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练筋骨内练气”,这个地方让贫困户当“验收官”激发脱贫志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蔡波波

“老张,上次你说的道路宽度不够的事,市扶贫办按照咱测量后上报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复验,真得感谢你。”4月8日,舞钢市红山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到闫楼村回访时,对坚持原则的张亭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59岁的张亭是舞钢市红山街道闫楼村的贫困户,3月11日村里开始修建排前路时,街道办事处和村委商量,想挑选贫困户担任监督员和验收官,全程参与和监督道路修建工作。

“一方面增加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另一方面让贫困户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激发他们的脱贫积极性。”舞钢市红山街道扶贫办主任曹相涛笑言,大家一合计,觉得老张最合适。

刚听到这个“任命”,张亭有些底气不足,“我一个老头,人家施工队能听我的吗?”

“村里党员干部和群众都信任你,我们都在背后支持着你呢,怕啥!” 闫楼村党支部书记高献亭说。

“我是贫困户,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村里人也没少照顾我,一定得把活干好。”张亭坚定地说。从那以后,张亭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跟着施工队忙前忙后,等到施工队收工了才回家做饭。村里人都说,老张干这活儿比自己家的事儿都上心。

一天中午1点,正吃午饭的张亭接到施工队长急吼吼打来的电话。原来老赵家门口胡同里的路修了一半,水泥不够用了。当时大部分路面已经挖开,车辆没法走,水泥拉不过来。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如果当天修不完,又得耽误好几天,说不定还要耽误工期。

“我去看看!”放下手中的碗筷,张亭一路小跑来到施工现场。看着满脸愁容的施工队长,张亭二话没说,甩开膀子开始扛水泥。很快,附近的村民在张亭的感召下,也跟着把水泥一袋一袋扛到工地上。终于在下雨前,施工队修完了后半截的路,张亭和施工队长都如释重负。

前几天,平滑的道路修好后,街道办组织街道扶贫办、村里和施工方对道路长度和宽度进行测量,张亭拿着尺子,认真测量和验收道路。“路宽设计是3米,这一段路去掉门口的花池,量下来只有2.6米,施工队咋还说3米呢?”张亭质问施工队长。

“兄弟,这不是有特殊情况嘛!其他的路你都量过了,这一段就算了吧,没人看得出来,改天请大家喝酒。”施工队长说。

张亭直摇头:“这可不中,这一段不能按3米算。俺庄里人都看着呢,我得把秤使平了。”

后来,舞钢市红山街道纪工委又再次对这段道路进行测量、核算。“算下来,老张给村里省下2000多块钱呢,这个验收官当得中。”舞钢市红山街道纪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听到表扬,老张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着说,“修路是政府给咱老百姓办得大好事,能尽一点力,心里高兴着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