愤怒的人民涌上街头,赶跑了周厉王,拥护周公和召公主持朝政,史称“周召共和”。

14年后,逃亡于“彘” 的周厉王去世,周公和召公拥戴厉王的儿子姬静继位,就是有名的中兴之主“周宣王”。

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周宣王继位之初,在周公和召公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大家都根据《史记》的记载,觉得周宣王在王室顷颓的时候,能引得诸侯朝觐,就把他当做一位中兴之主。那么我们来看看周宣王在位的几件大事。

01、干涉鲁国内政,自此后诸侯多不服

根据《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记载: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鲁武公九年是公元前871年,也是周宣王11年。通过这段记载,我们这位号称中兴的周宣王仅凭一面之缘,不顾祖宗法制,直白表达自己对于鲁武公幼子的喜爱。当时一位叫做仲山甫的大夫就劝谏道:废长立幼,不符合我们周王朝的礼制啊。您这样命令他,若遵从有违祖制,不从就是违抗王命。所以天子不能发布不合礼制的命令。

天子命令不能实行,就会失去权威。您现在让鲁武公立幼子,这就是教唆人民以下犯上,也会动摇国本。

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这样的忠良之言,周宣王哪里听的进去。后来鲁武公病逝,公子戏成为了鲁国的君王。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也就罢了。偏偏公子括的儿子伯御,起兵杀了叔叔,自己当了鲁国的王。这个鲁国长幼之争的内乱,却让周宣王暴怒了。他直接带领王室的军队,前往鲁国杀了伯御。《史记》对此事的记载是“自是後,诸侯多畔王命。”周宣王枉顾周王朝继承法制,肆意干涉诸侯立储之事。完全看不到一位英名有为的中兴之主该有的睿智,西周以德立国,周公做周礼,而仁义传天下,其中最为重要的继承规则就是立嫡立长。在王室顷颓的时代,这样轻佻的举动完全是自寻死路,哪里来的中兴?

02、不籍千亩,失德天下

清华简《系年》第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千亩,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王是始弃帝籍。

清华简的记载,说明西周“籍田”是周王室作为祭祀所用的田地。籍礼也是为了祭祀上帝。在几千年的古代,对不敬天、不遵祖制无疑会影响到天下人对西周天命的归属产生怀疑,更会使得民众离心离德。周宣王废除籍田之礼,首先违背了祖宗成法,其次在当时的国人看来,也是对上帝天神的大不敬,而这都属于失德。

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对于天子这样的失德行为,自然有臣子劝谏。根据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记载: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也就是说,周宣王不籍千亩的时候,当时的虢公就对天子进行了进谏,但是他根本听不见去。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国家,天子籍田不但是起到给祭祀积攒贡品,更是表明了天子对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视。虽然籍田不一定能够使得人民丰衣足食,但是它所起到的表率和督促作用却无可代替。农业社会的衣食、财税全部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只有搞好了农业,国家才能安定。周宣王想要继承先祖文武成康的遗风,却不重视国家的农业生产,又怎么能够给人民带来幸福呢?

03、中兴迹象,征伐西戎、猃狁、淮夷的胜

周宣王时期,由于王室的顷颓也发生了多次战争。宣王刚即位的时候,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西北方向的西戎。为此周宣王任命此前给王室牧马的赢秦部族为大夫,让他们替周王室看好西大门。刚刚收到嘉奖的秦人十分高兴,谁知没两年他们的部落首领秦仲就兵败身亡。于是周宣王又调拨了七千兵卒给秦人,让他们继续征讨西戎。为了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周宣王将位于西戎边界处的西垂之地封赏给了秦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秦人不负宣王重托,成功击败了西戎,看守好了西周王朝的西大门。这基本是宣王最正确的一次整治行动,仅仅七千兵卒和西垂之地,就解决了西戎的边患。

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宣王五年,北方的猃狁进攻西周,其主力部队已经抵达了泾阳,兵峰直指镐京。周宣王任命尹吉甫出击,击败猃狁后,乘胜追击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五年后,周宣王派虢季子率军攻打猃狁,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对猃狁的两次战争都获得了胜利,使得西周暂时解除了王室西部和北部的边患问题。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让宣王有了亲自上阵的欲望。宣王六年,淮夷的徐国聚众叛乱。周宣王亲率宗周六师东征。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同时调遣了齐、杞、莱等诸侯国的部队,经过多年征战,成功消灭了淮夷部落中的四位首领。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这大概是周宣王距离中兴最近的距离,西部、北部、淮夷三次征伐都取得了胜利。也成功震慑了诸侯国,各诸侯都重新开始朝觐周王室。

04、巅峰衰落,周王室的黄昏

四方夷服,海内清平。周宣王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王室周围的戎狄部落总是不那么安分。宣王21年,太原之戎触怒了宣王,他立即发兵讨伐。史书记载: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宣王36年,山西的条戎、奔戎骚扰周王朝的边境地区,周宣王派军前往剿灭。史书记载: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

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连续的失败,让沉浸在祥和安宁中的周宣王很是愤怒。他一定认为是率军的将领不拼命,致使王朝受损。宣王39年,周宣王主动率领宗周六师前往讨伐申戎,一战而获得胜利。正当他傲娇不已的时候,不长眼的姜戎又在活蹦乱跳。在申戎之战中受损的宗周六师难堪大任,周宣王立即征调了南国之师,他或许觉得这一次还会像申戎之战一样,王师所至,敌人就像冰雪遇到太阳一样消融了。可惜天不遂人愿,

姜戎之战中南国之师全军覆灭。周宣王在乱军中侥幸捡了条命,逃回了镐京。

连年征战,将好不容易积攒的国库消耗的一干二净。急着复仇的宣王,想通过普查人口来补充损失的兵员和财政。这个时候,一向听话的臣子都跳出来反对。他们认为,百官各司其职,如果想要数据直接问百官就可以,天子直接普查,即劳民伤财又显示了王室的衰弱,得不偿失。宣王的四处征伐,终是没能挽回西周的顷颓。宣王死后,其子幽王即位,很快就被诸侯杀死,西周自幽王就覆灭了。

周召共和后迎来宣王中兴,西周真的中兴了吗

结语:

周宣王前期逐西戎、灭猃狁、破淮夷,在军事上显示了中兴的气象。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幼稚,注定了难以完成周王室中兴的重任。在以德立国的西周,肆意破坏诸侯继承顺序;不籍千亩,失德百姓生存之根;一意孤行,不听良臣逆耳忠言。破坏礼制的恶果很快显现出来,幽王即将替自己的父亲亲口吞下这颗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