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悖论:生于小钱钱,死于小钱钱(上)

1

众所周知,犹太人之善于汇聚财富。

来看一个流传较广的一个小故事:

犹太商人最会赚钱的代表当属十九世纪崛起于法国、后又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长达200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靠做古钱币生意和发战争财而暴发,后主要投资于金融行业。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五个儿子,分别控制了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法兰克福、纽约和柏林,他们成为欧洲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和左右政局的最大力量。

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在1833年不列颠帝国废除奴隶制以后,曾拿出2000万英镑用以补偿奴隶主的损失;

1854年,他们还为英国在克里米亚同俄国的战争提供了1600万英镑的贷款;

1871年,他们又拿出了一亿英镑为法国向普鲁士支付普法战争的赔款;他们还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铁路,所有法国给俄国的贷款,都是由该家族提供的;

在美国内战期间,他们已成为联邦财政的主要财源。

犹太悖论:生于小钱钱,死于小钱钱(上)

2

完整看过哥哥之前的人,看见犹太人这种情况,肯定会想起一个人,这个就是春秋时期的牛人管仲。

区别只在于犹太人是一个民族,而管仲是一个单个的东方人。但犹太人的生存和发展之道相当于将管仲的重商主义发展到了极致。

而另一个方面,管仲的以商止战,侧面来说就是对武力的不重视,最终也让齐国尝到了苦涩的恶果。齐国模式最终不可持续,昙花一现。

遍观犹太人的系列学说,核心还是在商业发展上,至于其他,则是要么破碎零离,要么空白一片,无法支撑一个国家的运转。

如果你深刻观察犹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坐标,就会发现,又实属必然。

为何?幼发拉底河养育的这个民族,作为三大洲的衔接地,一直就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边缘地带。正如哥哥所说,世界岛边缘的性感三角地带。

始终就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不东不西的位置上。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远离世界文明中心,远离思想智慧、文明火花的中心,也远离先进技术、革命创新的中心。

自诩被神选中的民族,要哥哥来看,纯粹是一个被神抛弃的地域。

其实,这还不是更致命的。俗话说,内因主导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

这个老翘课的学生也不能说就能干成一番大业、安身立命。NO,事实向相反方向发展。

在历史发展中,这个民族无论在何处,就像一滴油始终无法融入水。

于是,客人,成为这个民族的宿命。

有受欢迎的客人,那一切好说;也有不受欢迎的客人,那么,这个客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3

我们来看网络作者刘仰的一段话:

“与中国人相比,犹太人缺乏故乡的概念,至少在以色列建国前一直如此。

因此,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所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热情,几乎都倾注到以色列,而非犹太人的所在国。

在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所在国,犹太人的行为方式延续他们在欧洲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不需要对本地负责,不需要对本地的未来负责,只需要对自己的处境负责。

事实上,犹太人在欧洲的几千年遭遇,极其正确地验证了一句话:国家不爱我,我为何要爱国?”

4

so,犹太人的两千年故事,就印证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成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一个无力自保的小孩抱着一堆金砖摇摇晃晃走在闹市,会发生什么你懂的。

或者说一个无力自保的年轻人。更致命的是这个年轻人拒绝融入到这个社会中,身边一个可以抱团的兄弟和群体都没有。

5

我们今天只看到希特勒一人。

事实上,二战前对犹太人的歧视在整个欧洲是极为普遍存在的情况。

“启蒙运动后,欧洲思想界开始出现‘自由、平等’的观念,犹太人是受益的。

他们在此观念引导下,想改变命运,使自己在欧洲真正成为被平等对待的民族。

然而,犹太人的这一心愿并没有实现。

大英帝国统治世时,尽管欧洲在理论概念上有“自由、平等”,但在文化意识上,对犹太人的歧视依然存在,这一歧视在欧洲各国的表现并不相同。有轻一点,有重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