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字,肉月旁加一个充沛的「沛」,「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不单单在身体之内,而是通天彻地、充盈在天地之间的。


如果你认为你的身体就是这个肉身,那么你的力量就是一个人的力量;若认为天地万物都和你融为一体,那充沛你的就是天地万物的力量。


所以,肺不仅仅是描述呼吸功能,最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要与天地共呼吸、同命运,让我们充沛在天地之间。


学习中医如果局限于身体内部,得到的一定是很狭隘的知识。


肺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主皮毛;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为华盖;主治节;为水之上源;相傅之官;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其志为悲;肺藏魄……


这些熟悉的词语,没有一句话是空的,都可以落实到临床。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主皮毛


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因为不是只有肺在呼吸,身体每个细胞都在呼吸,都离不开气,离不开肺。


肺之外,最大的呼吸器官是毛孔,中医称「玄府」。


包围在身体外面的保护为「华盖」,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有形的华盖是皮肤,为「精」,是「肺」外之肺;肺所主管的卫气为「气」,是隐形的华盖。


现在流行观点认为,肺居诸脏之上位,盖住下面的器官,所以肺为华盖,这是拘于形质之肺,对华盖的阐释不全面。


卫气剽疾,穿梭于有无之间,时时拒邪于外,才是真正的「华盖」。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主治节


治节就是有节律地调控、调配,是治理和调节的意思。


肺主「义」,主金,其色白。肺主治节就要从「义」这个字入手,义薄云天,这个义是切割和节制的意思。


就像竹子有节,人身一切细胞都要有节制地生长。肺主治节也就是调节到恰到好处,强调的是一个度。


肺主治节,一曰修己,二曰修人。治节过程隐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肺通过改变呼吸频率与发挥宣发肃降的功能,使体内环境风调雨顺,身体的各个部分相安无事。具体表现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肺主治节有四类表达

1

天地之肺:通天彻地,通过气温、气压的变化,借助天地之节拍,配合二十四节气,调节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节律;

2

义理之肺:通过国家法令、社会公约对一个人行为的约束和保护,让每个人都能相得益彰,互助互让,互惠互利,活得有质量,有温暖,有气魄;

3

功能之肺:通过经络藏腑的具体功能来实现宏观调控,沟通内外表里,实现体内环境的风调雨顺;

4

形质之肺:通过对呼吸、心跳的调控,影响血压、脉搏、体温、内分泌、水液代谢以及睡眠、排便的规律。


肺主治节具体亦可分为十点论述

1

肺主呼吸,且主一身之气。

所以肺可以通过改变呼吸节奏来调控气在全身的运行速度。肺的功能直接影响了整个新陈代谢。我们既可以借心念改变呼吸频率,也可通过变换体位及改善运动方式来实现调节。

2

气为血帅,肺助心行血。

肺可以控制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从而调整血量和流速。肺对血管的调控,不仅为心肺小循环,更参与了整个体循环,治心脑血管病经常用到这个功能。

3

肺对情志的调节功能。

七情的实质是「气」经过内脏器官或者停留在某个位置时,所表达的过或者不及的状态。比如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

4

整个内分泌系统都可以通过肺来调节。

对于月经周期的调理特别有效。

5

肺可以调节身体的水液代谢。

肺为水之上源,通过宣发肃降来实现循环。肺对体重的调节有非常好的效果。

6

第六,肺可以调节所有关节的功能。

这里的关节主要指的是关节囊的弹性。关节囊和韧带、肌腱都属筋,筋属肝为木,而金克木,所以肺金可以影响筋的能力。

7

肺主皮毛,司卫气,通过开阖功能,可以调节体温。

8

通过神经反射的调节,协调内脏器官的蠕动。特别是对排便功能的调节以及对睡眠质量和时间的调节。

9

气聚成形,气散还空。对体内各种肿块和结节,都可通过对肺的调整来实现治疗。

10

二十四节气作用于人体,是借助肺来实现的。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藏魄


有一个词叫魄力,因为肺藏魄,魄越大你的力量就越大,所以叫「魄力」。


我们常用的成语有「三魂七魄、失魂落魄、勾魂摄魄、惊心动魄」等等。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黄帝内经》


