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省媒聚焦】真心留“药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省媒聚焦】真心留“药商”

“我是去年头一次在柿子园套种药材,种了2亩板蓝根,收入了4000多元,够我们老俩口平时花销用了。”4月7日,当记者走进泾川县罗汉洞乡挽头坪村,今年已67岁的赵秀琴指着院子里晾晒的药材高兴地告诉记者。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省媒聚焦】真心留“药商”


挽头坪村是泾川县罗汉洞乡精心打造的精品柿子园示范基地。为了提高柿子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乡上动员群众在柿子园套种了板蓝根、柴胡等药材。罗汉洞乡乡长吕俊英介绍说,去年板蓝根收购价每斤1.5元,每斤柴胡2元,全乡种了4200多亩药材,涉及12个村1020户群众,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说起种药材,挽头坪村党支部书记魏军臣说,刚开始群众有的不同意,有的半信半疑。
“我们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没有种过药材,要是产量不高、卖不出去,不就白忙乎了。”村民魏德全说,当时他们最担心的还是缺资金、缺种子、缺销路。

缺资金咋办?担心群众没有钱购买药材种子,乡上积极争取项目,利用东西部扶贫资金,先补助群众一半费用采购种子,另一半由农业合作社垫付,药材收购时再扣除,这让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

为了帮助种植户销售药材,乡村干部当起了药材“代言人”,将药材放到电商、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

当江苏省仪征市客商赵长兵在网上看到罗汉洞乡种的药材后,把全乡种植的药材全部收购,这让罗汉洞乡的药材种植户喜笑颜开。

为了让北药南“嫁”,留住药材经销商赵长兵,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罗汉洞乡领导“三顾茅庐”,经过多次磋商,终于把赵长兵留了下来。

“我很感动,是乡上的真心和诚心把我感动了”,46岁的赵长兵介绍说。在乡上的帮助下,赵长兵成立了泾川县益农源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罗汉洞乡达成了合作协议,并在丈八寺村建立了扶贫药材烘干车间,以保底价收购种植户的药材。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省媒聚焦】真心留“药商”

罗汉洞乡副书记杜小伟说:“成立的益农源合作社,一方面给种植户提供药材技术管理服务,另一方面给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合作社将农民种植的药材全部回收,解决了农民销路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稳得住、能致富”。

明年,罗汉洞乡将继续扩大药材种植面积6000多亩,全乡实现药材种植1万亩的目标。干群一心把药材种植做大做强,让客商留得住,药材卖得出,实现了北药南“嫁”,铺就了群众的致富路。(中国甘肃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