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执着小概率,赌徒心理引发大谬论

在一些以旧社会为主题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在一所乌烟瘴气的赌场中,所有人都喊着“开大”“开小”。

人人都执着小概率,赌徒心理引发大谬论

他们在赌色子的大小点,赌对的人,会喜笑颜开;赌错的人,则血本无归。

但总有一些嗜赌的赌徒,虽然整个晚上都在输钱,但他们宁愿借高利贷也要把翻盘的希望寄托在下一盘上,并且总会对他人说,下一次开一定是自己押的点数。

等结果一开,往往总是又押错了点。赌徒并没有就此死心,而是越战越勇。在他的主观认知中总是认为,既然已经输了这么多次,最后总该轮到自己翻盘了。

于是又继续借高利贷,继续押错误的点,直到赔进去所有家产。


其实,赌徒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认知谬论,在微行为心理学上称为“认知偏差”,又叫作“蒙地卡罗谬误”。

人人都执着小概率,赌徒心理引发大谬论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总是会认为某些随机发生的事件,是和前一件相类似的事情之间存有某种关联。

然而事实是,前后两次事件只不过存在着性质上的类似,除此之外再无联系。

人们只是不恰当地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了主观预测而已。正像是影视剧中表达的赌徒心理,每一次的开盘是大是小,都是一个单独的概率事件,前后开盘并没有任何联系。

但在赌徒的认知中,如果一直是在开大,那么他就会认为风水轮流转,总会轮到开一次小

其实,开大还是开小,只存在每一次单独的行为之间,不会和上一盘有关系,更与赌徒的主观心理意愿没有任何关系。

人人都执着小概率,赌徒心理引发大谬论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赫什·舍夫林在《超越恐惧和贪婪》一书中对赌徒的心理进行过深入的揭发,其认为这种把彼此毫无关联的两件事情主观联系起来的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人们通常会认为,在同系列事件的果中隐含着某种自相关的关系,如果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了事件B,那么人们就会认为B的结果是依赖于A而生成的。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谬误,是源于对偶然事件概率的认知错误。这种认知偏差在股市上的表现往往会更加明显。

炒股的人们都有追涨杀跌的意识,但却因为主观认知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性,就会对股市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产生错误的判断,由此往往容易造成买进之后还在跌,或者是卖出之后还在涨。

某证券交易所的经理曾经这样评价为股市而疯狂的人们:

“我曾经对身边的一些新股民反复提醒,该抛的应该抛了,但是他们都听不进去,结果原本盈利的变成亏损,原本亏损的变成深度套牢。”

人人都执着小概率,赌徒心理引发大谬论

之所以出现这种认知偏差,最大的原因还是基于人们尚不满足于对欲望的追求,这也是会寄希望于下一次能够赚更多的心理缘由。

而欲望不只在引诱着人们向更多利益的方向做出选择,其也会使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陷入无休止的死循环中。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认为人们都具有某种“意向立场”,即当人们遇到某种意外事件而感到困惑、不满时,为了能够快速消除意识上的不适性,就会主观认定是某个对象的故意行为导致了当下的结果,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去寻找替罪羊。

如果在赌场中持续遇到自己输钱的情况时,人们往往不会去怪罪自己押注不准确,而是会去考虑是不是庄家出了老千。更可怕的是,这种意识上的偏差却被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正常行为。

人人都执着小概率,赌徒心理引发大谬论

对于聪明人来说,如果能找出问题的原因,自然也就能想出规避风险、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管人类的内心有多么强大,我们内心深处存在的恐惧和不安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人们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依旧是基于为自身寻求安全感的前提,所以不论是想下一次翻盘的赌徒心理,还是想要寻找替罪羊来求得心理安慰,都是想要让内心回归到平衡状态。

但内心的平衡,并不是靠对既定事实的认知偏差来完成的,唯有用实际行动去改变现有的结果,以真切的现实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才能使内心和现实之间实现内外合一。

只有实践,才是产生真理并且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下一次未知的凭空预测,只会让生活陷入再一次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文/微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