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90後”護鳥人

寧夏故事 | 黃河岸邊的“90後”護鳥人

四月,寂靜了一個冬天的黃河,迎來了一群老朋友。

大白鷺、赤嘴潛鴨、小天鵝……鳥兒成群結隊,或徜徉在水裡覓食,或在淺水區休憩。

4月17日,扛著三腳架,揹著兩部照相機,吳忠市自然資源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監測人員李學明來到黃河吳忠段一處湖泊岸邊,架起相機。

600mm焦距鏡頭放大5倍,調整方向,李學明向同事張海榮報數:“黑翅長腳鷸2只、赤嘴潛鴨35只、斑嘴鴨43只、蒼鷺2只……”

將鏡頭轉向西側,幾隻白琵鷺挺拔著身軀矗立在岸邊,頸部的金色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戴著一個金項圈……展翅的瞬間,白琵鷺雙腿一蹬,躍出一個優美的弧線,讓人不由地發出驚歎,真美!

黃河吳忠段水系四通八達,大小湖泊、溼地星羅棋佈,吳忠有溼地77萬畝,鳥類數量最多時達10萬隻,是全球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途經點。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做足隱蔽措施,李學明開始監測。

守護好候鳥的棲息地,也是守護自己的理想。5年來,“90後”小夥兒李學明執著地守護著候鳥遷徙的路線,與捕魚、觀鳥、撿石頭的人“鬥智鬥勇”,為鳥類爭奪一片屬於它們的空間。

觀 鳥——他是年輕的“識鳥行家”

瘦高個,手臂黝黑,看得出李學明是戶外“達人”。李學明今年28歲,在單位年齡最小,卻是名副其實的“識鳥行家”。

2015年,李學明從東北林業大學畢業,以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的專業優勢,成為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的首名專職鳥類監測員,對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4.32萬畝溼地的115種6萬多隻鳥類進行監測、保護。

監測員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能快速、準確地辨別鳥的種類。這對李學明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面對大天鵝和小天鵝,初來乍到的李學明“傻傻分不清”。在電腦上一幀幀反覆回放拍來的視頻,查閱相關資料,才得知大天鵝和小天鵝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喙部的一抹黃,大天鵝延伸到了鼻孔以下,小天鵝僅分佈於喙基兩側。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體形優美的大天鵝。

工作兩年,翻爛《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銀川地區鳥類野外識別手冊》等5本資料,行走上千公里後,李學明大致摸清了這裡的鳥群種類和數量,憑著鳥鳴、飛行動作、大致外形,就能叫出鳥的名字,成為行走的鳥類“鑑定儀”,還負責編制了《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鳥類名錄》。

2月3日,李學明在苦水河段發現一隻特別的“大鳥”,它身姿挺拔,十足野性中飽有一份孤傲與蒼涼。

“只有食物鏈頂端的霸主才有這般姿勢!停車!”李學明激動地抓住司機的胳膊,背上相機,向河邊飛奔而去。

距離河邊300米處,李學明卻停下了腳步。尋找隱蔽物、穿好迷彩服,全副武裝的李學明生怕驚擾了“大鳥”。

調整焦距,放大鏡頭,“大鳥”的模樣清晰地展現在眼前——犀利的眼睛、鋒利的爪子、尖利的喙,頭部和胸部的羽毛呈淺褐色,嘴是黃色,尾巴則是白色。

“是白尾海雕!”李學明差點叫出聲來,兩眼發光。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白尾海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繁殖於青海地區和遼東半島,因其具有高超的獵殺技能,被譽為“空中老虎”。

在吳忠,白尾海雕的身影神秘卻又熟悉。儘管觀鳥愛好者拍到白尾海雕的身影,但大多是其飛翔的背影,很少拍攝到真容。

這是一次難得的觀鳥機會,李學明卻沒有過多停留,連續多角度拍攝30多張高清照片後,李學明悄然離開。

近鳥不驚鳥,是李學明一貫堅守的原則。

5年的監測工作,李學明積累了上萬張鳥類的圖片、數千份視頻資料,發表論文1篇,為黃河吳忠段鳥類監測和保護提供了完整的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護 鳥——60公里巡邏路,他走了400多次,為候鳥遷徙“護航”

成群的赤嘴潛鴨自在地戲水覓食,三三兩兩的黑翅長腳鷸追逐玩耍……位於玉帶湖的一處距離人類活動範圍較遠的區域,儼然成為這群鳥類精靈的天下。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悠閒自在的赤嘴潛鴨。

“鳥有鳥的天堂,人有人活動的地方,互不干擾是最佳的相處方式。”在監測鳥的過程中,李學明越來越體會到護鳥的重要性。

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內有不少候鳥。一旦鳥類生活習性被幹擾、生物鏈被阻斷,很有可能改變候鳥的遷徙路線,導致其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產生不適,甚至死亡。

溼地公園沿線有一段長達60公里的公路,勸阻、教育一些環保意識欠缺的人,成為李學明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溼地保護管理中心沒有執法權,僅言語上的警告、勸說,這樣的方式無疑給李學明帶來不少挑戰和壓力。

