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大马营镇:小小中药材 结出“致富果”

王江 汪凌燕

走进新泉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在阳光的映照下,大片经过翻整的田地弥漫着泥土的香气,成片成片铺好膜的黄芪、独活、柴胡映入眼帘,农户们正忙着筛拣、种植、铺膜……忙的不亦乐乎,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派繁忙景象。

新泉村位于山丹县大马营镇中部,人均耕地仅有4.4亩,且山地多,水地少,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大,适合中药材生长。近年来,新泉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因地制宜探索种植道地中药材。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该村已种植芍药、黄芪、金银花、柴胡等中药材2000多亩。

“这几年,收益越来越好了,保守估算,每亩地的纯收入可达2000元。”张建沛欣慰地说道。

山丹大马营镇:小小中药材 结出“致富果”

2018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沛带领村社干部赴陇西考察后,决定在新泉村种植道地中药材。由于技术不成熟,经验欠缺,种植的中药材,产量低,导致部分入股农户赔了钱。2019年通过汲取失败经验,又多次去陇西学习技术,并聘请了技术指导员,组织村民再次播种,这一次,他们采取膜上种植的方式,除了防风外,还增加了黄芪和独活这两种药材。

“刚开始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看到种植中药材带来的高收益后,大家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纷纷都要入股加入,从最初的4户、5户,到现在的14户都入股种起了中药材。”张建沛介绍道。

同时,新泉村成立山丹县泉兴农牧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企业”发展模式,与陇西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按股分红”的运营模式。至目前,带动贫困户22户脱贫增收,真正把中药材种植编织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现在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了,并且有专门的技术员指导,我们都放心的入股了,我入了4股,平时农闲时就在合作社打零工、每天能有80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入股分红和带动分红,一年下来能增收一万多元。”新泉村贫困户黄天命说。

近年来,大马营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重点围绕油菜、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特色林果、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新格局,让产业扶贫结出累累“致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