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大明王朝中后期名将—陈璘!

陈璘,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人(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大明王朝中后期的著名武将。陈璘一生历任指挥佥事(与"千"字同音)、广东守备、都指挥佥事、游击将军、都督同知、湖广总兵官等职务,他死后还曾被明神宗(即万历皇帝)追封了左都督、太子太保等职务,并赐予了"祭葬"礼仪(一种国葬仪式,相当于国家为其立庙祭祀)。

陈璘自壮年时便投身行伍,矢志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他先后参与并领导了镇压岭南地区民变、援朝抗倭、平定播州土司叛乱等战役,在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陈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屡战屡胜、屡立功勋,故而陈璘堪称是大明王朝中后期少有的名将。

但是,素来能征善战的陈璘也一直有贪污军饷、虐待士兵等骂名,

他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也一直饱受非议、备受指责。军功与骂名并存一身的奇特景象使得陈璘堪称明朝历史上的一代奇才。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素来能征善战的陈璘也一直有贪污军饷、虐待士兵等骂名!

一、镇压岭南地区民变,初入大明官场

和我国历史上以往的封建王朝一样,大明王朝中后期也开始集中爆发了种种社会问题,诸如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吏治腐败、权贵作恶等社会问题就日益严重。这些社会问题导致当时的普通百姓生活得极其困苦,整个大明王朝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例如大明王朝嘉靖四十四年四月(1565年),大臣周诗就曾上奏称:"方今天下最苦,民贫不乐其生……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以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阱……即今农困已极,有司又从而朘削之。"

在岭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谓"岭南地区"大致相当于现今的"华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由于山高皇帝远,当地的大小官吏纷纷巧取豪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不仅极大地激化了大明王朝内部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而且还使得本就生活极其困苦的少数民族百姓彻底无以为生,最终迫使他们纷纷走上了暴力反抗明朝统治的道路。

明朝隆庆时期的内阁首辅高拱就曾上奏指出:"广东旧称富饶之地,乃频年以来盗贼充斥,师旅繁兴,民物凋残,狼狈已甚,以求其故,皆是有司不良所致……善政无闻,民之憔悴日甚,而皆驱之于盗贼也。若不亟处,弊将安极?"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内阁首辅高拱曾上奏指出岭南地区之所以民变四起就是因为当地官吏巧取豪夺所致!

事实上,高拱所言绝非夸张之语。

据史书记载,仅嘉靖在位时期(1522-1566年),岭南地区就已经有大大小小数十股贼寇了(相当于每年都有新的民变爆发,真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其中既有少数民族的反抗群体,也有勾结海盗、倭寇的地方贼匪。

面对岭南地区民变四起、局势极为动荡、统治严重不稳的情况,大明王朝为了巩固自身在岭南地区的统治,它必须要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以加强对岭南地区反明势力的清剿任务。作为广东地区本地人的陈璘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入了大明官场,开始了自己轰轰烈烈的官宦生涯。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作为岭南地区本地人的陈璘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入了大明官场!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广东潮州地区的贼寇张琏、林朝曦等人以福建、广东两省交界的山区为巢穴,勾结海上倭寇并在广东沿海地区烧杀抢掠。两广总督张臬准备起兵征讨,为此还广募当地乡勇,年仅19岁的陈璘便在此时投身军门。由于体魄魁梧而且还粗通文墨,所以陈璘入伍之初便受到两广总督张臬的青睐。张臬为此还直接任命陈璘为把总(大明军队低级武官,正七品官衔,麾下大概四百余士卒)。

陈璘投身行伍之后,先是追随大明王朝名将俞大猷平定了张琏、林朝曦叛乱。在此次战斗中,陈璘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深入敌巢并成功劝降了张、林余党,史载"总督张臬奖璘千金,时服其勇。"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陈璘投身行伍之后,先是追随名将俞大猷平定了张、林叛乱!