肺藏魄,肝藏魂。魄为阴神,魂为阳神


经过主观思维意识而达到的判断力为阳神,所以说肝主谋虑,主要是在白天活动,晚上「卧则血归于肝」,是阳神回到肝。


形质的肝有三个分叶,分别对应三个功能——胎光、爽灵、幽精。


肝为将军之官,三魂是三个将军——胎光对应的是神,是信息,负责信息的釆集及分析;爽灵对应的是气,相当于统筹规划的作战部;幽精对应的是精,相当于后勤保障部。


魄为阴神,不由自主。魄者「迫」也,强迫之意,泛指没有经过意识指挥的本能反应,魄主要支配有形的身体。


早期的中医书上都会提到三魂七魄,建国后的中医书不提这部分了。道家在修行过程中身体会泛化,能看到三魂七魄。如张至顺老道长曾看到七魄,是七个小孩。


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生命力和自愈力等的具体表达,比如能冲动、有饥渴、知冷暖、能排泻。


养魄之道,在于平心静气,在于一呼一吸之间。伤魄之最,莫过于六欲过度,七情过极。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魄有七个,分别为:伏矢、雀阴、尸狗、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1

伏矢:伏者,犬仆地之态也。我们常说「狼心狗肺」,肺气肃降状如狗之下伏之势。


伏字也可表达一个人趴着时的状态,取意暂时的稳定,可联想「伏贴」一词来理解,译为管理、分管。


伏矢管理饮食进入人体后的运化(消化、代谢)以及食物残渣暂时堆放在大肠里的状态。


矢字通屎,食物之渣滓为屎,矢同时包含了气体排放,用矢更合理,所以有「矢气频转」一词。


矢在古代泛指各种投掷物,矢字有集中、征对、移动之义,借喻饮食进入人体后的流转过程。


伏矢是肺与大肠之间的使者。肺主一身之气,伏矢随气而动,其职能是促进消化系统蠕动和吸收,同时具备垃圾分类的功能。


饮食在人体内变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其中渣滓就由伏矢来整合,大便能否成形及能否正常排便,都取决于伏矢的尽职与否。

2

雀阴:暗喻隐蔽部分。雀有萌动之意,雀者为阳,跃跃欲试,欢呼雀跃;潜者为阴,生殖之门。阳气出为雀,阳气返则阴。


雀阴是肺肾之互动,阳气注于肾则雀,阴气归于肺则阴。


1. 性能力、性取向及性疲劳的恢复。包括阳痿早泄、性梦、梦遗、尿床等(肾主纳气,为储能状态)。

2. 肺为水之上源,借助雀阴功能可治疗尿急、尿闭、尿痛。

3. 生殖器炎症(包括前列腺炎、妇女盆腔内炎症)。

4. 对修道有重大意义。雀为萌动,易耗其精, 降伏其心,使之秘藏不漏 ,方可炼精化气。

3

非毒:通毒泛指一切对身体有害的因素。有内毒,有外毒;毒有有形的,有无形的。非毒者「飞毒」也,让毒灰飞烟灭,相当于电脑中的杀毒软件。


假如食积内停,嗳腐吞酸,为非毒之力弱了。饮食不洁、药物毒素等情况下,人体以汗、吐、下三法自净,就是非毒功能的表达。


1. 肺主治节,其中清理内存、调节负面情绪(因情志产生的精神垃圾)的功能由非毒专职。许多情感的挫折都是在睡眠中修复。

2.「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在气的推动下,睡觉时胃肠仍然在进行消化和吸收。

4

除秽:保洁之意,淸洗污垢。秽者,原为腐败之禾,污染物焉。秽因来源不同,亦有内外之别。


1. 环境污染时,呼吸而得微细颗粒,也是秽的一种,擦拭这种蒙尘称为「涤肺」。

2. 清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包括食品之秽,七情之秽。消化吸收和除秽的关系更密切。

