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被馬雲和雷軍相中的男人,互聯網出身的他,造的汽車靠譜嗎?

靠譜嗎?

對於互聯網汽車公司和創始人,大眾都有著同樣的疑惑:做互聯網出身的何小鵬,造的小鵬汽車靠譜嗎?

現如今,大部分互聯網汽車公司造的都是純電動車。而對於純電動車品牌,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特斯拉。沒錯,特斯拉是目前中國道路上最拉風純電動車,超快的加速,超長的續航,超炫的外形,也因此得名:『純電動車之王』。

僅用了四年時間,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就佔到了其全球銷量的20%,可見,中國人對於特斯拉、對於純電動車的接受度也正在提升。但別忘記了,特斯拉從上路那天起,爭議就從未停止過。創業之初,有很多媒體公開稱特斯拉是騙子、不靠譜。

在國內,互聯網汽車公司也有著類似的處境。小鵬汽車,在沒有深入瞭解它,以及親身試駕小鵬汽車之前,邦哥也有著同樣的質疑:小鵬汽車,到底靠譜嗎?

1.為什麼要造車?

小鵬汽車的發展史,說起來跟特斯拉的有些相似。

2003年,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了特斯拉,2004年,埃隆·馬斯克進入公司並領導了A輪融資。那時候的馬斯克,剛將自己創立的PayPal以15億美元賣給了eBay。離開eBay之後,馬斯克加入特斯拉擔任董事長。

而小鵬汽車也著有類似的發展過程。

2014年,夏珩與何濤等發起了造車項目(小鵬汽車前身)。同年,他們獲得了UC優視聯合創始人何小鵬、YY創始人李學凌等人的天使投資。

那時候,以投資人身份加入公司的何小鵬,還在阿里巴巴。

2014年6月,UC優視整體併入阿里巴巴,創造了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併購整合,估值超過了40億美金。走上人生巔峰的何小鵬,並沒有在榮耀面前停留,而是選擇了另一個更為艱難的新創業之路——互聯網汽車。

關於何小鵬ALL IN小鵬汽車,其實還有兩段小故事。

特斯拉很酷

『2014年我在海外看到特斯拉,感覺很震驚。它就像當年不被看好的iPhone,後來卻顛覆了行業。我對apple感觸很深。諾基亞是我們以前公司的股東,我每次開會問諾基亞的股東,你覺得apple怎麼樣?開始他們完全懶得談,結果後來對手越賣越多。』何小鵬說。

『我開特斯拉時有一個很強烈的感知,世界要變,汽車行業存在變革的時間機會窗口。這個變化一定沒手機快,因為手機的更換頻度很快,一開始24個月,現在9個月。』

『誰能領導汽車的變革?我當時的核心邏輯是,引起這個行業鉅變的很可能來自其他行業。當時想找一個有汽車經驗,但又有汽車之外基因的團隊,比如人員構成60%來自整車行業,40%來自於其它。』

要做一個很酷的爸爸

2017年,2月16日,何小鵬第一次抱起剛出生的兒子,接到了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打來的電話。在電話說,符績勳先是恭喜何小鵬喜得貴子,然後更為重要的是,他告訴何小鵬:

汽車製造領域以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賽道正在打開。這樣的機會前所未有,他希望小鵬不再以投資人身份參與這場”運動”,而是全力投身其中。

掛斷電話,看著眼前的新生兒,何小鵬陷入沉思。

『因為當時小孩剛出生,我突然有一種強烈的衝擊,就是將來他問我,爸爸是幹什麼的?我希望能有一些故事講給他聽。儘管之前我已經有一些故事,但是之後能否有一些不同的事故,能讓他將來覺得這個爸爸挺酷的。』

2017年8月,何小鵬『站出來』,親自參與造車,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

2.阿里看中他的什麼?

特斯拉從誕生到推向市場,花了5年時間打磨產品。顯然,在中國的互聯網造車賽道上沒有另一個5年。每一個團隊都必須爭分奪秒,否則就可能被其他人甩在後面。

親力親為,分秒必爭,是何小鵬在小鵬汽車的日常寫照。

從入職小鵬汽車以來,何小鵬永遠在外奔波。他為了節約時間,甚至經常居住在公司附近的青年公寓裡。經常在深夜二三點回復郵件,早上七八點又回覆新的郵件。也曾經在預訂開放前夜,親自測試預訂整個環節,發現不完美的地方,督促團隊連夜完善。

『造車的難度比互聯網創業高100倍』何小鵬曾喊出這句話。

未曾有過汽車行業背景的何小鵬,到底是如何勝任這份艱難的工作的呢?

學習,就是何小鵬的進階方法論:對新事物保持熱情,找跨行業、高段位的人交流以及不斷學習、自我顛覆。

何小鵬還分享過自己的學習方法:足夠勤奮和追求效率。在決策者不斷自我夯實的過程裡,小鵬汽車也逐步行程突破創新。同時,對於員工來說,也是一種促進作用。

要想公司進步快,老闆跑得必須快。

在拜訪小鵬汽車在北京的分公司時,小鵬汽車的員工說,何小鵬吸收新知識太快了。有時候今天的演講內容和明天的演講內容就不一樣,甚至可能過幾個小時就需要更新。

『前兩天,他(何小鵬)說明天要演講,我問他講什麼,他很有條理地列出一二三條。然後我說'那我幫你做個PPT吧,幹講不太好',一開始他是拒絕的,說’你們太辛苦了’。最後,我還是幫他做了一個PPT,然後發給他就回家了。結果,剛出公司就接到他的電話,'PPT可能要改一下,你還沒出公司吧?'得知我已經出公司之後,他連忙說'沒事,我自己來改吧'』

何小鵬,就是這樣一個勤勞、智慧、有親和力的領頭人形象。可能阿里巴巴也正是看中了他的這些人格魅力,也相信在他帶領下小鵬汽車會大有作為。

連續被馬雲和雷軍相中的男人,互聯網出身的他,造的汽車靠譜嗎?