已數不清多少次,對方用言語攻擊李學明,他都忍氣吞聲,直到對方離開。這種原始單一的勸阻方式,讓李學明受到很大心理傷害,教育效果卻並不顯著。有人勸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何必較真。”

李學明卻固執地不回頭。

“一定要這麼執著嗎?”記者問。

在李學明看來,巡護向前進一步,鳥類就多一份安全。

3月13日,李學明像往常一樣開展監測,遇到了意外的驚喜。這一天,白琵鷺種群數量竟達到846只!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成群的白琵鷺在黃河淺灘覓食。

白琵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自2016年以來,每年春秋季,白琵鷺都會遷徙棲居吳忠,每次停留60天左右。但是每年種群數量都保持在600只左右,846只的大種群,在吳忠尚屬首次。

“這是一個新的紀錄,標誌著黃河溼地受到白琵鷺的青睞,也證明我們的‘服務’越來越好,為遷徙的過客提供了非常舒適的棲息環境。”李學明自豪地說。

近年來,吳忠組織實施黃河溼地保護與恢復、溼地公園等重點建設項目,不斷加大黃河、柳溪湖、清寧河、南環水系等天然湖泊和河流的治理力度,先後修復治理河流溼地32公里、湖泊17個,清淤疏浚湖泊、開挖連通水系,使得水系相銜、湖泊相連,生態體系重塑,生態效益不斷顯現。

2018年,李學明和同事還在太陽山國家溼地公園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遺鷗449只,這也是吳忠首次監測到龐大的遺鷗種群。目前,遺鷗在全世界僅有7000餘隻,屬於易危物種。

愛 鳥——他給予鳥類更多的溫暖

護鳥路上,李學明還救過不少鳥。

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春天,黃河兩岸的樹枝剛剛披綠,大批候鳥在此棲息、覓食。一天,森林公安送來一隻雕鴞,雕鴞左側翅膀受傷了,隱約能看到裸露在外的肉,傷口血肉模糊。

溼地保護管理中心沒有救護站,李學明將雕鴞養到了一間空置的實驗室。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金翅雀獨自享受寧靜的時光。

雕鴞以肉為食,擔心雕鴞吃不慣,李學明特意申請經費,買來優質的瘦牛肉。誰料雕鴞野性十足,即使李學明用鑷子夾著肉放到嘴邊,雕鴞還是拒絕食用,警覺地盯著李學明,嘴不斷“吧吧”作響。

不知從哪裡來的膽量,李學明冒著被雕鴞啄傷的危險,多次和雕鴞對話:“別怕,我不傷害你。等你好了,就能回家!”漸漸地,雕鴞對李學明不再敵視,開始食用牛肉。

清理雕鴞的糞便、為雕鴞餵食、陪雕鴞聊天,李學明將全部精力放在這隻雕鴞上,雕鴞也逐漸適應了環境,當李學明拿著肉和水進來時,雕鴞不再膽怯,會主動湊到跟前。

1個月後,這隻雕鴞被送往全區唯一一家野生動物救助點——銀川市中山公園野生動物救助站。“後來電話問詢過一次,小傢伙生活得挺不錯。”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雕鴞、白琵鷺、赤嘴潛鴨……李學明沒有統計究竟救過多少隻鳥。但從他的傾情投入中,能感受到他給予這些生命的善意和溫暖。

然而在護鳥路上,李學明犯過錯。

不久前,李學明在某處溼地發現11只小天鵝和300多隻白琵鷺,興奮之餘,他將拍到的照片發到了微信群。

誰知消息發出後,一些沒有做任何隱蔽措施的觀鳥者近距離拍攝鳥,導致鳥受驚嚇。此後,那處溼地再也沒有出現小天鵝和白琵鷺的蹤影。

這讓李學明很是懊惱:“我的初衷是讓大家看到自然環境變好帶來的變化,呼籲大家保護環境,誰知起了反作用。”自責之餘,李學明給自己立下一條“鐵規”——以後不再隨意透露任何關於鳥類活動的信息。

“不打擾鳥的生活,就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李學明說。

當鳥類逐漸增多,不少鳥選擇在黃河吳忠段沿岸棲息、覓食,李學明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人類還無法掌握鳥類遷徙時間、路線的變化帶給環境的影響。

宁夏故事 | 黄河岸边的“90后”护鸟人

李學明舉例說,近年來,遺鷗開始在吳忠棲息繁殖,且數量逐漸增加。“我們不能盲目沉浸在遺鷗種群數量增加的喜悅中,同時應該擔憂,會不會是遺鷗原繁殖地的生物鏈被破壞或生態環境惡化,從而迫使遺鷗改變了原有的遷徙路線?遺鷗是否真正適應了吳忠的環境?它們在吳忠繁殖,會不會對其他動物造成威脅?”李學明說,有了疑惑也就有了工作的動力。

監測路不能停,護鳥路亦不能停……(寧夏日報記者 姜璐圖片均由李學明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