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底,我國約7000萬至8000萬人員失業

根據瑞士銀行集團的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勞動力市場可能面臨著二十多年來最差的表現。2020年的前三個月中,有大量勞動力人口失業,2020年全年的就業崗位數量將減少一千萬份。

瑞士銀行的經濟學家汪濤表示,根據他們的分析,截至3月底,約有7000萬至8000萬從事服務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的人失去了工作或沒有找到工作,造成該情形的原因是主要是企業停工。

他們在週三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經濟活動的正常化,在國家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的幫助下,我們預計這些數字在未來幾個季度將迅速大幅下降。”

儘管如此,全球經濟的惡化在4月份仍將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造成衝擊,這意味著製造商和出口商的失業情況很難迅速緩解。該報告寫道,2020年全年,有超過1000萬個工作崗位面臨消失的風險。

2020年3月底,我國約7000萬至8000萬人員失業

據瑞士銀行估計,中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可能僅為1.5%。這意味著就業市場可能會發生萎縮,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每年中國都新增約1000萬個就業崗位。瑞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低於市場普遍3%左右的預期。

他們寫道,就業的萎縮和收入增長的放緩將拖累消費。即使旅行限制的放鬆釋放了被壓抑的需求,但是這些需求的增長仍舊不會回到病毒流行之前。最終,個人消費支出將“略微下降”。

2月,官方公佈的失業率躍升至6.2%,這是自2016年開始發佈該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瑞士銀行的研究團隊認為,這一數字可能仍然低估了實際的失業率,因為它沒有反映出小型企業和農村企業的情況,而且在數據彙編時,許多企業還沒有恢復工作。

就業市場持續低迷可能促使官方採取更激進的刺激措施。因為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表示穩定的就業是經濟的底線,只要就業市場良好,就可以容忍經濟增長的適度放緩。

2020年3月底,我國約7000萬至8000萬人員失業

該報告表示,服務業和建築業的工作人員是一季度受打擊最大的人群,而出口相關行業的人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感受到外部需求下降的壓力。該報告補充說,首當其衝的失業將集中在私營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