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高 生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第一篇

館驛街,天下揚,從東到西三里長。

街東頭,有教堂,牧師站在講臺上。

信徒們,高聲唱,雙手合一似綿羊。

街路口,是飯堂,包子麵條炒菜香。

路南邊,小爐匠,李家父子打鐵忙。

在隔璧,許榮望,編織麻袋擺路旁。

劉玉山,油燈亮,盞盞爐具賣四鄉。

孫明成,笊籬王,心靈手巧編大筐。

古館驛,天下揚,沈家大院響八方。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有大店,有染坊,津浦鐵路當局長。

老孫英,居中央,聚隆大號是富商。

韓大鵬,名氣強,兄弟三人結成幫。

開報館,設賭場,日本翻譯逞猖狂。

張八爺,靠租房,八字小胡畄嘴上。

任風桐,泥瓦匠,能畫圖紙會蓋房。

板金話,李氏強,兄弟號稱七星堂。

體育界,有名望,男籃教練於龍方。

文化界,也不讓,知名作家楊同梁

一本書,天下揚,專寫民間摔餃王。

孫長華,是後孃,學習不好挨巴掌。

李秀芳,菸酒糖,店面不大人氣旺。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街西頭,有學堂,老師育人教書忙。

有學霸,有棟樑,科技人才鑄銅牆。

孫景明,田徑王,亞運奪冠馳疆場。

家西邊,是布店,東鄰土產李大娘。

房後身,是工廠,機器轟隆日夜忙。

點心鋪,門臉亮,桃酥蛋糕任你嘗。

十王殿,順河旁,財源茂盛故事長。

老濟南,古街巷,深深懷念老街坊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第二篇


館驛街,天下揚,從西到東三里長。

有馬路,有小巷,大多都是門頭房。

鳳館街,風翔街,韓家衚衕窄又長。

小學生,閒得慌,擺上磚頭砸皇上。

大閨女,小姑娘,皮筯跳到路中央。

居仁街,上元裡,拐彎就是影璧牆。

安闍寺,劉家莊,有座大廟天下揚。

四門神,站兩旁,還有不少小和尚。

皖新街,塘子街,上南就是新市場。

南崗子,魏家莊,長清素包味道香。

摔跤地,說書場,山東快書梆子腔。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天慶園,小劇場,革命新戲沙家浜。

街東頭,一小巷,深處有位畫中王。

齊白石,大弟子,天池揮手筆墨香。

王大玉,好臉龎,西曆山街有住房。

岳飛傳,楊家將,大鼓唱起震房梁。

於子強,蹆修長,身輕如燕人讚揚。

小武術,頂大缸,單車騎在鋼絲上。

俊王禮,身健壯,膀寬腰圓有膽量。

大飛叉,震八方,光閃靚麗站臺上。

傅太臣,有名望,談古論今胸中藏。

說新書,槍上膛,鐵道游擊戰疆場。

鄧九如,琴書王,北路一派他獨創。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名門後,寶金強,創新雜技是菊王。

談京劇,有名堂,徐家父子在梨行。

會編戲,好聲腔,唱唸坐打響噹噹。

老鄰居,新街坊,他們都住我身旁。

好政府,搞開放,美好未來在路上。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第三篇


館驛街,天下揚,自古到今三里長。

抬頭望,是城牆,河水清清往北淌。

到清朝,地改商,大小店鋪經營忙。

皖新街,安徽幫,會館全住窮老鄉。

無名屍,擺兩旁,據說停過張宗昌。

樹有叉,人分幫,三教九流各一行。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慶泰祥,是茶莊,六間門頭亮堂堂。

有茉莉,有大方,西湖龍井味芬芳。

柴火市,先志巷,有位老闆長的胖。

馮大爺,身板強,三百來斤壓塌床。

天豐園,包子香,遠近聞名都來嘗。

上元節,百姓忙,元霄老店歷史長。

豆沙餡,五仁香,古法制作有密方。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雍和裡,南北長,衛生院在深處藏。

蘇大夫,護士張,中醫西藥能治瘡。

糧食店,在鳳翔,門臉朝南四間房。

先寫本,後過磅,麵條二斤紙袋裝。

對關街,小作坊,面筯大院賣酸湯。

米粉鋪,老闆張,油酥火燒和高湯。

老濟南館驛街記憶

竹子社,大樓上,有位老人高丁強。

人忠厚,心善良,四鄰八舍都讚揚。

新春到,他最忙,寫好福字送街坊。

大拆遷,棚改忙,居民搬到高樓上。

大改革,新氣象,老街換了新模樣。

2018.2.5於濟南

高生,濟南鐵路局退休幹部,鐵路文協會員,國家二級籃球裁判員。詩文曾發表於報刊。1963年畢業於館驛街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