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

六盘山是中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它横贯陕甘宁,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泾水就发源于此。沿着六盘山主峰西麓的山根,自东往西走,有一条长约60余里的河流。当地的百姓认为这水经久不涸且水涌甘洌,故而称之为“好水”,而这川自然就叫“好水川”。

北宋和西夏的好水川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斗,结果以北宋军队惨败告终。


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


公元1041年刚刚取得“三川口之战”胜利的西夏国主李元昊,卷土重来,他调集10万大军扬言要攻打北宋的延州。当时宋军主帅为夏竦,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和韩琦分别担任分区司令。

韩、范二人到任后,革弊除新、积极作为,宋军一扫三川口战败的颓势,士气大大恢复。不过,在对夏战略上,韩、范两人却意见相左,甚至是针锋相对。简单地说,韩琦主攻,范仲淹主守。

韩琦认为,西北前线军费浩繁,如果旷日持久,必会带来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宋军利在主动进攻,深入党项腹地,与夏军主力决战。

范仲淹则认为,党项李氏盘踞夏境数百年,根基深厚,李元昊雄才大略,绝非庸主。加之,夏地多戈壁大漠,地形复杂,后勤供给困难,贸然进兵,绝非良策。不如在宋夏边境安营扎寨、训练士卒,打一场持久战。


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


正当宋军将帅意见相左之时,元昊已率十万大军杀到,进攻方向选在了韩琦的防区。而范仲淹稳打稳扎、以守为攻的战法,又让元昊颇有顾虑。

韩琦急调辖区部队驰援,交由老将军任福指挥,让其迂回到夏军之后,作为策应,要求他根据战场形势,能战则战,不能战就据险设伏,待夏军回撤时给予痛击。临时之际,韩琦再三叮嘱,如违军令者斩。

61岁的老将军任福,是宋真宗的卫士出身,因为忠勇,一路提拔升迁,在西北前线颇有威名。不过,老将军性情有些孤傲。在他眼里,韩琦虽是主帅,不过一介书生,又是新来乍到,对情况不熟悉,过于谨慎了。

任福率军刚出发不久,就遇到了友军正与夏军作战。他改变行军路线,率军加入了战斗,很快将夏军击溃,行至一个岔路口夏军兵分两路溃逃,将军则分兵紧追不舍,并亲自率军往好水川(今宁夏隆德)方向追击、副将朱观率军往龙落川方向追击。

宋军追击进入一片山谷。军士们在路边发现很多密封的泥盒子,里面有跳动的声音。任福也颇为疑惑,让军士们打开泥盒。顿时,数千只信鸽腾空而起,盘旋在宋军上空。元昊见宋军中计,迅速将两路宋军分割包围。

此时两支宋军,相距不过五里。面对两部宋军,元昊的策略是逐个击破。对朱观围而不打;集中优势兵力,先攻任福。只见夏军阵中忽树两丈余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发挥骑兵优势,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死伤甚众。

任福知道中计,赶紧率军突围。奈何,夏军蜂拥而至,宋军死伤惨重,任福左脸颊被铁枪刺穿,被割断喉咙而死。其子任怀亮,也战死军中。父子二人同日殉国。


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


元昊剿灭了任福,回师攻击被围的朱观所部,朱观所部异常顽强,靠着强弓劲弩,硬是打退了夏军的轮番强攻,千余人侥幸生还。


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好水川之战。

是役,任福骄兵抗命、轻敌冒进,是主要败因。其中固然有主将性格桀骜不驯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所造成的。

为防止武将坐大,西北前线的边帅多为书生。在职业军人眼里,这些文人将帅,不过是来前线镀金,捞个出将入相的功名罢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心里不服导致武将违抗命令在所难免。

同时,元昊是天子领兵。既是皇帝,又是最高指挥官,又身处前线,军令政令畅通。面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机,宋朝臃肿的官僚决策体制,行政效率根本无法相比。

另一方面,李元昊自掌管西夏以来,大力推进军事改革,凡国内15-60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将全国划分为12个军区,全国兵力壮大至30万左右。

军种上,着重发展“铁鹞子”重装骑兵部队;兵器上,神臂弓、冷锻甲成为攻守利器,西夏军队实力大增。

此外,元昊战前重视情报收集,运筹周密,预先设伏,诱宋军就范,也是制胜的法宝。

好水川之战与三川口之战、定川寨之战,并称北宋惨败西夏的3次重要作战,将北宋羸弱的军事实力暴露无遗。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好水川再一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又有谁记得那些埋藏在黄土之下可怜的宋军将士呢?


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

古战场累累白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