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自由不可辜负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增强皇权,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并宣布解散议会。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

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幅画便是大名鼎鼎的《自由引导人民》。


唯有自由不可辜负


画面展示了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画作解析

《自由引导人民》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全画采取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的人群的头部的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构图组织井然有序。


唯有自由不可辜负


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造就了这样一位袒胸露怀的女子形象。她招呼着后方的人民,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

她的右方是一个持着双枪的少年,急速向前奔跑,表现了为了自由全民参战的的情景,他象征少年英雄阿莱尔。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她的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人群上方则是阴霾的天空。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大声疾呼,号召人民以伟大的过去为榜样,起来进行斗争,进行革命。


唯有自由不可辜负


这是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浪漫主义杰作,成为法国“七月革命”有力的号角和纪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画中的自由女神已成为法国的象征。

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1863)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画作对后世的画家有深远的影响。德拉克罗瓦18岁开始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师从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弟子盖兰。德拉克罗瓦尤其喜欢到卢浮宫临摹大师们的作品,因此在他很年轻的时候,绘画技法就很成熟了,其代表作有《自由引导人民》《希阿岛的屠杀》《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唯有自由不可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