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僧侣为什么叫“和尚”,我们称呼“和尚”时有哪些讲究?

“和尚”是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和尚”一词是什么意思呢?照字面看,“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另有一说是这样的: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之苦,而苦的根源是人的各种欲望。要消除产生苦的欲望,则须坚持修行,与世无争。佛教主张处世要和谐,反对争斗和欺诈,以“和”为贵,“和”即忍耐与服从,这是佛教徒修行的根本方法,舍此无捷径可走。如来以“和”为尚,于是把僧众们称为“和尚”。

出家的僧侣为什么叫“和尚”,我们称呼“和尚”时有哪些讲究?

师傅说法图

这种说法有些望文生义,其实“和尚”的原意并非如此。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和尚”一词是梵语在古西域语中不确切的音译。准确的译音是“邬波驮耶”。梵文中的原意是对博士、亲教(亲承教海)师的通称。最初在于闻、疏勒等地流行和使用,音译为“物社”、“和社”,后转音为“和尚”。

出家的僧侣为什么叫“和尚”,我们称呼“和尚”时有哪些讲究?

拜佛小和尚一

“和尚”一词,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是《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和尚神通,傥发吾谋,明日来者,当先除之。”这个佛图澄是天处国来华的高僧,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喜好佛教,特别崇信佛图澄,称其为“大和尚”,建立寺院893座,而大和尚只有一个,一般的和尚难以计数,和尚的名称也就流行开来。不过,在戒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习俗称呼中的讹误,因为,依照印度语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只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通称为“师”。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土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比如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和尚等。严格地说,不是什么样的僧人都可以叫做“和尚”。和尚在中国古代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者才能能够称为“和尚”。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只要剃下了头发,就可以称为“和尚”的,它不仅仅是一个表相,没有一定的修持功夫,没有达到一定资历,不能使世人敬仰,是难以担当这个称呼的。就是在中国古代,“和尚”一词也不是普通僧众们乐意接受的。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载:“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不过,到后来在习俗上发生了改变,“和尚”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僧众专用的名词,这与原来“和尚”的含义是不符合的。

出家的僧侣为什么叫“和尚”,我们称呼“和尚”时有哪些讲究?

拜佛小和尚二

对于“和尚”的称呼也有讲究。比如,一个和尚不能称僧。只能称僧人。因为“僧”是僧伽的简称。其字义本为“大众”,僧伽至少要由四人以上组成。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或法号)?”一般来说,不可向和尚问:“您贵姓”。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不再用俗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以称呼,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对年长者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一般称呼是“师傅”、或某某师傅、或出家师傅、或小师傅、老师傅等均可。这是与僧人们接触时要注意的,是佛门中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