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趣事—德山和尚

德山和尚,也叫德山宣鉴和尚。唐代的高僧。这位和尚是四川人,俗家姓周,所以后人也有叫他周德山或者周金刚。为什么又叫他周金刚呢?因为他经常研讲《金刚经》,并且写了一部《青龙疏抄》,是专门研究《金刚经》的心得,在当时很有名声。宋代《五家正宗赞》说他“初讲金刚经,名冠成都。”

禅门趣事—德山和尚


当时的禅宗,从六祖慧能继承五祖弘忍的衣钵后,与五祖的大弟子神秀,一南一北,分庭抗礼,南禅讲究“顿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北禅讲究“渐悟”,一步一步慢慢做学问和修成。后来南北禅论道,南禅大胜。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德山和尚在四川,不以为然,他说:“出家人经过千劫万难学佛的威仪和举止行为,都不得成佛。南方的魔子们竟敢狂言直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要去掏他们的窝子,灭了他们的种,以报我佛大恩。”于是他出川,准备到澧阳造访龙潭崇信禅师。

他自己挑着《青龙疏抄》,晓行夜宿,来到澧阳。他在半路上看到一家点心店,一个老婆子在卖馒头包子之类的点心。他肚子饿了,这个德山和尚把担子放了下来,上前与老婆子问讯。这个老婆子,就问他:“和尚从哪里来?”

“四川来”!

“你挑的的什么?”

“青龙疏抄”德山和尚随口答道。

这个老婆子又问他:“讲的是什么经?”

德山和尚说:“是《金刚经》”。

禅门趣事—德山和尚


老婆子打量他一番,笑着问他“和尚,你讲《金刚经》,那我问你,《金刚经》有三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点心,点的哪个心?”

这三句是《金刚经》里重要的话,金刚经主要讲的就是空,但是空绝不等于没有,空指的是没有自性。南怀瑾解释这三句,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一个乡间卖点心的老婆子,这一问把德山和尚问的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被一个老婆子当头一棒,愣在那里了。

禅门趣事—德山和尚


到了龙潭,他在一个寺庙挂了单,他在参拜佛像时,他说四句话:“久向龙潭,今到龙潭,龙也不见,潭也不现”。这时旁边有个和尚,也就是崇信禅师,答了他一句话“真的是这样吗?如此,许子亲到龙潭”!龙也不见,潭也不现,什么都没有,空嘛!诸相虚妄,是名龙潭而已。所以崇信禅师觉得德山悟道了,他到龙潭来没白来。

德山和尚悟道后,有一对联:

“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穷尽玄思言辩,来探求佛法真理,就好比将一根毫毛置于虚空;竭尽世间的聪明学问,以探求实相之妙谛,犹如投一滴水以填巨壑。这样做,徒耗时光,劳而无功。他一把火把《青龙疏抄》给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是讲究出世的,把世间的一切看得很透。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必劳神费力,不必因为有了点心得就觉得了不起了,人的功力与大千世界相比,是不足为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