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史上最受歡迎的TED演講: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TED】史上最受歡迎的TED演講: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人類天生彼此千差萬別。“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所提出的教育政策,是基於一致性而非多樣性。這種政策是在鼓勵校方以成績的高低,這種狹隘的方式,來為兒童的能力定位。

  教師的工作不僅僅去傳遞所接收到的信息,同時他們還會指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挑起學生的熱情,贏得學生的關注。但是當前教育的文化核心,不是激發好奇心,而是要求服從。

  芬蘭將教學個性化,他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體系要做到吸引他們,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個性以及創造力。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

  演講者:肯·羅賓遜,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排名第一的TED演講人,同時還是“Thinkers 50頂尖思想家”與“創造力和創新領域的全球傑出思想家”。

  英國華威大學教育專業榮休教授肯·羅賓森這場在TED名人論壇的18分鐘的演講引起了西方教育界的一陣旋風。他的創造力培養教育理念引起廣泛重視,被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教育機構邀請,並參與了政府和獨立機構的教育計劃和方針制定。

  下面是本場TED演講的文稿整理:

  How to escape education's death valley

  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12年前,我剛來到美國的時候,當地人給我講了許多東西,像“美國人不懂諷刺。”你們也有這種想法嗎 ?這很荒謬,我踏遍了美國的山山水水,卻從未找到任何證據來證明美國人不懂諷刺,這屬於一種文化迷思,就如同說“英國人很矜持”一樣。我真不知道人們為何會這樣想,英國曾侵略過每一個與其不期而遇的國度啊,但是說美國人不懂諷刺確實與事實不符。其實,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別人在背後是怎樣談論你的。在歐洲,你離開客廳時,人們會說。幸好,沒人當著你的面諷刺。

  在我偶然聽說“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條立法時,我就知道了美國人是懂得諷刺的。想出這條立法標題的人,就很懂得諷刺,難道不是嗎?因為數百萬的兒童被撇在後面了,我從中看到的是一個並不招人待見的名號:“數百萬的孩子掉隊了”。顯而易見 ,具體有什麼計劃呢?我們把數百萬兒童撇到後面。這就是它如何運作的,而且效果不錯。

  在美國的部分地區,60%的孩子從高中退學,在土著美國人社區,達到80% 。有一種看法是,如果這個數字較少一半。那麼在未來的十年裡,可以為美國的經濟創造近萬億美元的淨利潤。從經濟角度看,這是一筆好買賣,對吧?但我們應該這樣做嗎?實際上,要大量的投入才能肅清輟學危機所造成的損害。

  但輟學危機僅僅是冰山一角。沒算在內的,是那些人在上學心卻輟了學的孩子,他們不喜歡學習,無法真正從中獲益。其原因,不是我們沒有投入足夠的錢。在教育領域,美國比大多數國家,投入了更多的資金,班級人數也更少,每年都有上千條立法提案嘗試改善教育制度。問題是,我們走錯了方向。

  有三條法則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繁榮,而現行的教育文化卻與之相牴觸,多數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

  一、第一條法則是,人類天生彼此千差萬別

  請問一下,在座各位多少人有孩子,孫兒輩也算,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呢?剩下的即使沒有孩子也見過別人的孩子。(笑聲)到處都有小孩子,我要跟你們打個賭,我肯定能賭贏。如果你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我打賭, 他們一定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是嗎?難道不是嗎?(鼓掌) 你絕對不會錯認,對不對?你可不會說“你是哪一個,提醒我一下,我和你媽媽要採用些手段,像彩色編碼系統,這樣我們就不會搞錯了。”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所提出的教育政策,是基於一致性而非多樣性。這種政策是在鼓勵校方以成績的高低,這種狹隘的方式,來為兒童的能力定位。“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條立法的一個影響,便是將公眾的視線限制在被稱作STEM學科的焦點上(STEM:科學、技術、工程、 數學)。

  它們是很重要。我不是駁斥科學和數學的重要性,正相反,它們是必需的。但不是全部,真正的教育應當給予藝術、人文和體育與STEM同等重要的地位。

  據估計,如今的美國有大約10%的兒童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缺乏症的一些症狀,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我不否定有這樣的病症存在,只是我不認為這種病會如此盛行,如果你叫孩子坐上幾個小時,做低級的文書工作,他們會不安分,這並不奇怪 。大多數的孩子,並沒有心理問題,他們只是在忍受童年的煎熬而已。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我也有過早期的童年生涯, 並經歷了整個歷程。

