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贸易在生产

最近有媒体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核心观点:全球粮食供应的命门不在产量,而在流通。

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贸易在生产

粮食安全靠贸易是靠不来的

这样的观点是基于理想化的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只看到了受疫情影响、在全球粮食够全球人消费的情况下,可能运不到需求方。

其实这种观点一直就有,除了前面提到的自由贸易的经济视角外,还模糊了国家概念,认为粮食安全仅仅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分配问题。但是,起码就人类文明进程的现状来看,现阶段粮食安全还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视为一种商品的国际市场调剂问题。

实际上,即使没有疫情,粮食生产无法自给自足、人民吃不饱饭的大有国在。比如,除埃及、南非等少数国家之外的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无法保证本国的口粮安全……这些才是常态。

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贸易在生产

那么,既然全球粮食够全球人民消费,为什么大多数非洲人民会饿肚子呢?显然不是靠自由贸易能解决的问题。

从全球来看,粮食不能自给或压力很大的国家占绝大多数,能实现粮食出口的并不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206个国家与地区中,只有33个能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而只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这6个国家,有对外粮食援助的能力。

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而言,生产的重要性远大于贸易。

中国深知这一点,因此在确保自身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的同时,在对外援助和技术合作方面,也是一直以来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真正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而不像美、澳等国把第三世界当作粮食市场。

事实上,正是如此,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学习中国发展粮食生产中学到很多用得上的经验,也深刻感受到中国的诚意。

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贸易在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的难题仍需破解

全球粮食生产有没有问题?中国粮食生产有没有问题?当然都有。中国有中国的问题,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

比如,中国的问题在于水土等自然资源少、发展农业的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失、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农业产出的更高要求、国际贸易逆全球化下的不确定性等等。而非洲等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较低、农业基础建设滞后等。

中国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这当然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说粮食生产“过关了”,这并非客观准确的判断。这一成绩的取得,更多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像疫情防控一样以超乎寻常的国家组织动员力——从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减免税收、加大种粮补贴等,但实际上在农业生产上,科技支撑能力、工业反哺水平等方面都还不够。

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贸易在生产

解决农民种粮不赚钱问题是关键

媒体该文的观点最后归结到节约粮食上就更是把视野弄窄了。

全球粮食安全最终还是要靠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一是通过增加基础性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育种)提高单产;

二是通过严把耕地红线,引导资金、人力回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从人、地、钱三方面强化能力建设;

三是区分开短期受疫情冲击和长期受资源紧张、市场升级、逆全球化等不同挑战。

在政策制定层面,应聚焦粮食生产的老问题:一是比较效益差,二是竞争力差。如何协调好二者关系是关键——既不能主要靠补贴维持粮食生产,又不能让农民种粮不赚钱,这应当是今后粮食政策的重中之重。

全球粮食供应“命门”不在贸易在生产

最后再归纳一下:指望国际贸易进口口粮,肯定是每个国家领导人最不希望的,同时粮食生产也不是说想重视就能重视起来的。如果方方面面都落后,就做不到口粮安全。

何况,全球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如果产出水平赶不上人口增量,总有一天再理想的平均分配都不可能满足全人类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