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青花瓷生產工藝(一)

青花瓷是以鈷為色料,直接在胎上繪畫,再施透明釉,人窯經1300度上下的高溫,一次燒成的藍白兩色相間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有釉下青花、釉上青花和貼紙青花三種生產工藝。

一.釉下青花

釉下青花瓷佔青花瓷的98%以上,所以人們所說的青花即指釉下青花。景德鎮的三里蓬和古窯博物館中,保留著傳統的青花瓷生產工藝,有采石、粉碎、淘洗、製坯、修坯、利坯、剮坯、繪紋樣、上釉、 裝窯、燒成11道主要工序,青花瓷的生產另外還有製作青料、制釉和製造匣缽等輔助工藝。

1.主要工序

淺議青花瓷生產工藝(一)

(1)採石

瓷器以瓷石和高嶺土為原料,又統稱為瓷土,一般為露天礦,也有在礦洞中開採的。他們都含有石英,助溶劑絹雲母與鐵的含量都相對較低,在1280度以上的高溫下可以燒製成瓷器, 瓷石外觀呈石質(圖1, 景德鎮三里蓬準備粉碎的瓷石和水碓制不(dun 三聲)棚,圖1的棚子外面堆著的就是瓷石,高嶺土的外觀為土質。

瓷石是一種由石英、 絹雲母組成,並含有若干高嶺石、長石等成分的岩石狀複合礦物,外觀呈有白色、米黃色、青色等色澤。瓷石可以單獨制瓷,但是由於其中含有比較多的易熔成份成瓷溫度低,易於變形,成品的熱穩定性較差等原因,故瓷質較軟。

我國瓷石原料豐富。有些地區,如景德鎮的瑤裡、三寶蓬的瓷石又適於釉用故也稱“釉石祁門瓷石,產於安徽祁門,白中帶褐色,含較多的石英,可製得上等瓷坯。江西南港餘干,湖南馬頸坳、麻坡福建德化,山東大崑崙等地都盛產瓷石。

高嶺土因首先發現於江西浮樑東鄉(今景德鎮市高嶺村)而得名。它的出現引起世界制瓷業的廣泛重視,因此在地質學中,將化學成分與之相類似的瓷土統稱為高齡土(Kaolin) ,它的礦物組成為高嶺石(AI2O3 .2SIO2 .2H2O)60-65%、 水白雲母25- 30%、 雜質5-10%。景德鎮得天獨厚的高嶺土資源,是使其成為瓷都的首要原因。高嶺土的原礦產出呈緻密或疏鬆的塊狀,無光澤,硬度接近1,比重2.6,具有滑膩感,易用手捏成粉末,鍛燒後呈白色被其他雜質汙染時可呈黑、褐粉、米黃等色澤,耐火度可達1700度以上,燒結溫度在1400度左右。

淺議青花瓷生產工藝(一)

我國高嶺土資源豐富,除最早發現的江西景德鎮東鄉高嶺村的明砂高嶺土(又稱東港高嶺土)外還有江西的星子土、西港土、臨川土湖南的界牌土,江蘇的蘇州土,山西的大同土,陝西的上店土等等。各地高嶺土的色澤、質量因其純度有別而異高嶺土不能單獨燒製瓷器,必須摻入其他原料。我國在元代首先將高嶺土應用於制瓷原料,從而提高了瓷坯的熱穩定性,使大件器得以燒製成功。

唐英所著《陶冶圖說》中記載了清雍正、乾隆時期官窯的制瓷原料。以產地為名,製作清官窯瓷的原料為坪裡(石)、谷口(石)、高嶺(石)、玉紅(石)、箭灘(石)。坪裡、谷口位於距御窯廠200裡的今江西省祁門縣境內的山中,開採出來後,剖面有鹿角菜形的黑色花紋者為上等原料,用於脫胎、甜白、青花等高檔瓷器品種。 玉紅、箭灘在清代的饒州府,今景德鎮、樂平、萬年、德興、婺源圍成的圈內。由此可知,當時貳的官窯在原料上就是講究品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