  廣泛的課程可以使孩子們取得最出色的成就,可以展示出他們多方面的天分,不侷限於小範圍 。順便提一下,藝術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它能夠提高數學成績;藝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表述著孩子們的天性與本質。

  

  二、第二條法則是,擁有好奇心

  如果你能燃起孩子心性的好奇之火,絕大多數都可以主動學習,無需外援。孩子們天生就會學習。是激發或是扼殺這種天賦,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好奇心是取得成就的能動力。我這麼說是因為,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當前的教育文化影響了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無論是世界範圍的教育體系,還是國家內部的教育機構,都不如優秀的教學團隊,教師是學校能否取得成功的命脈,教學是需要創造力的職業教學,要有適當的創作,因為它不是單純的輸出。

  教師的工作不僅僅去傳遞所接收到的信息,優秀的教師的確要這樣做,但同時他們還會指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挑起學生的熱情,贏得學生的關注。看吧,總而言之,教育講的就是學習,如果沒有學習就談不上教育。人們花了大量時間去談教育問題,卻從來不講學習。教育的主旨就是引導人們去學習。

  我的一個朋友,是老朋友了——他本身也很老了, 已經去世了,恐怕最老也不過如此了。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是位出色的哲學家。他過去常談到做事與從中獲得成就感兩者之間的不同。有些事你會去做, 但不一定有所成就,就好比節食,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你看他,他最近在節食。他有瘦一些嗎?沒有啊。教學和節食很像,你可以說“那就是黛博拉,她在34號教室授課。”但如果學生沒從她那學到任何知識,她就可能只是從事教學這項工作,但並沒有真正的完成它。

  教師的職責是令學生學習得更容易,就是這樣。我想,部分原因是,因為當下的教育文化主要關注的是考試,而非教學。如今,考試很重要,標準化考試很有影響力,但它不應該作為教育文化的主導方向。相反,考試應該用於診斷問題,並且,用於幫助改進。(掌聲)

  如果我去做個醫學檢查 ,我當然要做些常規檢查,我想知道,同大眾標準值範圍相比,我的膽固醇含量在什麼水平,我不想參考那些醫生隨便編出來的數值。但這些考試應當對學習有利,不應該像常表現出的,是阻撓學習的熱情。當前教育的文化核心,不是激發好奇心,而是要求服從。我們的孩子和教師都被鼓勵,遵循常規算法,而不是激發想象力與好奇心。

  三、第三條法則是,人的生命具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不同的人生履歷,我們創造不同的生活,我們一邊經歷著一邊享受著,這是作為人類通用的生活模式,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文化如此有趣、豐富、充滿活力。其他動物也可能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明顯又沒那麼多。不是嗎,難道跟人類一樣?你可能養了條狗,你的狗也有可能情緒低落,但它不會去聽收音機樂隊的音樂,不是嗎?它不會拿著酒瓶坐在窗前凝視遠方,你問“要不要出去散散步啊?”它回答“不用了,我沒事。你去吧,我在這等你。記得拍照。”我們的生活就建立在這種無休止的經歷上,設想著其他的選擇,其他的可能。而教育的一個作用就是喚醒並開發人們的創造力。

  相反,我們的教育文化是標準定型的。其實,不是非得這樣做,不是的。在芬蘭,傳統優勢教學科目有數學、科學以及閱讀,我們只知道他們在這些方面做得很好。因為這些科目通常都是要考試的。這就是考試引發的一個問題。人們會忽視同等重要的其他科目。

  在芬蘭,教育工作是這樣的:人們並不執著於這些學科,他們的教育很全面,包括人文、體育和藝術領域。其次,在芬蘭沒有標準化考試。我是說,幾乎沒有。即使有,也不會是那種叫人要一大早起床守在桌旁學習才能通過的考試。第三,最近我出席了一個會議,對方來自芬蘭,是的的確確的芬蘭人,一些美國人像芬蘭人問道:“在芬蘭,你們怎麼應對輟學率?”他們當下看起來很困惑,然後說,“我們那沒人輟學。為什麼要輟學呢?如果有人遇到困難,我們會很快地聯繫他們,幫助他們,甚至支持他們。”

  有人會說“要知道你不能拿芬蘭同美國比。”的確不能,芬蘭人口大約只有五百萬,但可以拿它同美國的一個州來比較,在美國許多州的人口比芬蘭的要少。我去過美國的一些州,那裡就我一個人(笑聲)。這是真的,還有人告訴我走之前要鎖門。但是世界上所有的高效體系用在美國身上,很遺憾,通常作用都不明顯。

  

作為整體而言,做法之一是,(芬蘭)他們將教學個性化,他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體系要做到吸引他們,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個性以及創造力。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

