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武漢,無怨無悔

戰“疫”名片:

楊遠高是河南日報農村版攝影記者,現年55歲,長期從事農村經濟、農業生產、農民脫貧攻堅方面的新聞報道工作,今年2月24日作為河南省赴武漢疫情防控宣傳報道攝影小分隊成員逆行武漢,為全國援鄂醫療隊醫務人員拍攝人物肖像。在武漢35天裡,他不顧個人安危,行程數千公里,克服困難、認真工作,圓滿完成此次拍攝任務。

逆行武漢,無怨無悔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遠高

2020鼠年春節註定要載入史冊。春節前夕,武漢新冠肺炎突然爆發。為了阻止病毒傳播、控制疫情,武漢不得不封城。來自全國各地、解放軍各軍種援鄂醫療隊卻紛紛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逆行武漢,抗擊疫情、救治病人。國人也不得不被“圈”在屋子裡,全國人民打響了抗擊疫情的阻擊戰。

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楊遠高在進行拍攝

忽接通知奔赴武漢

2月23日中午,我突然接到記者部主任王東亮打來的電話的,他告訴我,省委宣傳部要派一支新聞宣傳報道組去武漢採訪,並點名要攝影記者參加。

作為河南日報農村版的一名攝影記者,我曾經參加了2008年赴汶川地震的採訪報道工作。武漢疫情發生後,我一直關注著事態的發展,看著每天的疫情通報,心情無比沉重。此時,報社要派人去武漢採訪,雖然明知武漢疫情仍十分嚴重,但我覺著作為一名有著35年的黨齡的共產黨員已責無旁貸,必須挺身而出,當即報了名。

2月24日下午2點30分,在省廣電大廈,我們這支由報業集團、省廣電、省攝影家協會組成的河南省赴武漢疫情防控宣傳報道攝影小分隊,在省委宣傳部、報業集團等領導的聲聲祝福中踏上了逆行武漢的征程。在這支12人組成的小分隊中,我是年齡最大的一位。

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楊遠高在給醫療隊查看拍攝效果

武漢街頭難見行人

下午6時,G69高鐵列車準時抵達武漢站。在乘車去賓館的路上,車窗外華燈初上,而街頭空無一人,偶爾有零星的汽車駛過,車廂裡,大家默默無語,感覺到了絲絲恐懼。

到達下榻的水神客舍賓館後,中央指導組宣傳組負責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攝影記者李舸立即召集大家開會,給我們下達的任務是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醫務人員拍攝肖像,要求在限定的時間裡,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李舸同時再三叮囑大家,武漢的疫情還相當嚴重,要大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切實做好個人防護和殺菌消毒,並給每人發了13個口罩和2套防護服。

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酒店工作人員在給楊遠高進行消毒

克服困難迎難而上

2月25日一早,我們就開始了工作。由於出發時並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任務,也不知道要採訪多長時間,走得又實在匆忙,因此連拍攝人物肖像用的三腳架和室內照明燈具也沒有攜帶,我們只好克服困難,迎難而上。

我們首先是給工作在雷神山醫院的援鄂醫療隊拍照,1796名醫務人員分別來自遼寧、吉林、上海等多支醫療隊,僅上海醫療隊就分住在3個酒店。在武漢維也納酒店,得知攝影師來給他們拍照,遼寧醫療隊的隊員們早早就等候在大廳。因條件限制,照片只好在室外拍攝,以酒店的牆壁作為背景。當天,氣溫較低,可是,為了能把自己最美的形象留下來,許多隊員都脫去外套,穿著單薄的手術服,興高采烈、精神抖擻地依次等候著拍照。一位剛下夜班的小姑娘激動地說:“叔叔,等等我,我去洗把臉、畫個口紅、描下眉!”為擔心他(她)們著涼,我趕緊站好位置,快速地取景、對焦,一個、一個、又一個------穩穩地按下了快門。

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忘不了遼寧小護士

2月25日是“龍抬頭”。可是,從臨近春節以來,我已經40多天沒有理髮了。這一天下午,我在給遼寧省鞍山醫療隊拍照時,美麗的張入月護士說:“楊老師,今天是龍抬頭,看你頭髮老長了。咋不理一下呢?”“理髮店都不開門,沒地方理啊!”我笑著說。“我們隊有一把理髮推子,如果你不嫌棄,我給你理理?”

於是,在等待下一班醫護人員下班的間隙,小張“師傅”將一個黑色的塑料袋挖了個洞,套在我的脖子上,手法麻利地啟動了理髮推子。不一刻,我的長頭髮便一縷縷落到地下。手摸著剪短的頭髮,頓覺神清氣爽。

武汉归来记者说① | 逆行武汉,无怨无悔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楊遠高(右一)與李蘭娟院士合影

條件改善積極工作

得知我們在防疫和拍攝方面的困境後,報業集團及時為我們寄來了口罩、燈具、三腳架等物質。讓我們拍攝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了,拍攝效率和圖片的質量也提高了。

3月12日,我接到了給寧夏醫療隊170名隊員的拍攝任務。因為我們相距50多公里,早上7點,我來不及吃早飯就帶車往哪裡趕,可是,由於車輛沒有高速通行證被交警攔了下來,經過反覆溝通與交涉,到達他們駐地已是上午10點多。支好燈架、三腳架,安裝好背景紙立即投入工作。一口氣,拍攝了130多人,腰痠了、背痛了,我全然不顧。為了等待最後的4名醫護人員下班,我從下午2點一直等到晚上8點,回到駐地已是晚上10點多鐘。

在武漢的日子裡,我們每天穿行在武漢三鎮,顧不上觀賞江城美景,也只是在途經時方能望上一眼寂靜的長江和黃鶴樓,行程數千公里,先後給遼寧、吉林、江西、江蘇、黑龍江、湖南、上海、河南等援鄂醫療隊進行了拍攝。有時為了把每個醫療隊隊員都拍齊,不落下一個人,要去拍兩三次;有時為了整理當天拍攝的圖片常常忙到凌晨一兩點。但我為能有幸成為這批英雄群譜的拍攝者而倍感自豪。逆行武漢,我無怨無悔!

在為援鄂醫療隊醫務人員拍照肖像的同時,我還積極做好新聞報道工作,先後拍攝了《抗“疫”全家福》《我省首批醫療隊回家》《武漢:春天到了!》《臨別,贈送“武漢必勝”繪畫》《英雄凱旋》等新聞照片及視頻影像,並在報紙、頭條、抖音進行了刊發與傳播。

告別武漢返回鄭州

一個多月來,在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卓有成效的救治下,武漢的疫情得到大大緩解,方艙醫院陸續休艙,一批批援鄂醫療隊開始返程。

3月29日是我們返程的日子,從奔赴武漢到返回鄭州,歷時35天。中國攝影家協會為我們舉行了簡短的歡送儀式,李舸主席對於大家此次武漢之行,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在武漢高鐵站,我們每位成員還收到了一張武漢站——美麗家鄉站,“凱旋號”援鄂抗疫高鐵紀念卡。

如今,武漢已經全面解禁,百姓又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狀態。我決心以英勇的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為榜樣,發揚敢於擔當、甘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為河南日報農村版的發展增光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