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服!這家公司把面紙做成了文化

在揚州高郵湖畔,有這樣一家公司,竟然靠著“蹭”揚州文化的流量,把面紙做成了文化。令人驚歎的,它的創始人是一位溫州姑娘。

當浙商遇上揚州

浙商的魅力就在於他們無論做哪個行業、做任何產品,總能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信念,他們的自信。這點,在溫州姑娘王希緬的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歎服!這家公司把面紙做成了文化

2008年,溫州姑娘王希緬嫁到了高郵。隨著孩子長大,家裡用紙量巨大,加上食品安全、奶粉問題的事件不斷,王希緬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自己能不能做出個放心的產品?於是就想到了生活用紙!

2015年,有了空餘時間的她自主創業,註冊了鵲橋仙紙業,生產紙品。紙的生意有什麼好做的?一包能掙幾分錢?面對周圍人的質疑,而王希緬卻很執著:“我們溫州人有種信念,紐扣都能做成大產業,難道紙就不能嗎?”

歎服!這家公司把面紙做成了文化

王希緬老家在溫州蒼南縣龍港,這些年來,龍港形成了以包裝印刷、商務禮品、臺掛曆等產業為依託的文創產業。“傳統行業加入文創設計可以增加產品附加值,市場上太多的案例,給了我啟發。”王希緬說。

溫州姑娘王希緬的骨子裡有股不服輸的勁,言談舉止間透著十足的信心,“我創業,可以前十年都不賺錢,但十年後,我要用一年的時間把前十年的錢都賺回來”。

揚州文化 躍然“紙”上

至於為什麼叫“鵲橋仙”,王希緬笑著說,“我出生在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少游的一首《鵲橋仙》最為世人經久傳唱,秦觀的故鄉便是高郵。自己一個溫州人嫁到高郵,這些千絲萬縷的聯繫,緣分更是妙不可言,所以就把公司取名為‘鵲橋仙’。”

也許從名字開始,就註定了這個公司的與眾不同,文化底色突出。既然決定要做文創紙品,自然不能放過揚州文化這個天然的寶藏。

“揚州可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而這,正是我們轉型升級的資源。”王希緬在市場調研時發現,當聊起揚州傳統文化時,大家都能想到瘦西湖、個園等園林,文思豆腐、包子等美食,以及鑑真、“揚州八怪”等代表人物,但對於文化背景的認識還不夠。“認識不夠是空間,想要認識是需求,我就想到了從最日常的紙品出發,將其外包裝與揚州特色文化符號相結合,解讀文化。”王希緬和團隊前後投入了大半年時間進行設計,終於在2018年下半年,“揚州八怪”系列紙品終於面世了。


歎服!這家公司把面紙做成了文化

除了八怪系列外,王希緬還在自己的產品裡注入國學文化。她以中國的孝文化為主題,邀請著名大師親筆作畫,然後授權給自己的公司來印刷成品,這樣一來,王希緬生產的紙就不再只是簡單的用於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衛生用品,而被賦予了更深的文化內涵。

2020年1月,溫州姑娘王希緬還將文創產品——含有揚州文化元素紙巾,帶到了揚州“兩會”現場。文創紙巾以12生肖鼠為主題,將“揚州工”剪紙融入面紙,以揚州剪呈現、開口處取下可以做一枚精美書籤、保存了商品另一層面的價值,受到委員和代表的喜愛。

歎服!這家公司把面紙做成了文化


歎服!這家公司把面紙做成了文化


小企業也有大愛心

鵲橋仙紙業作為愛心商家一直在支持公益事業,參與“臘八”節送溫暖等活動。王希緬介紹,現在的愛心人士很多,公益組織就是一個平臺,讓更多想要從事愛心事業的人走進來,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呼籲更多人參與,大家齊心協力,儘可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期間,揚州各家醫院醫療物資短缺緊缺,王希緬代表鵲橋仙紙業為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捐贈防護口罩朝美KN95共計500個。小小的口罩彰顯著企業的拳拳愛心,體現了企業的擔當和奉獻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