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書偶記:李廷機《鑑略妥注》

淘了一本舊書,喻嶽衡主編的「傳統蒙學叢書」中的一種——明代李廷機編著的《鑑略妥注》。這些年出版的蒙學叢書,要麼沒有這本書,要麼刪去「妥注」只剩「鑑略」,以致於不得不找出這本舊書,才能一窺全貌。

淘书偶记:李廷机《鉴略妥注》

嶽麓書社這套「傳統蒙學叢書」其貌不揚,但來歷不小——從書序是周谷城先生寫的。這套書收錄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傳統蒙學讀物,每一本都精選了最佳注本,如《三字經》的注本是《三字經訓詁》,《千字文》的注本是《千字文釋義》,等等。

《鑑略》,又稱《五字鑑》《五言鑑》,以五言韻文為綱,以註文為目,簡述了從三皇五帝到明朝漫長曆史,是一部簡明扼要的啟蒙通史讀物。

中國人寫通史是有傳統的,《史記》就是一部紀傳體通史,後來的《資治通鑑》則是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以後,模仿《通鑑》體例的歷史讀物層出不窮,《綱鑑易知錄》就是模仿這樣一部通俗讀物。

《鑑略妥注》雖然也有一個「鑑」字,但其體例更接近紀傳體。比如《東晉紀》,在韻文中說「周顗獨傷情,王導偏得興」,在註文裡則說,在金陵新亭,周顗見風景變易,相視淚下;王導則厲聲勸大家振奮,重整河山。

接下來一節,又記載王導誤會周顗,在戰場上故意見死不救。後來知道真相,流淚道:「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按,伯仁是周顗的字,俗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就源自這一典故。

由此可知,《鑑略妥注》中的韻文提綱挈領,便於記憶;但有了註文,才能讓歷史變得豐滿。這些年的蒙學讀物,題為《鑑略》或《五字鑑》,將註文全部刪去,實在非常可惜。所以,真讀此書,還是要找出這本《鑑略妥注》來。

淘书偶记:李廷机《鉴略妥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