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客工場,在現階段憑什麼贏了WeWork?

你好,我是中房君。

近期被瘋狂推向輿論風口的WeWork,IPO之路似乎遙遙無期。

公司財報虧損嚴重,資本市場不看好,如今首席執行官亞當·諾依曼被迫出局,就連一直對WeWork寄予厚望的軟銀也失去了耐心。2018年底軟銀還計劃以150億到2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eWork大部分股權,而實際上,到2019年1月份,軟銀僅向WeWork追加了20億美元投資。

曾經的資本市場寵兒,被軟銀高高地拖到了470億美金的估值,又在半年內自由落體,跌落神壇。

WeWork噱頭有餘,盈利不足的事實不僅讓其上市時間一再延期,而且讓整個資本市場對聯合辦公行業的信心大打折扣。

然而,在WeWork深陷泥潭的同時,中國聯合辦公市場卻在蓬勃發展。目前,國內聯辦行業已經摒棄盲目燒錢的模式,反而更注重盈利能力的實質。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優客工場,優客工場已被外媒看作是WeWork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兩年來,優客工場不斷調節自身發展方向,著力探索輕資產模式。

現階段的優客工場,其業務已經從基本的運營管理輸出,拓展到了定製辦公、運營託管等更高的維度。

其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優客工場輕資產業務已簽約全國30餘城近50個項目,合作方遍及中糧、招商蛇口、首創、忠旺、微信發票、頭條等各類型企業,其中90%以上項目業已實現盈利。據悉,優客工場已在9月獲得來自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及杭州銀行信貸融資2.5億人民幣。

探索輕資產的除了優客工場,當然還有萬達。過去12個月萬達廣場的2500億元銷售額,也給了王健林更堅定走輕資產道路的決心。

萬達商管9月19日發佈的《萬達商業經營白皮書》中提及,萬達將繼續保持每年快速發展,堅持以輕資產為主、輕重並存的發展戰略,尋求更多融資渠道和合作項目。過去12個月,全國已開業萬達廣場累計帶來超2500億元銷售業績,接近全國社零總額線下部分的1%。

據萬達商管高級總裁助理兼華北運營中心總經理孫亞洲介紹,截至今年年底,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將達到323座,明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預計明年年底開業的萬達廣場將達到370座左右。

同時,預計每年開業50個萬達廣場,新開業萬達廣場預計70%左右為輕資產。

稍加留意就能發現,許多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標杆地產開發商,都已鋪路輕資產:萬科、綠城、保利、紅星美凱龍、金地、億達、遠洋、泛海、沿海、朗詩、建業、龍湖、世茂、星河地產等在內的企業都相繼提出了輕資產戰略轉型。

而房地產輕資產化,就是用有限的投入,獲取最大收益。在輕資產模式中,企業緊緊抓住自己的核心價值,而將非核心業務,例如物流、生產等外包出去。輕資產運營是以價值為驅動的資本戰略。

許多房企看重的,正是這種輕資產模式的優越性。優秀的輕資產公司往往能以更少的投入,獲得可觀的利潤、在行業波動中佔據主動,相比同類企業發展得更快,從而最終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房地產輕資產化的模式和管理範圍都比較大,包括代建、小股操盤、代建+基金、物業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根據不同的分類可以分為住宅和商業、開發階段和持有階段的房地產輕資產管理。

其中比較顯眼的是綠城。綠城的代建業務2016年銷售額為181億元,佔綠城集團總銷售額的15.89%;2017年達到29.39%;2018年綠城集團總銷售額1564億元,其中代建業務銷售額為552億元,佔據35.29%的分量,幾乎相當於一家前60強房企的成績。

綠城代建通過專業的服務能力同樣可以獲得開發利潤,與傳統房地產開發業務相比,這一新的開發模式不僅收益率更高,風險也相對較低,在土地和政策的壓力面前,房企避免了土地競爭和政策收緊的不利影響,並能夠坐享品牌、管理服務輸入的收益。

看到了代建為首的輕資產模式的紅利,房企紛紛下場瓜分萬億存量市場,“輕”這個字也正在佔據房地產行業的熱點。在資金不斷被收緊的當下,相比開拓新事物,房企其實更需要通過加速週轉、收縮觸角等方式保證現金流的穩定。畢竟,預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穩”字都是房地產行業當之無愧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