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古莊的民俗畫會不會從指間“滑落”?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美術教師臧晉玉最近撥打熱線電話反映,她父輩的老家住在宿城區埠子鎮古莊村,小時候就聽說,古莊村曾是畫鍾馗的專業村。“隨著時間的推移,鍾馗畫在村裡漸行漸遠,很多會畫畫的村民都丟下了畫筆。”臧晉玉希望媒體呼籲,能夠保護和傳承鍾馗畫這種民俗文化。

宿迁古庄的民俗画会不会从指间“滑落”?

女教師臧晉玉畫的鐘馗畫

臧晉玉在讀研究生之前,曾在皂河廟會上拍到一位老人在賣鍾馗畫,這張照片獲得了2014年江蘇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後來才知道,這位老人是現在古莊村唯一賣鍾馗畫的人。”臧晉玉說,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自己很想傳承這種民間藝術。不久前,她還專程前往古莊村學畫民俗畫。

記者前去採訪時,古莊村古北組75歲老人臧家年說,年輕時,他和很多村民一樣都是畫工,用對開的白紙畫鍾馗,一個人一天至少能畫200張。臧家年說,畫裡的主人公鍾馗被尊為“判官”。曾有人說,鍾馗畫是中國民間藝術殿堂裡的瑰寶。

“古莊村曾是畫鍾馗的專業村,在上個世紀‘大集體’年代,八成村民靠畫鍾馗畫為生,現在許多村民陸續丟棄了畫筆,全村只能找到一戶人家還在畫鍾馗畫。”臧家年說,人們把鍾馗稱為“判官”,把鍾馗畫買回家張貼,意在驅邪魔、護佑家宅平安。傳說中的鐘馗就相當於古代民間諸神中的“超級明星”,所以在每年端午節、春節、正月十五等節日期間,鍾馗畫特別好賣。

“古莊村畫鍾馗畫的歷史,究竟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無人能說清。”臧家年說,他很小的時候,就在大人的影響下學會了畫鍾馗畫。由於那時候鍾馗畫的銷路特別好,全村老少很多人都以此為生。“古莊村的古南、古北兩個村民小組,當時有60多戶人家,無一例外都在畫鍾馗畫,其他幾個村民小組畫畫的雖然少一點,但是他們都會到這兩個村民小組批發鍾馗畫到外地銷售,可以說當時全村靠鍾馗畫養家餬口的佔絕大多數。”臧家年說。

在臧家年的記憶裡,過去除了農業生產,畫鍾馗畫成了全村多數人的主業,大到九旬老翁,小到七八歲孩童,人人都會畫,古莊村也因此出了名。當時畫出來的鐘馗畫,大多銷往安徽、山東等地,它是古莊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村裡還有一戶人家在畫鍾馗畫?面對記者的提問,臧家年說:“有一對老夫妻,這些年就沒中斷過畫鍾馗畫。”

臧家年所說的這戶人家,老夫妻獨立生活,住在古莊村官東組。今年84歲的黃秀申老人聽說記者想看看鐘馗畫,便興致勃勃地從屋裡一摞畫中拿出幾幅展示。“這都是我老伴畫的,今年春節後受疫情影響,不少廟會停辦了,所以就沒賣出去,等到端午節估計能賣出幾十張。”黃秀申說,他只負責賣畫,老伴才是真正的“畫家”,家裡所有的鐘馗畫,都出自老伴吳翠華之手。

77歲的吳翠華耳聰目明,村民們說,她是古莊村唯一堅持畫鍾馗畫的人。據吳翠華介紹,她嫁到古莊村以後,剛開始並不會畫畫。當年為了生計,黃秀申把村民家的畫批發過來,然後步行到外地零售,收入可觀。“過去大家都很尊崇鍾馗,家家戶戶都會買一張鍾馗畫貼在家裡。有的貼在床裡邊,有的掛在屋頂上。”吳翠華說。

“三個兒子會畫,我學畫很晚,大概在50歲左右才自己畫,畫多少老伴就能賣出去多少。”吳翠華說,漸漸地,過年時購買鍾馗畫回家張貼祈福的人變少了,三個兒子也不再畫了。因為自己年齡大,沒有什麼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所以她還在堅持,儘管銷路變窄,但是還有市場。過去一張鍾馗畫能換到三四斤糧食,現在一張畫也能賣到四五元錢,本小利大。

吳翠華創作的鐘馗畫,線條流暢,色彩豔麗。據她介紹,畫裡除了有鍾馗,還要畫上五毒,即:蠍子、蝙蝠、蛇、蜈蚣和蟾蜍。除此之外,還要印上“老虎印”、“靈璧官印”以及“八卦圖”。她說,村裡的人早就不再創作這類民俗畫了,自己閒著也沒事做,也不想丟掉這個傳統手藝。

就鍾馗畫的傳說,記者採訪了埠子鎮文廣中心主任李劍冰。他說,在傳說中,小孩夜裡嚎哭,在床裡邊貼上一張鍾馗畫就可以促進孩子入睡。聽起來具有迷信色彩,但細究起來還有點科學道理。鍾馗畫中的紅色,用的是名叫硃砂的顏料。硃砂是中藥,具有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的功效,對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風、咽喉腫痛以及口舌生瘡等有療效。“至於現在很少有人熱衷這種民俗畫,是因為科技進步了,各種影像光彩奪目,傳統手工民俗畫也就慢慢被人們遺忘了。”李劍冰說。

這種民俗畫是否應該加以保護和傳承?據宿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公共服務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負責人王慧春介紹,早在15年前,文化部門就對民間民俗傳統文化進行過普查,而鍾馗民俗畫這個項目卻沒有被普查出來,當地文化部門也沒有將這類技藝或手藝反映上來,所以就沒有被列入保護項目。“我們將安排宿城區文化部門進行細緻調查瞭解,由區文化部門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數字化保護。”王慧春說,數字化保護,就是對現有鍾馗畫進行拍攝,將手藝人的口述、視頻收錄下來,進行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