3. 专指对大便、汗液、污垢的处理。

5

吞贼:吞食异己。相当于保安、安防系统,主动识别各种伤害,并主动预防和清除。贼有外贼和内鬼,这里主要是有形之贼。


吞贼的作用相当于格式化,清理内脏运行过程中的垃圾和思维中的部分垃圾。有些产生幻觉、抑郁的人,是吞贼功能弱,通过中药、针灸、手法、练功可强化。


1. 偶遇风寒,身体常以毛孔收缩为应激。并以打喷嚏、咳嗽排邪。假如在睡眠中感冒,是魄离职守。

2. 主动防御功能,熟睡状态时仍然热了会蹬被子,冷了知道扯被子。

3. 假如蚊虫叮咬,睡觉状态也能扑打蚊子,并能做出搔痒痒等不由自主的应对措施。

6

臭肺:臭字通嗅,泛指与呼吸有关的一切功能。主要是自主呼吸和闻气味。


1. 嗅觉:无论寐寤皆可嗅到气味。

2. 呼吸:人们在熟睡时依然能正常呼吸和心跳,就是臭肺的功能。

3. 包括鼻炎、打鼾、弊气、呼吸暂停均为魄有所伤之象。

7

尸狗:尸的本意指这个肉身,狗是看家护院,守护之义。


尸狗之名有两重含义:一是熟睡得像一只死狗;二是睡眠时依然保持的一份预警能力。


1. 睡觉又称「小死」,阳入于阴、养精蓄锐,阴极阳升,相当于充电。睡得越好,醒来越有精神,所以有成语「死去活来」。

2. 熟睡中有小偷可以警醒,有人敲门也可以听见,皆是尸狗在工作。

3. 梦魇,或醒而不解乏,或者睡眠浅显、警惕过度,均为尸狗功能下降。同理,在睡眠中突然发生血压和心率的重大变化,也是尸狗失职。

4.「生物钟」功能,当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早起时,一般会在闹钟响之前自己就先醒来。是谁让你如此警觉?其实是七魄中的尸狗。


三魂如同是建造房子格局的建筑公司;七魄是维护房子、让房子被更好使用的物业公司。


不了解三魂七魄,无法把病看到最贴切和精致。对初学者和爱好者来说,了解就可以了。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为水之上源;

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就是人体的运行规律。


肺在身体的最外面、最高处,上行的气在这里下为雨。就像冬天的玻璃上会有很多水蒸气,是同样的道理。


在液为涕,在志为悲。悲伤与涕泪的状态相关,也是水之上源的一个表达。


皮肤就像城墙,鼻子是最大的城门。九窍(头部七窍加二阴)是小门,毛孔是城垛口。


所有与外界沟通的孔窍都属于肺。


所以肺是非常通透的,开窍于各个孔窍。八卦上讲肺是乾卦,最大特点是高远而通透。


肺与大肠二者,分别是身体躯干的最高和最低。大肠有魄门,也就是肛门,是躯干最低处。天上的气始终要到最低的地方来完成循环。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朝百脉,为相傅之官;

主宣发肃降


气血是滋养人体的基础条件,是一个共同体,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一物而二名。


快的,以弥漫、充盈、扩散的形式存在的,为气;慢的,以濡养关节、濡养脏腑的形式存在的为血。


气血总是一起活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互相依存。血里包裹着气,气推动着血走。


就像一个前进的队伍,领队和队伍始终在一起,但为了识别和称呼,所以有了「领队」的称谓。


心是君主之官,肺是宰相,帮助心脏管理血量,助心行血,所以说肺朝百脉。


血管的管理是分层分段式的,依据血管扩张和收缩的不同需求,依据血管内径的尺寸不同,依据分布所在位置的不同,分阶段实施。


肺为相傅之官,于公可治,于私可调。既讲律令,也讲人情。


宣发是往外走的力量,肃降是往回收的力量。


宣发肃降不单单体现在肺脏上,肺主一身之气,无处不在。在皮肤上表达得最清楚,如使用中药时,发汗便是往外宣发。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肺属西方,应季为秋


手法针灸要都要考虑因人因时因地。


一个人在海南生病,和他在东北生病,治疗模式不一样,因为感受到的天气和地气不一样;一个南方人在东北生病,与当地人在东北生病治疗也不一样。


当年的非典,不是我们打败了非典,而是天地之气变化了,它就自然消亡了。


从「肺」入手,了解中医之「藏」


西方,指的是每个人当时当下的西方。比如我们现在在山东,从山东往新疆走,这是在补肺气;从新疆采购来白色的药物,也是补肺气。地道药材都与地气有很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