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實事求是地書寫("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第40則)

昨天一邊洗碗,一邊胡思亂想,現在不是(數值)量化十分流行麼?"雙十一張友文"在封城期間有哪些相關數據要用心統計的呢?譬如下樓取快遞一次、喝藕湯一次、打破盤子一枚、失眠一次、感冒一次;與母親通話N次,給老師發微信N次,與同門、同學互動數次,為學生答疑數次,給學生推薦文學作品多少部(篇),親自洗碗數十次,寫日記10萬零幾個字……一定要實事求是,否則害人不淺。如果我的文字真的能流傳後世,那麼,說實話就顯得尤其重要。

只因為一心一意地為數據的精準而發愁,差點又把電火鍋給忘記洗了。電火鍋用來煮了排骨與蓮藕,藕湯喝盡了,雖說不必感恩,但也不能(得意忘言)得藕忘鍋。昨天妻子就提醒過我,我說明天一定洗,還像宣誓一樣表了決心。今天要說話算話,如果再不洗,就是言而無信。不是因為我喝了稀罕而鮮美的藕湯就應該洗刷電火鍋,在這個問題上不存在著權利與義務對等之關係,我只是兌現承諾而已。同理,公僕有為人民服務之義務,至於他們享受什麼權利,我並不關心。如果做不到,那就請辭職,畢竟爭著上位的人多的是。君不見,每年報考國家公務員的人數居高不下麼?中國14億人口,想要"為人民服務"的爭先恐後,甚至不擇手段。在反腐的高壓態勢下,熱情依然不減。


張友文:實事求是地書寫(

昨夜我所居住的小區發生一個故事,可以命名為"小魚刺背後的大溫暖"。話說昨夜李老師的兒子因魚刺卡了喉嚨,她便在"物業"微信群中尋求良方,希望大家獻計獻策。有說喝醋的、吞飯糰的、吃菜葉的……這全是"往下走"的一個思路;還有一個"往上走"的思路,那就是想辦法反胃,把肚裡的貨物全部倒出來,魚刺也就隨之跟著跑出來了。不管是"逆行",還是"順路",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魚刺給"誆"出來。

還有人建議說上醫院最穩妥,有人立馬反對,說我們附近的"普愛醫院"只開設發熱門診。李老師說不想上醫院,擔心被病毒感染。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黃老師說要把自己的喉鏡捐出來,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說還有這樣的鏡子。醫療器械露面了,醫生也出現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工具,醫生出手就好操作了。不久,好消息傳來,魚刺取出來了,當然李老師會在微信中有一番答謝辭。但是故事並沒有結束,就像寫小說一樣,後面還有尾聲,那就是醫生提供了一則衛生小常識:"魚刺卡在咽喉部,千萬不要再吞嚥食物,防止魚刺滑落到食道,造成更大的損傷。如果家裡有手電筒,壓舌板(用勺背也可以)和鑷子,可以在家裡簡單的操作一下,首先用乾淨的紗布把舌頭向外牽拉,用壓舌板壓舌根部,患者輕度的往外哈氣,用手電筒照射咽喉部,觀察有沒有魚刺,如果看到魚刺,可用鑷子把它取出來,如果沒有看到魚刺,就請到醫院就診。醋是不能溶化魚刺的。"


張友文:實事求是地書寫(

這就是疫情期間發生在小區裡的一個真實故事,有開端、高潮、結局,甚至還有尾聲。如果添加一些文字,那將是一篇很好的通訊報道,題目可以定為《一根小刺彰顯人間大愛——側記李老師兒子被魚刺卡喉嚨》。這麼一來,既可以頌揚醫生手藝高妙和醫者仁心,還可以是一曲人間真愛的禮讚。如果把視野放遠一點,目光不僅僅侷限於我們這個院子,才知因疫情而生髮出來的感人故事多矣,只是鮮有記錄者。實際上,足不出戶的時段,正好可以閉關寫作,寫作的好處太多太多。就當下而言,我因寫作就收穫不少,當然不是用金錢衡量的。

作為一名時代的書寫者,一向聽從自己的內心和良知,實事求是的捕捉當下。昨天獲悉公益人士萬教授正在發動國人幫扶因武漢事件失去父母的、至今還在武漢兒童醫院的孤兒。我問她有多少這樣的兒童,她自己也拿不準,說核實後再告訴我,至今沒有回話,現在我就不能輕易地圍繞此事展開。"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這個不假。"雙十一張友文"又不想做官,說那些假數字與我何干呢?

如今添加關注"雙十一張友文"微信公眾號的讀者越來越多,遂覺得肩頭的責任越來越大。因此,必須對自己寫的每一句話負責任。前一段時間,聽說家鄉有一名80多歲的公職人員當"志願者",我覺得新鮮,準備記下來,在大腦中考慮了一下後,終於沒有動筆,而是委託滯留在家的喬仕文校長幫助核實,後來他幫我弄準了,我才開筆做文章。


張友文:實事求是地書寫(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我總是這麼教育學生,自己就應該率先垂範,否則不配為人師。關於李躍華醫生,我並沒有輕易表態:說他是真醫,還是假醫,我得讓"子彈多飛一會兒"。有人說他已被韓國政府接走了,我倒希望這是真的,但願中國的中醫能在國外顯神通,哪怕在中國沒有立足之地。但是至今沒有看到邀請函,也沒有看到機票等一系列證據,還是不能貿然實錄。正如謠傳某某官員被"雙規"了,我是不大相信的,培養一個領導幹部多麼不易,是這麼好下臺的麼?即使下臺了,風聲一過,又到異地高就去了。

有高校同仁評價我的"在武漢播報":"文字於細碎中藏掩著駭浪",我怎麼自己都沒有察覺呢?我單知"書中乾坤大,筆下風雲多"。在此,借"雙十一張友文"的微信公眾號感謝那些幫我轉發的讀者,畢竟我還是知曉感恩的。我總是對學生和孩子說:"凡是知曉感恩的人,其人生運氣都不會太壞"。

末了,我得向東北某高校的王老師致謝,因為她給了我力量和鼓舞。她說:"張老師,您的這38天的堅持,真的是難得的寶貴歷史資料!雖然我們遠在他方,牽掛著武漢,但無法親臨,唯有通過您的筆觸更加了解了武漢疫情下的眾生態,瞭解了奔赴前線'戰場'的硝煙,瞭解祖國在災難面前的勇於承擔!謝謝您!辛苦啦張老師!"

作者張友文簡介:文學博士、副教授;自詡"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學言說者"、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學》等專著四部,受邀至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講授"公安文學"43場次,並在部分高級中學和高校進行(公益)勵志講座數場次。

微信公眾號:gh_7b4e98b35f4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