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沒用”讀不讀大學的差距,看這5點真相!高考再累也值了

導讀:


這幾天,#讀不讀大學差別大嗎#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眾網友的熱烈討論,當你仔細看看網友們的評論,會發現大家都是傾向性地表示:差別當然大!

@秦古雙萌:差別當然大啦,我讀了大學,現在還覺得自己是個寶寶,我那些沒上大學的同學,大都已經有寶寶了,有的都生二寶了,上學真好!


@越美麗越讓我忐忑i:差別超級大,有學歷才能進好的平臺,沒有學歷連好的平臺的敲門磚都沒有!


@東海小公舉:當然大啊,是否上大學,你的朋友圈子都不一樣


@中比特ZB:差別太大了,你的修養、你的氣質,很大一部分是從那時候開始建立起來的,甚至影響你一生的性格。


@申萌叔叔:上大學之前,滿嘴都是愛豆,明星。現在馬上畢業了,嘴裡都是時政。


既然大家一致認為:讀不讀大學差別大,這個問題又為何會衝上熱搜,引發激烈討論呢?部分網友提到:讀書無用論的鼓吹。


社會現狀:大學生價值在降低?

年年都是最難畢業季


據教育部統計,2017年中國大學畢業生達795萬人;2018年畢業生突破800萬大關,高達820萬人;2019年畢業生數量又進一步增加,達834萬人;2020年,該群體數量預計達到874萬人。


相比十年前,如今大學生數量可謂是翻了很多倍,很多人覺得:現在大學生街上一抓一大把。不少大學生也感同身受,身邊的同齡人以大學生居多,求職戰場競爭激烈,想找份滿意的工作很難,更別說是一份高薪又滿意的工作了,畢竟還有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也投入到這場求職戰役裡來。


應屆畢業生薪水並非很高


5月27日,智聯招聘發佈的《2019大學生求職指南》中的數據顯示:有七成應屆畢業生的簽約月薪在6000元以內,4000元以下佔比35.77%。


雖然有網友認為這個數據還不能概括完全,但有不少網友則表示在這麼不景氣的就業市場來看,剛畢業能拿6000元已經算高了,在三四線城市畢業生的工資更低。


大學文憑好像已成應聘基本要求


在招聘網上,我們能看到大多招聘單位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都為:大專、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要求要研究生文憑、博士文憑才有機會面試。儼然,大學文憑已成許多用人單位基本的招聘要求了。


更扎心的是,還有網友表示:自己剛大學畢業賺的薪酬都沒有高中畢業早早出來工作的朋友高。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多網友還是覺得:讀不讀大學差別還是很大呢?


讀不讀大學的區別

群體數量的不同


在中國,大學生真的遍地都是嗎?其實並不是!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在2017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僅有1.9593億人,佔全國人口的14.09%。本科生呢?數量則更少,有人說過:如果你是本科畢業,那麼學歷上你就已經超過了全國93%以上的人了。


所以,在中國,大學生不是真的遍地都是!


薪資起點不同


當你瀏覽各大招聘網站時,你會發現能夠提供給高中畢業生的崗位很少,薪資也不高。但如果你是大學畢業生,可供你選擇的崗位不僅會更多,而且薪資也會比高中畢業生的高。


可能有的人會說:剛開始畢業大學生的薪資雖然會比剛畢業的高中生的高,但可能不如已工作幾年的高中畢業生。據Pew研究中心發現,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大學學歷者的收入增長的幅度和速度,是越來越快的,增速超過高中學歷者。


因為擁有大學學歷者即使起步收入不高,但是在大學所積累的知識、能力、資源、人脈,會對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收入增長會越來越快。


前幾日,北京大學教授強世功在談論大學的意義時表示:“畢業後大學活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大學帶給我們的除了知識,還有什麼?大學的質量也許不在於校園本身,而是因為這裡的人:讓一位思想家真正影響你的生活。書不是謀生工具,而是思想家眼中的萬千世界。”


那麼大學究竟在影響我們什麼?


認知的改變


進入大學前,我們的認知受限於自己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帶給我們的認知框架,而接受大學教育則是我們去認識全新世界的好途徑。高中帶給我們的認知疆域是1,那麼大學帶給我們的是100。


在大學裡,你會遇見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同學,大家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除此之外你會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去遊歷各地,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在這一過程中,你慢慢會發現自己以前所認知的世界在發生改變,世界在變得多彩,變得複雜,你的眼界在不斷開闊。


除此之外,大學還能帶給我們一種想象,在那100疆域之外還有更大的疆域。


就像網友@阿蚊是個小燈芯_所說的:“怎麼說呢?我始終感謝在這個園子裡看到更大的世界。”


朋友圈的改變


上大學前,你跟朋友談論的滿嘴都是“愛豆、明星”等生活的瑣碎話題;上大學後,你會開始和別人談論時政,談論思想,談論未來的規劃,你會開始交新朋友。這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與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的朋友在慢慢疏遠,因為你們能夠在一起談論的話題在變少,甚至無話題可談,最後斷了聯繫,但這也存在例外。


除此之外,在大學裡你會接觸更多比你更優秀的人,並會讓你產生開始靠近的動力。


有網友也曾留言道:“上大學能認識未來幾十年最重要的朋友,能分辨哪些人是自己一輩子都不會交往的人。”


思維的改變


到了大學,我們會意識到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而且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在高中,別人要求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而在大學更多的是要自己問自己:你想做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自己負責的真正起點,也是塑造獨立人格的起點。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老樹老師在一則談話節目裡也提到:“人這一生如果能有幸進入大學,你的生命裡邊有這麼一段時光,在大學裡把一切問題,把它講好,解決好它。

你回到社會上,你才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大學能夠集中解決我們心中的很多困惑,形成自己的原則和思維方式,並開始學著拒絕自己覺得不公、不對的事情,能夠讓我們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建立自己價值觀的可能,這些在高中是學不到的。


上大學是為了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觀念固然沒錯,但請不要以此作為你選擇上大學的唯一目的。大學不是以教學生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為終極目標,而是要教你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一個身體和思想都健康的人。


曾經很多人用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的事作為讀書無用論的支撐,但如果想要從哈佛退學,首先要擁有考上哈佛的能力。


比爾·蓋茨也曾在一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講到:

“雖然我離開得比較早,但是我在這裡的經歷、在這裡結識的朋友、在這裡發展起來的一些想法,永遠地改變了我。”


大學之於比爾·蓋茨,還是相當重要的。


大學前,我們大多數人讀書都是為了那場人生最重要的考試——高考,目的性較明確,這也導致許多考生在高考完都覺得:彷彿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標和動力,所以有些人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讀書變成了應付各種期末考試。


高考並不是你一生學習的終點,人的求知之路是伴隨一生的。而大學是提供充足的時間、良好的環境讓你靜下來好好讀書,好好培養自身人格的地方,所以請珍惜四年大學生活,寒窗苦讀十幾年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在這一刻才有意義。


最後小黑想同高考生們說:讀不讀大學的差別真的很大,所以現在請你一定要為高考努力,高考或許是你踏進大學校門的唯一道路。進入大學,也不要丟失你那顆求知的心,在書海中讓自己成為一個更為健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