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陪伴睡覺會增加安全感

在一檔親自節目裡,包文婧從節目一開是就說自己沒有給女兒餃子換過尿布,哄她睡覺,陪她玩耍。

在第一天的時候就因為女兒不肯入睡,包文婧使出渾身解數都沒能成功讓孩子入睡,反而到最後母女兩個人同時崩潰大哭。

有的觀眾看到這裡會覺得很奇怪,會覺得至於嗎,孩子至於連媽媽哄都不願意嗎,而媽媽至於連安撫孩子都如此生疏嗎?

我告訴你,至於。

因為餃子從小是在姥姥身邊長大的,換句話說,餃子日常有任何需求,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姥姥,而不是媽媽。

對於3歲之前的小孩,睡覺這件事情是完全可以給到孩子的安全感的。所以,這個年齡階段陪伴孩子入睡的人,就會被孩子劃分為最親密的人。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而因為孕育的關係,其實孩子和媽媽是天然也是最早的親密關係,出生前孩子在母體裡那種羊水環繞和黑暗的溫暖都是最有安全感。

所以孩子從一出生,他本能的去尋找這種溫暖,就是從媽媽溫暖的愛撫,身體肌膚的親密接觸,比如抱抱和親親。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只要一哭鬧,通常媽媽最容易哄好的原因。陪伴睡覺亦是這個道理。

陪伴睡覺其實是最好的親子交流方式,幼兒在還不會說話的年紀,你將他放在床上,陪他玩耍哄的時候就會聽見幼兒經常會發出笑聲,這個時候就表明孩子那個是最充滿安全感的時候。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孩子需要一種情感的穩定性

曾經看過一部小短篇,大意上講的是幾個幼兒單獨被放在育嬰園裡交給護士看護。

在開始的時候幾個幼兒還總能在臉上看見笑臉 ,可以當媽媽離開的時候,這些孩子的臉上卻呈現呆滯的狀態,不再每天咯咯笑個不停,甚至開始出現面無表情。

有幾位專家評論說,這是因為這些孩子離開了媽媽,可育嬰園裡的護士並不能完全充當起媽媽的角色,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照顧好他們的吃喝拉撒已經是最好的狀況,再加上護士的人手不夠,一個護士要帶幾個,是無法建立母親與孩子之間最緊密的關係的。

這也充分表明,那些自小無法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即使吃穿不愁,他們內心渴望的安全感其實是達不到孩子需要的水平的。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因為這種依戀關係最初是由父母陪伴而產生的,當這種關係失去了,孩子在日後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怯懦和自卑。

胡可曾發過一條微博,因工作的關係,她出差半個月,回來的時候她以為孩子會無比歡快跑來迎接媽媽,沒想到孩子卻說:"我以為你把我忘了呢。"

有些家長覺得很奇怪,自己明明才出差幾天,為什麼一回到家孩子對自己反而陌生了,表現出不想和媽媽一起睡覺。

孩子的感官是很直接的。在大人超過兩週以上不陪伴孩子入睡,他們第一時間就會覺得這是媽媽拋棄我了,這種想法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越小的孩子,這種傷害就越深。

而我們大人總覺得時間還很長,總能把這份缺失彌補上的,但孩子往往在3歲之後才能擁有情感上的穩定性。

也就是說在3歲之前,如果父母給足了足夠穩定安全感,讓孩子明白大人對他的愛不會因為短暫的分別而失去,從而形成客體穩定期,這樣孩子在將來出現分別也不會拒絕大人。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有效的彌補

很多大人在發覺孩子跟自己不親近了,甚至有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會找父母時,大人就該反省了,好好思考如何彌補。

首先,在3歲之前,大人儘量和孩子一起入睡,給他們講睡前故事,輕拍他們的身子哄他們入睡。

這個過程是最好的建立起依戀的時候。

就像在節目裡,包文婧和女兒一開始相處得一塌糊塗,女兒各種牴觸媽媽的靠近,但在後來,女兒慢慢變成了看見媽媽流淚,會主動去安慰,看見媽媽出門的時候,不停盼望媽媽能早點回來,甚至在獨處的時候也會不經意間表達出需要媽媽。

這就是一種成功彌補,孩子是很單純的,當他們知道媽媽是愛他們的,就會用最直接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因為工作的關係,大多父母會把孩子交給新人的人帶,在他們看到孩子被帶很好的時候,就會安心去工作。

但這是一種隱患。有位家長確實如此,把孩子交給保姆看待,剛開始一切都是美好的,孩子在保姆的精心呵護下,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不分時刻吵著要媽媽,睡覺的時候自覺到床上。

可漸漸的,這位家長突然發現有一天自己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越來越安靜,更可怕的是孩子說話的語速和臉上小心翼翼的神情,還有走路的姿態都像極了保姆。

這個時候家長開始恐慌了,那一刻她才清醒認識到:原來她覺得有所放鬆的日子,已經學成了別人的樣子。

於是,她開始減少自己的工作量,去買了很多有趣的繪本,每天都要擁著孩子給他講故事陪伴他睡覺,並堅持和他玩遊戲,一起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當她再看到孩子露出原本自信可愛的樣子時,她終於明白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比不過孩子內心對她的渴望。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夫妻之間關係很重要

還有一點,就是成人之間的夫妻關係也是對孩子也很重要的。

在一檔節目裡,有主持人問孩子,如果在玩具和和爸爸一起玩選擇哪一種。

孩子選擇了後者。

在很多家庭裡,不難發現,如果當大人和孩子的關係相處的無比融洽,但在夫妻之間的關係卻冷漠無比,那麼,等到孩子長大後,這個孩子組建的家庭也是岌岌可危的。

因為孩子從小看到的都是父母糟糕的相處模式,換句簡單的來說,他們沒有好的模本,不知道兩個成年之間組成家庭後要如何相處。

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要把孩子的床和父母床合在一起,讓他既能夠和爸爸睡在一起,也能和媽媽睡在一起,而不是因為要陪伴孩子,父母有一方就必須分離。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做父母的要清晰明白一點,孩子絕對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在孩子眼裡,父母給出的愛,是他全部需要的,就像陽光和空氣,必須同時擁有才能成長的更好。

在3歲之前,父親的陪伴也會給孩子安全感,愛是相同,可卻又不同,孩子會根據自己所需要的去選擇這些愛。

三歲前,請儘量陪孩子一起睡

坦然放手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就應該從小單獨睡,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而另外一些父母卻覺得,孩子不管多大都是孩子,一直陪著孩子睡才是正確的。

其實兩者都沒有統一標準,3歲前儘量陪伴孩子睡覺,這是建立穩定情感維繫的一種,增強親子之間的緊密性。

而待孩子長大了,父母是應該放手的,孩子大了會有自己想要獨處的空間,有自己的小驕傲和小秘密,這時父母就應該嘗試著放手。

放手不是拋棄,也不是覺得孩子不需要大人了,而是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為將來做準備,所以,坦然一點,孩子總是要慢慢長大的,不要讓他們做一朵太陽一曬就枯萎的花,而是要教會他們汲取陽光勇敢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