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


  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第一集《国宝迁台》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第二集《北沟烟雨》


  文物来到台湾后,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本集讲述伴随文物来台的专家们,十五年间如何在清贫乐道的生活中,向岛内民众乃至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博大,直到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


第三集《青铜记忆》


  青铜器在岁月流转中,逐渐由实用功能演变成了含意深遂的神器,其中鼎更贵为国之重器。然而近代战乱却使国之重器辗转流离,考古专家李济的命运与这批故宫文物的命运同在时代的洪流中波动、沉淀。本集将细述青铜器上斑驳纹饰所铭刻的岁月记忆。


第四集《釉彩千年》


  五大名窑瓷器无疑是台北故宫最引以为豪的收藏之一,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如何造就了这些让后世仰慕千年的美学典范?千年后,在海峡对岸,它们又经历了些什么?在本集中都将一一探寻。


第五集《瓷中繁花》


  瓷器,曾经是中国给予世界最为熟悉的印象。海上丝路贸易的宠儿青花瓷和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皇家秘器——珐琅彩瓷,都默存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曾经的荣耀。本集将围绕台北故宫的藏品,透过两岸专家的交流,渐次展开那些凝固在釉色中的尘封过往。


第六集《玉润华光》


  中国人自古爱玉,延续至今。现今台北故宫万般藏品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仍是玉器——翠玉白菜。五千年来,玉器饱含了国人怎样的文化情感?有多少件故宫藏玉远赴台湾?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将牵引思绪,在温润的流光中,回眸千年的希冀与冥想。


第七集《巧夺天工》


在台北故宫众多藏品中,“珍玩”类藏品格外吸引造访者的目光,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巧和细腻,处处流露出古代宫廷生活细节和帝王的内心喜好。本集将透过这些精致小巧的“珍玩”,还原宏大历史中的真实细节。


第八集《翰墨风雅·上》


  书法,一种中国化的艺术,先人的心灵印迹。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台北故宫的这些珍藏都曾属于乾隆皇帝一人。60年前,这批旷世之宝来到台湾,沉睡于库房中,它们中的某一个偶尔会在某个秋天被叫醒,陈列在台北故宫光线幽暗的展厅中,唤起人们对时光与古老技艺的回忆……


第九集《翰墨风雅·下》


  生命遗憾,一碗承受。苏东坡的《寒食帖》吟唱的又何止一人哀婉。苏东坡与《寒食帖》、黄庭坚与《花气熏人帖》、宋徽宗与《牡丹诗帖》,在书家挥洒翰墨间,交织着一曲台北故宫人与物、古老与现代、拥有与失去的命运之歌。


第十集《云山深处》


  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样貌、万种情怀。而今在台北故宫的展厅里,一幅幅旷古巨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第十一集《传世珍籍》


  1772年,乾隆帝下令开始编撰《四库全书》。三千多人,历时15年,编撰抄写《四库全书》七部,其中一部藏于紫禁城文渊阁。1949年,故宫博物院图书专家梁廷炜护送文渊阁《四库全书》来到台湾,梁廷炜的儿子梁匡忠则留在了北京故宫。两代人虽分隔两岸,但对于《四库全书》的共同守望,依然延续着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希望。

12

第十二集《承古开今》


  文物展览与保护的矛盾,是每一个博物馆都面临的难题,为此,台北故宫博物院致力于采用高科技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的魅力。本集在具体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代化建设之余,也将娓娓道来一宫宝藏分置两院的遗憾,以及人们对明天的温暖畅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