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意義最大的兩次撤退,一次拯救我們,一次拯救世界

眾所周知,在戰場上一旦發出撤退的信號,也就意味著局勢已經無力迴天了,很多時候“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言論,更像是一種自我安慰,當然在關鍵時刻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很多國家奉承的都是不允許撤退的理念,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人,也要跟敵人血拼到底,利用這種頑強的意志,摧毀敵人的士氣。

歷史上意義最大的兩次撤退,一次拯救我們,一次拯救世界


實際上不是所有的撤退都代表著失敗,有些是為了更好的反擊,歷史上有過兩次意義重大的撤退,一次拯救了我們,一次拯救了世界,改變了戰場的局勢。首先第一次就是長征,早期因為戰略上的失誤,導致紅軍在戰鬥的過程中減員嚴重,8萬多人的隊伍,減員了近5萬人,長征也因此啟程。

歷史上意義最大的兩次撤退,一次拯救我們,一次拯救世界

紅軍在轉移的過程中,翻雪山過草地歷經百般磨難,保住了最核心的力量,拯救了民族的命運,高達兩萬五千多里的長征,鍛煉出了一支鋼鐵般的軍隊,為後續的作戰奠定了基礎。第二次撤退就是赫赫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德國閃電戰無人可擋,德軍拿下法國之後,接下來下一步就是對付英國。

英國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決定出動出擊,聯合法國的殘餘部隊對抗德軍,奈何德軍士氣正盛,英軍壓根就不是對手,最後被逼到了敦刻爾克,在如此的窘境下,丘吉爾立即下令撤退,派遣軍隊將部隊越過英吉利海峽回到本土,重型整頓之後,後續再繼續和德軍交戰,假如這次撤退沒有成功,那麼英國可能淪陷。

歷史上意義最大的兩次撤退,一次拯救我們,一次拯救世界


本次撤退,共計撤走了三十多萬人了,為後續的諾曼底登入積累了一定的有生力量,雖然說諾曼底作戰付出的代價有相當的慘重,但是結局是好的。所以縱觀歷史,這兩次撤退並不是失敗的表現,它們的意義為後續的戰局的扭轉提供不了助力,誰也無法抹去其中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