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儒雅的宋人笔下,大山大水尽显雄犷壮丽,崇高伟大

随着近日《清平乐》的热播,大宋王朝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掀起了一阵热议。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朝代。宋朝兴文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真宗在《劝学诗》也描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同时,宋明理学,儒学在宋朝也得到了大力的发扬。

文人在宋朝享受了优厚待遇,然后武将却长期得不到重视。重文教,抑武事,致使宋朝屡受辽,金,甚至弱小的西夏的搅扰,而无还击之力。

宋虽弱,但是宋人的画风却雄犷豪迈,王希梦、李成、范宽、赵伯驹等,大山大水,哪一个不是漠然威严,崇高伟大?

山水有无间,寄情怀,显本色,令人叹,令人思。


温文儒雅的宋人笔下,大山大水尽显雄犷壮丽,崇高伟大

《千里江山图》王希梦


温文儒雅的宋人笔下,大山大水尽显雄犷壮丽,崇高伟大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原为画院学生,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自指授,画艺大进,可惜英年早逝。《千里江山图》全长将近12米,用整幅绢画成。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作品,同时也是王希孟的野心。

绵延无尽的山川大地,千里江山,雄壮瑰丽。
静观时,时而如行走山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而又如立足山巍"一览众山小"。山川万姿千态,叹为观止。

《千里江山图》煌煌其华,虽经历时移世易,却是青山依旧,碧水如初。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温文儒雅的宋人笔下,大山大水尽显雄犷壮丽,崇高伟大

《晴峦萧寺图》李成

李成,字咸熙,今山东青州人。唐代皇族后裔,擅画山水,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和关仝、范宽形成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其时画名甚重,北宋誉其"山水第一"。

李成的这幅《晴峦萧寺图》,平远和高远相结合,山石细劲清润,流水潺潺,屋舍俨然,人群闲逸。使人有种足不出户,便可置身于山水间之感。
山水画,顾名思义,有山,有水,有人。天、地、人,这三者的背后便是画者的心境,也是他的道。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李成"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虽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放意于诗酒书画之中,但是也能感受到他身处乱世中的无奈。


温文儒雅的宋人笔下,大山大水尽显雄犷壮丽,崇高伟大

《江山秋色图》赵伯驹

温文儒雅的宋人笔下,大山大水尽显雄犷壮丽,崇高伟大

《江山秋色图》局部 赵伯驹

赵伯驹,字千里,宋朝宗室。擅画青绿山水,远师李思训,笔法秀劲,擅工细之妙。明董其昌盛赞其"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得其工,不能得其雅"。

赵伯驹的这幅《江山秋色图》,千岩竞秀、气势宏伟、开阔壮丽。整幅画面灵动而神秘,使人见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赵伯驹笔下的山川奔走缭绕,在那回旋的走势中仿佛看到了他内心的动荡不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曾经是自己深爱的故土,如今也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故土呀。


清人戴熙有言:"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

山水画,看的是山、是水、是人。而读的却是他们的"情"、 他们的"道"、 他们的"人生"。


朝书夕画,恬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