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到為止:學生微信群發敲打表情被批,這件事兩代人都應注意

“點到為止”是北京晚報“北京論語”版的特別專欄,以國內外具有典型代表性或趣味性新聞為主,內容簡練,旨在用盡量短小的篇幅講述新聞,加以特色化點評,風趣而不失深度。並伴有“漫畫”——一幅圖讀懂新聞,用更新穎的視角品讀新聞。

点到为止:学生微信群发敲打表情被批,这件事两代人都应注意

近日,江蘇淮安一名28歲的小夥子,被醫生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他認為自己年輕不會患上此症,用手機搜索相關症狀從而驗證自己是否真“心梗”了,90分鐘之後才同意手術。如今,人們有啥問題都習慣上網找答案,但醫療診斷這麼專業、嚴謹的事兒,可不能網絡驗證。這種“心”病也得治。 李嘉 製圖

表情慎發

近日,廣東潮州一名學生在微信群裡向老師提問時,發送了兩個敲打表情,老師認為學生不禮貌,責令其寫檢討。事後雙方消除了誤會。有句老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師對網絡時代流行的語言符號不熟,以致過度解讀;學生給老師的表情符號過於隨意,以致引發誤會。網絡交流的代溝,已是普遍現象。對年輕人來說,發送表情應分場合和對象;對長輩來說,也要了解年輕人的表達方式。

球鞋慎洗

年輕人流行“炒鞋”,杭州小夥花3.65萬元買了一雙原價1880元的限量版球鞋,穿了3個月之後,送到洗鞋店清洗,鞋面卻被洗爛了。沒想到洗鞋店老闆悄悄給他更換了一個非原裝鞋面。雙方鬧上法庭,法院一審認定球鞋購買價格的60%即2.19萬元作為原告損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把鞋洗壞了,鞋店老闆絕對是手藝不精。不過,以後攬活時,也要問清鞋的價格,這種炒到天價的鞋,還是別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