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易“跳”坑之13:無法洞悉本質

職場易“跳”坑之13:無法洞悉本質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洞悉本質的能力,都是極為稀缺和珍貴的 ,正所謂:看得清,才能走得遠。

洞悉本質,才能無惑。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商業大咖,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備洞悉事物本質的能力,即透過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表象世界,看到事物內在的、最為本質的規律和特點。

在職場中,這種洞悉本質的能力具體表現為,深諳公司潛規則,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能要什麼,需要付出哪些,應通過什麼渠道一步步去實現,如令人可恨又可怕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洞察力就非同一般。

當然,也有人雖參透這一切,但不願意為之改變自己,仍我行我素,很明顯,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使然。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洞悉本質的能力,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而只有極少數人,也是在實際工作中跌跌撞撞,直至被撞的頭破血流,才慢慢吸取一些教訓。

以下是職場中、典型的無法洞悉本質的真實案例,或許很多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職場易“跳”坑之13:無法洞悉本質

  • 不清楚自身價值所在,找不到自己定位。

說的再直白一些,就是每個人在公司都有其特定的“價值”,當然這裡的價值,不一定是指工作崗位、專業方向,也包括在老闆心目中特有的價值,就比如我們所鄙視,痛恨的“小人”,卻是老闆眼裡的香餑餑和心腹,這些人自然也明白其對於老闆的作用,雙方可謂是心照不宣,默契十足。

鄭偉是一家公司新入職員工,他性格單純耿直,善良誠實,而且又有較深的專業功底,老闆對其很滿意,特別是其善於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和漏洞,能及時向老闆反饋,並主動擔負起解決這些問題的責任,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贏得了老闆的信任,老闆也對其寄予了厚望,作為公司重點培養骨幹之一。

剛開始,鄭偉憑藉滿腔熱情和老闆的支持,還能真正做成一些事情,但後來,鄭偉發現解決了老問題,又出新問題,而且是同一性質的,真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也終於明白了,公司的問題已不單單是某個人的了,而是制度設計有了問題,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層面。

於是他覺得自己獨木難支,一味地選擇較真,逆勢而行,並不是最佳策略,因為歷史上這種案例太多了,最終的結局大多以慘敗收場,以一己之力抗衡整個社會,似以卵擊石,結果可想而知。

於是鄭偉慢慢地也開始向其他人一樣,對工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他人的不正確做法,能妥協忍讓的,絕不力爭。也不再向老闆反饋各類問題了,總之變得和其他人,沒有什麼兩樣。

而作為老闆來說,之所以當初看重鄭偉,就是因為其敢於直言、踏實做事的風格,既然如今這些特質已蕩然無存,那麼鄭偉的價值就沒有了,於是慢慢也對其不像以前那樣器重了,甚至有些邊緣化。

  • 不瞭解公司晉升規則,發展前途受阻。

比如國企、事業單位更多是拼資歷,拼背景,拼關係,那些在上級單位有著一定背景的,或在主管部門有一定資源和話語權的,再加上自身圓融的人際關係,在職場晉升中,一定會有著強大的競爭優勢,成為重要崗位的不二人選。

而民企則更多是依靠實力說話,但還是有一些內在的潛規則,比如技術路線和管理路線,哪個更吃香?做事型和做人型,哪個更受老闆青睞?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老闆的價值觀又是怎樣?瞭解這些,無疑對於自身的職場升遷有著很大的幫助。

職場易“跳”坑之13:無法洞悉本質

  • 沒有領悟公司裡工作價值鏈,在人際關係博弈上,分寸感拿捏不好。

公司在產業鏈上的角色不同,決定了公司內部作業鏈條上不同崗位的價值大小,比如在商貿型公司,銷售的地位和話語權較大,其他部門基本上都屬於服務和支持型的,公司不僅在各項資源的傾斜上,給予特殊支持,而且在內部衝突處理上,也會事事以銷售部為重,比如在銷售部與別的部門發生衝突時,大多數情況下,妥協和讓步的,一定不是銷售部。

因此,不論是對於部門還是個人來講,在處理與關鍵部門關鍵崗位的關係時,均要拿捏好這個分寸,既要按照公司要求推進工作,還要注意與其之間的溝通方式、溝通技巧,以及對接火候的把握,找到最適合當時環境和情境,最為有效的合作模式。

而不是一味地照章辦事,秉公執法,沒有任何迴旋和商量的餘地,這樣不僅對別人不利,也實現不了自己的最終目的,從歷史經驗來看,這種做法往往會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既然如此,又何必不依不撓地,理直氣壯地堅持己見呢?

總之,洞悉本質,洞若觀火,方能坦然自若,泰然處之。

小職場,大社會,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紅與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