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

你是這樣的嗎?

  • 不太懂得拒絕別人,幫別人做很多事,所以經常沒有自己的時間,偶爾感到憤怒卻又無能為力;
  • 不願意、不敢,或者不會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最終忍氣吞聲逆來順受,還美名其曰退一步海闊天空;
  • 總是害怕會給別人添麻煩,不到萬不得已,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就算請別人幫忙,也會想盡辦法去補償、感謝對方;
  • 即使自己很累,也要去照顧和幫助別人,能在第一時間洞察別人的狀態和需求的變化,時刻為別人著想;
  • 對自己不自信,無論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一覺醒來都會清零,不敢接受和承認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和誇讚,但又非常渴望。

這些在我過去的人生中都很常見。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都覺得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內心的矛始終指向自己。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長期以往,假如我們沒能意識到討好所帶來的代價,就無法從這個怪圈裡面走出來,只會活得越來越辛苦。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

想了解討好型人格,就必須要了解,討好能給到我們什麼好處。好處有兩個: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

1)追求快樂

追求快樂是指當我們去討好別人的時候,可以獲得被需要的價值感,以及別人的認可和感謝。

因為我們不夠自信,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價值,所以需要通過別人的評價來確定自身的價值。

總之,這是一種別人給到我們的快感,但這種快感又不是時時刻刻有規律地發生的,是偶爾才會發生的,就像有人去買彩票,不是每一次買都會中獎,但偶爾中一次也會讓人特別開心,並且會為此提高中獎的概率,最好的辦法就是買更多的彩票,這樣中獎的幾率就更大。

對喜歡討好的人來說,這種追求快樂的體驗就和買彩票一樣,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讚美、認可和感謝,會對所有的人都特別好,讓所有的人都特別滿意。

我的朋友珠珠,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她和每個人剛認識的時候關係都特別好,但時間長了都變成泛泛之交。原因是珠珠特別喜歡幫助和關心別人,但又從來不允許別人對她好,只能她對別人好。

其實我們都不喜歡欠著別人的感覺,如果我借了某個朋友的錢,但他不讓我還,我心裡面就會很不舒服,甚至以後跟他相處都會很彆扭,覺得這段關係不是平等的,我是欠他的。

珠珠就是這種,當她一味地對別人好,又拒絕回報的時候,別人就會感覺總欠她的,很難和她深交。

同時,和珠珠熟一點的人就會把她的好當成是理所當然,不會像剛開始認識她時候那樣讚美她、感激她。這時候珠珠就需要花雙倍的付出才能獲得和原來一樣的認可,以至於讓她交友的成本越來越高,直到她無力維持。

所以,雖然討好能夠獲得快樂,但代價就是我們很難維持一段穩定長久的關係,只能通過不斷更換的新關係來維持這種快樂的感覺。

也就是說,討好型的人很難獲得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只能通過不斷換對象來維持討好所帶來的快樂。

2)逃避痛苦

逃避痛苦是指如果我們不去討好和拒絕別人,就有可能帶來衝突、壞情緒、被冷落、暴力,甚至會感到內疚和自責。

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成長在一個充滿打壓和控制的家庭裡,反抗就會受到種種無法承受的傷害,只有通過取悅別人,才能讓自己避免受到傷害,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策略。

這種生存策略會慢慢地根深蒂固,放大了發生衝突的嚴重性,不讓自己處在衝突當中。當覺得別人快要生氣的時候,馬上討好示弱,讓別人壓根就沒有發飆的機會。

也有可能是之前生活在衝突當中,但當時自己又無力解決,形成了一種自己無法面對衝突的印象,所以很害怕衝突的產生,一有衝突就會通過討好來躲避。

我的朋友小雨,25歲,1米62,90斤,再配個小瓜子臉,性格溫柔,條件十分不錯,但就是一直被分手,這幾年談戀愛基本沒超過3個月。

前幾天小雨又被分手了,打電話跟我哭訴的內容和以前的都差不多:

“男朋友覺得跟我在一起很沒意思,什麼叫沒意思!

