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原:14歲時,感謝遇見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

劉原:14歲時,感謝遇見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 | 幕天問答011

本期訪談人物:

劉原:14歲時,感謝遇見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 | 幕天問答011

本期訪談支持 | 李軍奇

劉原:14歲時,感謝遇見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 | 幕天問答011

| 最近在讀的書


我最近在讀十年前的一本老書《袁偉民與體壇風雲》。


我20年前是體育記者,袁偉民敘述的所有大事,都儲存在我的大腦皮層,但他陳列的種種幕後猛料,組成了歷史的細節。看得出,他心裡並沒有太多顧忌和禁區,其大膽章節我甚至都不敢轉述。


生猛,就是我分享這本書的最大理由


| 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與14歲的我


我的母親是教師,我以前時常拿她的借閱證到圖書館裡借一大堆書,而父親在新華書店工作,我可以隨意在書店的倉庫裡看一整天書。小時候沒有電視電腦,甚至沒有玩具,書就是最忠實的夥伴


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書籍算是唾手可得的吧。家裡藏書挺多的,直到我離家上大學前都沒讀完。


我工作後有次回家,居然在書架上發現了高行健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而我全無印象。


14歲時,我讀到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花城出版社的版本,大開眼界。文中既有柏楊自己的文章,更有海外華人激烈抨擊他的文章,就像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一樣。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反思國民劣根性的文章,影響了許多年。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打開了我以世界視角審視自身、審視民族的第一扇窗


| 逃學威龍的倜儻時光


大學的時候,我讀的書最多。


我一上大學就聽說將來要被學校發配到邊遠的煤礦或水電站,頓時五雷轟頂萬念俱灰,於是就成了逃學威龍


我一般是快期末考了才出現在教室裡,老師們都以為來了插班生。但你不能說我不讀書,因為我總是泡在圖書館裡,或是借一堆書在宿舍裡看,還叫去上課的舍友從外面鎖上門,因為怕輔導員查房發現我曠課。


我的專業是工科,但我把自己搞成了中文系學生的樣子。


很倜儻,可惜就是補考多了點


閱讀改變了我的命運。因為閱讀,我成了文字工作者;因為閱讀,築造了我的世界觀;因為閱讀,我懂得了前世今生,甚至不需要抬眼,就知道對面那人的內心。這般的世道人心,自古以來就有,書裡都有。


| 猶如嚼甘蔗渣般的體驗感


看書的時候,我是坐著能看,站著能看,躺著也能看。初中時,老師在上面講課,我把金庸小說放在抽屜裡也能低頭看。


而且我不愛重讀某本書,這種體驗就像嚼甘蔗渣。能讀第二遍的都算是罕見了。


記得錢鍾書的《圍城》是重讀了的,還有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小學時沒看懂,長大後又看,終於明白張賢亮形容女人像八爪魚是什麼意思了。


在不同的年齡裡看同一本書,會有截然不同的感悟,我最近剛重溫了一本20年前看過的書,少時讀它,只為獵奇,如今再讀,半生的疑竇都恍然大悟,有了答案


其實,我現在讀紙質書的時間並不多,但我每天的閱讀量是非常大的,要麼是電子書,要麼是網絡文章,大概有10多萬字。我需要注視這個世界,所以閱讀必不可少。


我家的書架上最貴的一本書是齊邦媛的《巨流河》,價格500臺幣。這是我以前一位同事去臺灣出差時,在誠品書店買回來送我的,他在一次會議上聽我提起過這書,心有好奇,特地在臺北尋到了這本書。


《巨流河》這本書,我一直想在某次出差途中把它讀完,但每次收拾行李時,總是嫌它太厚太重,三五天肯定不能讀畢,於是選的總是《收穫》。但如今連《收穫》都懶得帶了,因為如今的文學雜誌質量下滑很厲害,還不如微信上的一些好文章。


| 荒島上的我只是個為果腹而上躥下跳的老野猴


如果我只能帶一本書到荒島上過一個月。


那也許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要度過一個月,只能帶這種長得讓你打瞌睡的小說


如果更注重生存的重要性,帶一本《海魚的108種釣法》也不錯。


其實我根本不會在荒島上看書,那時候我要麼在樹上摘椰子,要麼在地洞裡捕蛇,雲水之間,你不會望見白衣飄飄的讀書郎,只會看到一個為果腹而上躥下跳的老野猴


| 鄉村孩子與閱讀


如果生活在鄉村,最大的弊端是流動性差。


我是個縣城的孩子,直到10歲才第一次坐火車,17歲才第一次出省,而我的兒子出生在省會城市,才兩歲就去過了6個省。


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不公平,鄉村的孩子無法像城裡孩子一樣接觸到廣闊的世界,他們沒見過摩天大樓,沒摸過iPad,前幾年的高考題目曾出現“共享單車”,我憂傷地想,許多窮鄉僻壤的孩子,哪會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呢。


惟一能彌補這種城鄉差距、眼界差距的,就是閱讀,包括文字和圖片。書籍能帶我們去到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我沒見過金字塔和埃菲爾鐵塔,但我知道它們的模樣,甚至已經被毀滅的世貿大廈,我都記得它們的容顏。


書籍能讓我們與世界同步,知道這個時代每時每刻在發生著什麼。書籍還能讓我們讀懂世道人心,以及歷史的幽深之處。


總之,書籍,或者說閱讀,是鄉村孩子趕上時代列車的惟一途徑


所以我覺得幕天公益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讓鄉村的孩子以書為橋,直達世界的彼岸。這是教育公平的問題,更是社會公平的問題,我無法想象一旦社會階層板結固化,會產生什麼災難性的後果,而這些後果已經在漸次呈現。


| 關於書籍推薦


我歷來最頭疼的就是列書單,因為怕誤人子弟,而且每個人的趣向不同,個體的閱讀體驗完全不同,我亦不認為一兩本書能成為聖經般的經典,境界的躍升是靠無數本書才能達到的。


我只能說說自己獨特的閱讀之路。


我的識字,是從浩然的《豔陽天》、《金光大道》裡學的,然後囫圇吞棗,見書就讀,小學時讀的是《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故事會》、《山海經》、鄭淵潔的皮皮魯,也開始讀金庸梁羽生。


初中時恰逢《射鵰英雄傳》熱播,讀了許多武俠,因為進入青春期,也讀肖復興,但我不喜歡瓊瑤,勉強讀完《窗外》後就再也不看她了,那代言情小說女作家筆下的所有人物似乎都是為談愛而生的,我們這些喜歡刀光劍影快意江湖的少年看去只有肉麻。


高中時開始讀葉永烈寫的文革系列,以及柏楊、梁曉聲。至於80年代的所有中國文學經典,則是上大學之後才讀的。


以上提到的許多作家,現在的孩子們只怕根本沒聽說過了,所以我的閱讀經驗對他們並無幫助。


只能說,閱讀即命運,讀郭敬明孔慶東周小平胡錫進的你,與讀餘華王小波高華楊繼繩的我,只會漠然在無月之夜擦肩而過,彼此遺忘於風雨如晦的人世間。


劉原:14歲時,感謝遇見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 | 幕天問答011

【本期提及書目】

《袁偉民與體壇風雲》/《醜陋的中國人》

《圍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巨流河》/ 《收穫》/《追憶似水年華》

《豔陽天》/《金光大道》/《兒童文學》

《少年文藝》/《故事會》/《山海經》

《射鵰英雄傳》/《窗外》

— END —

劉原:14歲時,感謝遇見這位叫郭衣洞的河南人 | 幕天問答0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