作為整體而言,做法之一是,(芬蘭)他們將教學個性化,他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體系要做到吸引他們,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個性以及創造力。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

第二種做法是,他們為教育行業造就了崇高的地位,他們意識到要改善教育水平,就要選擇優秀的教員,並給予他們不斷的支持以及專業化的發展。

第二種做法是,他們為教育行業造就了崇高的地位,他們意識到要改善教育水平,就要選擇優秀的教員,並給予他們不斷的支持以及專業化的發展。

  投資教育專業的發展不是單純的花費,他是有收益的。所有在教育方面取得成功的國家都深知這一點,無論是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新加坡,香港還是上海,他們知道事實就是這樣。

第三種做法是,他們幫助校方知道他們的責任所在,並且要求校方負起他們應有的責任。

第三種做法是,他們幫助校方知道他們的責任所在,並且要求校方負起他們應有的責任。

  大家可以看出這與我們教育體系中的指揮和控制模式差異巨大,但這的確是某些教育體系的真實情況。中央政府或州政府認為他們是最好的決策者,他們會告訴你做什麼。問題是人們不會在立法機構的會議室裡進行教學,而是在教室和校園裡,講授者是教師,受教者是學生,若要奪走他們的決定權,教育體系就無法正常運行。政府必須把決定權交還給人們。

  美國的教育工作還是很出色的,我得承認這一點。儘管在這種教育文化下卻不受其干擾,就像有人總是逆風航行。我認為原因就是當前的許多政策都是基於對教育的刻板印象。他們認為教育就像一種工業流程,只要有了更好的數據便有更好的發展。我想決策者會有這種想法,源於這樣一種觀點,如果我們將數據調整得足夠精準,整個體系在將來都會運轉得很好。

  其實不會的,永遠都不會。因為教育不是機械化的系統,它是人性化的,它的主體是人。想學習的人,不想學習的人,每一個輟學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理由,源於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或許是覺得學習很無聊,或許認為學的的東西無關緊要,也或者是他們發現這些與校園以外的生活相矛盾。大潮流始終存在,但每個人獨特的故事,同樣存在。

  

  最近我在洛杉磯參與了一個會議,被稱為可選擇的教育方案,策劃這些方案的目的是要讓孩子重新接受教育。他們有些共同特徵,個性化程度高,對教員支持力度大,與社區聯繫緊密,課程廣泛多樣化,這些課程方案往往將校內和校外的學生都包含了進來,而且都很奏效。有趣的是,這些被稱作“可選擇性教育”。想想看,環顧世界所有的證據都顯示,如果我們都這樣做,那就不存在選不選擇的問題了。

  所以,我想我們應該採用一種不同的說法,我們應當認識到這是個人性化的體現,在一些環境下人們可以取得成功,有些卻不能,畢竟我們都是有機的生命體。而校園文化絕對是我們最根本的成長要素。文化也是個有機的術語,不是嗎?

  離我家不遠處,有個地方叫死亡谷,死亡谷是全美最熱最乾旱的地帶,在那裡沒有任何生物可以存活,因為那裡從不下雨,所以,它叫做死亡谷。2004年冬天,死亡谷卻下起了雨,短時間內降雨量達七英寸。2005年春天,那裡出現這樣一種景色,整個死亡谷鋪滿了鮮花,持續了一段時間。這證明了一點,死亡谷並非沒有生命,它只是在休眠,地表下潛伏的種子待條件成熟便伺機而發。有機系統內,只要有適當的環境,生命的出現不可避免,這是自然規律。

  你選擇一個地方,一所學校,一個市區,你改變環境,讓人們對可能性有了不同的感受,對希望有了不同的期許,機遇也更廣泛,你珍稀並重視師生間的情誼,你給予人們自主權來發揮創造力,革新他們的成果,學校裡曾一度缺失這種盎然生機,卓越的領導者清楚這一點,在教育體系中領導者的真正作用,無論在國家級、州級還是校級上,其真正作用不是也不應該是指揮和控制,領導者的真正作用是控制教育的風氣,製造一種充滿可能性的傾向。如果你這樣做了,人們便會追隨實現你預料不到、也不曾期待過的成果。

  在此引用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句格言“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雷打不動,得不到是因為他們不想要,他們力求不變;第二種人,伺機而動,他們認識到改變的必要性,準備去做;第三種人,先發制人,他們主動讓事情發生。”如果我們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做,那將成為一場運動。如果這場運動有足夠的執行力度,從最好的角度來看,那將會是一場革命,而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