他說不出門要在家打遊戲,我就自已在家看劇;他說帶我出去見朋友,我大姨媽來了還跟他去;

他說要去看復聯4,我從來沒看過漫威電影也跟他看了;他約會遲到了,我也不會說他;

他說吃火鍋,我是個廣東人都跟他去吃,也從來不要他跟我去吃廣東茶點。

我不作又不鬧,他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小雨在和男朋友的相處過程中隱藏了很多自己內心的憤怒、委屈和不安,這個電話就像一次火山爆發,把這3個月以來壓抑的所有情緒都發洩出來,吐槽得有多強烈,就知道這三個月她憋的有多難受。

也許順從和討好可以避免衝突,但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不會因為你閉著眼睛,它們就會消失,它們會不斷積累變大,並且會換一種形式來攻擊對方,比如你會不自覺地生悶氣,情緒越來越不穩定等等。

對方不但把你的順從當成是理所當然的,甚至還會覺得你越來越無理取鬧,最終選擇結束這段關係,這就是討好帶來的代價。

無論是追求快樂,還是逃避痛苦,都只是飲鴆止渴,但這些策略早已偷偷植入到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難以察覺,卻又對我們產生巨大的影響。長期以往,假如我們沒能意識到討好所帶來的代價,就無法從這個怪圈裡面走出來,只會活得越來越辛苦。

討好型人格的解決方法

討好型人格是後天形成的,而非天生的,並且往往是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起著雙重作用。但正因為是後天形成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去改變。

給大家分享4個我使用過的方法,完全有效。

1、寫日記,記錄“一日三好”和情緒

如果想更深入的瞭解自己可以寫日記,日記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記錄三件你覺得做得好的事,簡稱一日三好,再寫出這些好事能反映你什麼樣的好品質。

比如我今天看了這篇文章,說明我正在試著改變生活裡不快樂的元素,代表著我是一個積極和勇敢的人。

不用羞於自誇,也不要覺得是小題大做,只有你自己看得到,這沒什麼丟人的。

第二,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開始留意自己的憤怒和委屈,試著把在生活中很難說出口的話,寫在日記裡。

當然這個不用強迫自己每天都要寫,不要讓它成為自己的負擔。

堅持寫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瞭解,會更容易看到我們有哪些優點,也知道自己壓抑了多少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我們就會更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就不會依賴於外界的評價。

我們只有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堅定之後,才更有可能去改變。

2、學會拒絕

當我們寫了日記之後,就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優點,變得越來越有力量,同時我們也會清楚自己的委屈和憤怒是什麼。

我知道,對於我們這種討好型的人來說,很難拒絕別人。從小到大都是這麼過來的,一拒絕別人或者一被別人拒絕就會產生內疚自責,覺得自己是個自私的人,我分享兩個方法:

1)用拖延。

當別人向我們提出需求,我又不想答應的時候,就可以拖著,拖一段時間之後別人就明白我們的意思了,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的需求控制,也不會被自己的自責淹沒。

2)使用句式:“我知道……但是……”。

讓對方明白我們聽到了他的話,但是不會被改變。

以往經常會鋪墊一大段沒有意義的話來緩解自己的不安,其實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所以我們不需要有長的鋪墊,只需要開門見山的告訴他:“我知道……但是……”。

當我們體驗到了拒絕別人的爽之後,就可以慢慢做到當面表達自己的不願意,再到後來還可以處理衝突。

因為想要贏得公平就要去面對衝突,只有接得住別人的不認同,你才有懟回去的能力。

3、去掉應該,換成如果我願意

當我們能量耗竭無法前進的時候,往往第一個想法總是自責,但你要允許自己表達累,你要允許自己做不到。無力並不羞恥,無力就是無力,沒有對不對,它就是事實。

很簡單,我們只要有意識的把“應該”換成我們可以選擇的句式“如果我願意”。

  • 比如說我應該讓別人高興和滿意,可以換成:如果我願意,我可以滿足那些重要的人對我的要求和期望。
  • 比如說我應該始終保持樂觀,永遠不要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消極情緒,可以換成: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樂觀。

你永遠都是有選擇權的,你可以選擇願意,也可以選擇不願意,可以選擇認輸,也可以選擇放棄,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會覺得你面前的路寬了很多?

在奇葩大會上,曾經有嘉賓剖析過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你可以一點點變成你所希望和喜歡的樣子,也許不會一下子變好,也許還是會討好,但沒關係,從今天開始一點點改變,終有一天,你會全然的接納自己,愛自己,祝福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