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甲骨文,一字千金》------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甲骨文,又称“契文”或“甲骨卜辞”,是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的发现纯属偶然,120年前的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病了,有个大夫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有一味叫“龙骨”的药材。王懿荣派人到药店买回没被捣碎的“龙骨”,意外发现上面刻有许多奇异的纹路。作为金石学家的王懿荣敏感的意识到,这些所谓的“龙骨”就是年代久远的兽骨,上面的刻纹符号可能就是古人类的文字。于是,他便开始高价大量收购带字的兽骨和龟甲,甚至不惜为此耗尽家财。

同时,王懿荣对照典籍文献,潜心研究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并推断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产物。他离世后,其收藏的千余片甲骨由好友刘鹗收购。1903年,刘鹗将王懿荣连同自己收集到的甲骨选拓1058片,编写成《铁云藏龟》一书,这是中国研究甲骨文的第一部专著。后来,更多的学者对这些带有字符的甲骨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许多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证了史书中关于殷商时代的记载。这些被发现的甲骨文,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现在分布在全世界的甲骨文收藏估计在13万到16万片之间,记录了单字4300多个。从已识别的甲骨文文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记录了殷商时期祭祀祖先、农作物丰歉、天时气象变化、战争胜负,乃至生育、疾病等社会和生活内容。

从1899年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将甲骨文的研究接续传承,并不断获得新的研究成果,但依然有大量的甲骨文未能破译。目前编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有4300多个,但取得学者们共识的已经破译的文字仅1300多个,大多数甲骨文字还不认识,只能放在字典的附录中存疑待考。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单字奖励10万元;对原释读存有争议的甲骨文做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单字奖励5万元。神秘的甲骨文,可谓是“一字千金”。

2017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019年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地河南安阳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国内外甲骨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爱好者200多人出席了活动。

《神秘的甲骨文,一字千金》------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神秘的甲骨文,一字千金》------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