富士康集團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IDG資本合夥人楊飛(從左至右)

小鵬汽車B輪融資,阿里巴巴集團、富士康和IDG資本聯合領投,總額22億元。截止目前,小鵬汽車的融資總額接近60億元。而在融資發佈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還笑稱:我已經追了何小鵬十年時間了,(阿里)會繼續再追小鵬,他做什麼,我們投什麼。

3.像小米一樣做產品

小鵬汽車不做顛覆,一心想要服務好用戶。

何小鵬,在ALL IN小鵬汽車前,曾得到了小米董事長雷軍的提醒:和互聯網創業不同,智能汽車的產業鏈長且複雜,需要有思想準備打六年的地基和積累,同時需要足夠的資金,吸引智能汽車市場中最棒的人才有可能成事。

雷軍是何小鵬的“導師與貴人”,也是何小鵬兩次創業——UC、小鵬汽車的天使投資人。

『雷軍是一個非常關注用戶體驗的人,我認為小米成功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真正用心造好產品,並且創新地讓用戶參與傳播”。他還不斷提醒我多從用戶角度、場景維度去思考。』何小鵬曾在公開信中寫道。

事實上,小鵬汽車也是這麼做的。

好的產品應該超出用戶期望,而不只是滿足用戶期望。寧願少講一點,多做一點。小鵬汽車不做概念車,我們不會先說到100%再給消費者80%。我們現在說100%,那麼未來產品就會迭代升級到110%、120%。』

小鵬汽車更傾向於讓大眾先認識他們的產品,也就是他們的車。從喜歡這款車開始,再去了解這個品牌,再去嘗試更多的接觸這個品牌以及他們的產品。而一切的根本,就是用心做好用戶能認可和喜愛的產品

小鵬汽車,在何小鵬手裡,更像是一款互聯網產品。

一開始把它做到用戶覺得不錯的程度,在用戶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迭代,時不時的能還能給用戶帶來一些驚喜,這是與傳統造車行業所不同的一套體系,這也是互聯網造車的優勢所在。

與海馬的合作生產靠譜嗎?

目前G3在小鵬汽車和海馬深度合作的第三工廠生產,從設備、建廠、小鵬汽車注入的人員、管理、品控等層面都有深度融合。

新廠的建設和設備都是小鵬汽車出資專門購置的。雙方量身設計並提高自動化的能力。員工管理很大部分也是來自於小鵬汽車。不管是硬件的投資還是人的部署,還是流程,還是管理層的品質,小鵬汽車都會跟海馬一起深度合作。

在整個團隊層面,今年小鵬汽車會有3000人的規模,其中研發人員2000人。明年目標近6000人,甚至更多。整車研發人員將保持在60%~70%,有30%~40%為自動駕駛和互聯網研究。

雖然何小鵬不是從傳統車企走出來的,但是像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夏珩與何濤也從清華大學出身,在廣汽有著豐富的汽車相關從業經驗的人士。

還有,早前高調加入小鵬汽車,業內評價『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 Autopilot 一半的代碼都由她一己之力完成』的女博士 谷俊麗。

其實,團隊中還有大批來自特斯拉、奔馳、保時捷、福特、日本馬自達、廣汽等著名汽車品牌的員工。

所以,看似這是互聯網公司,但其實大部分員工還是有車企背景的人。

連續被馬雲和雷軍相中的男人,互聯網出身的他,造的汽車靠譜嗎?

小鵬汽車,屬於互聯網汽車公司裡的一股清流。它不喜歡開發佈會,要專心造車;它不喜歡玩百公里加速,要追求駕駛舒適;它不求功能花哨,但求產品實用。

在經過一番深入瞭解,以及對小鵬汽車1.0版本的試駕之後,其實文章開頭的問題已經能有一個初步的結論了。

是否靠譜?最終的答案,還需要等待小鵬汽車G3正式交付以後,讓消費者來下決定。

小鵬汽車,加油,衝刺量產吧!

企業家們,你的公司是否正在面臨這些挑戰:

1.產品同質化嚴重,模式氾濫,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2.企業經營手段過於傳統,重資產,低利潤,如何運用資本槓桿來以小博大,輕公司,高利潤。

3.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如何進行創新,產業整合與併購上市?

4.企業家沒有資本思維,過於依賴信貸或民間借貸導致資金斷裂,如何得到資本青睞?

四大硬傷:

1.企業定位模糊,戰略缺失,沒有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的追求與承諾。

2.出資有歷史問題,金融,稅務,環保,勞動用工存在明顯的法律風險的項目。

3.沒有設計合理退出機制的項目,缺乏資本路演能力,不能把企業推向下一輪融資

4.缺少融資計劃書及基本路演常識和專業輔導(強大的信用背書。

為了幫助各行業中小企業家解決困境,突破瓶頸,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慄(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連續被馬雲和雷軍相中的男人,互聯網出身的他,造的汽車靠譜嗎?

【峰會價值】: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部分到場對接投資機構】:賽伯樂投資 、哈佛紅杉、 中英資本 、銅牛集團 、國融證券 、中財經基金管理 、中資華商 、中國投資協會 、國際香港亞賽特國際控股...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