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管理的常識

堅持每日十分鐘,每週一本書。加油!!

這期一起來看一下陳春花的《管理的常識》

今天是第1期,從日常的經驗來說,管理通常被人們定義為管人理事,這個定義被很多人不斷的強化,結果管理的主要工作就變成了對於人的工作,管理最大的困難也就變成了管理人的困難,更多的人還會確信,如果把人管好了管理就做好了,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每日讀書1/7 管理的常識


本書作者陳春花是中國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是一名集教授,企業家,作家於一身的傳奇女性,陳春華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先後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山東六和集團總裁,通過本書他想要。向我們傳達管理就是一個把理論變成常識的過程,我們通常說的管理究竟是什麼呢?管理是以什麼作導向?以什麼來檢驗的?

管理第一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有一個諮詢顧問去到一家公司,老闆非常高興的說你來的正好幫助我培訓培訓員工,他們笨得像豬一樣,我說什麼他們都聽不懂,接下來這個顧問去培訓員工,但是員工們卻對顧問講,你快去培訓我們老闆吧,他講的全是鳥語,我們根本聽不懂,這個故事所講的幾乎是許多企業的真實狀況,既然員工像豬一樣,那怎麼能聽懂鳥語呢?老闆和員工根本就無法對話,管理者有時喜歡把事情變複雜以顯示自己卓爾不群,富有深度,或者每日忙於決定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但是對於下屬應該做什麼,對於每一個崗位應該做什麼,卻從來不作分析,不做安排,結果每一個員工都是憑著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理解,憑著自己對於企業的熱情和責任,在工作出現的工作結果就很難符合準。真正的管理不是這樣的,管理是要管理者做決定並讓所有人執行這個決定,管理所要求的合格決策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談對錯,只是面對事實解決問題,日常管理中有一個情況會比較普遍“在工作的現場發生了問題,管理者應該做什麼?”很多管理者回答說:“需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到責任人解決問題。”這種做法表面上看好像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用管理的這條規律來看就有問題了,正確的答案是面對事實解決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可能經歷了這一次不會再犯,但是管理需要不斷的面對新問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是訓練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找原因和責任那麼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員工都知道要馬上去解決,這就是管理的思維方式。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人理事是大部分人對於管理的理解,即便是他們沒有這樣的概念,也會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強調對於人的管理,但是很可惜這個理解是非常錯誤的,以日本管理為例:日本企業管理中最著名的是品質管理,而品質管理的獲得來源於日本的現場管理,日本的現場管理就是5s的活動,5s是讓每一個進入現場的員工做好5件事,整頓,整理,整潔,清掃,素養,這5件事情使得現場管理成為了可以操控的現實,從而得到日本的品質。所以對於很多企業管理而言,問題就出在管理者,只關心人們的態度和表現並沒有清晰的界定必須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標準。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合二為一,企業需要不斷的關注人們的個人目標的變化,讓目標組織不斷得以實現的時候,個人的目的也能夠不斷實現並提升。

第五讓一線員工得到並可以使用資源,一個老闆對作者抱怨,他不明白為什麼下屬做不好,因為他已經非常授權,除了人事和財務的權利,其他的權利他都給了下屬,作者笑著回答,其實你什麼權都沒給下屬,因為除了人事和財務的權利,其他的權利對於管理來說都是次要的,管理的資源首先是這兩個權利。在管理的架構中,往往越是處於上層的管理人員離顧客越遠,而與顧客接觸的一線人員反而沒有資源以及資源運用的權力,而管理的關鍵是要讓一線員工得到資源,並有權利運用這些資源。

如何看待管理呢?這樣的問題就是管理觀的問題。應該說有了清晰的管理觀才會有清晰的管理行為,也才會有合適的管理標準,才會讓管理更有效。組織管理觀包含的三個內容我在明天再整理一下發出來。

每日堅持看書,堅持整理,記錄,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