而后陈璘又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跟随俞大猷征讨盘踞在乳源、英德、翁源、河源等地的盗匪马三、李富等部。在此次战斗中,陈璘再次挺身而出,甘为人质以换回被俘的冯姓佥事,史称"身入贼中,计出之,并自脱,因得贼虚实,率兵直捣,斩之。"即陈璘身陷贼寇巢穴之中后,不仅自己成功逃脱了,而且还在逃脱过程中探得贼寇虚实,此后更是亲率大军一举平定叛乱。

正是凭借着英勇无畏、机智灵活的作战精神,陈璘才得以屡立战功、崭露头角,并最终由把总提拔为韶州指挥佥事(大明军队中级武官,正五品官衔)。不久,由于巡按广东御史王同道上书为其请功,陈璘又被提拔为广东守备,史载:"嘉靖末,(陈璘)为指挥佥事,从讨英德贼有功,进广东守备。"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凭借着英勇无畏、机智灵活的作战精神,陈璘得以屡立战功、崭露头角!

在陈璘担任广东守备期间(即隆庆至万历初年),他曾先后参与并领导了剿灭"清远贼"、"西山贼"、"大小罗山诸贼"、"揭阳田心贼"、"普宁南陂贼"、"揭阳官岭贼"、"饶平海贼"等诸多贼寇。由于军功显赫,陈璘在战后被先后提拔为肇庆游击将军、广东参将等职务(参将乃大明军队高级武官,正三品官衔)。

就这样,纵横沙场十余年的陈璘凭借多年军功终于在大明官场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长为岭南地区赫赫有名的骁勇名将!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纵横沙场十余年的陈璘最终成为岭南地区赫赫有名的骁勇名将!

二、参与援朝抗倭战役,跻身名将行列

大明王朝万历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问题日益严重。而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更是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朝鲜王国承平日久,其军队面对彪悍的日本武士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短短三个月间,整个朝鲜地区几乎全境陷落,整个抗倭形势顿时陷入十万火急的地步(丰臣秀吉意图以朝鲜地区为跳板,进而侵略大明王朝)。

万历皇帝紧急下令各地州府举荐人才,以备朝廷任用。时任两广总督的萧彦极力推荐陈璘,赞道:"陈璘身经百战,气雄千夫……陈璘之名,于粤最著,而其树功于粤亦最多,谈粤之宿将,无有两者。"

在两广总督萧彦的极力举荐下,万历皇帝当即宣布任命陈璘为副总兵官,史载"(万历皇帝)以璘熟倭情……擢署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官,协守蓟镇。"然而此次诏令刚刚下达不久,

陈璘就因牵涉兵部尚书石星受贿案而被罢职。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在两广总督萧彦的极力举荐下,万历皇帝当即宣布任命陈璘为副总兵官!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再次发动侵朝战争,而朝鲜王国也迅速向宗主国大明王朝求援。万历皇帝最终决定以兵部尚书邢玠、佥都御史杨镐为经略(即名义上的三军统帅,大明王朝素有文臣监军的传统),

以麻贵为提督,领军援朝抗倭。

这次援朝抗倭战役开始之前,明军统帅邢玠就吸取了上次明军缺乏水军的教训,而积极地从江南地区招募水兵。曾经在东南沿海地区防御倭寇的陈璘,既有山地作战的经验,也熟谙水战,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也是援朝抗倭将领的最佳人选之一。因此,在朝鲜战场急需用人之际,明廷再次启用了陈璘,史载:"起璘故官,统广东兵五千援朝鲜。"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在朝鲜战场急需用人之际,明廷再次启用了陈璘!

陈璘初入朝鲜战场就凭借多年沙场经验而敏锐地意识到,此番援朝抗倭必须抢占海上战略要地才能克敌制胜,为此陈璘甘愿孤军深入以抢得先机。史载:"公领楼船出海,贾勇先登,一战夺其鹿岛、竹岛据之,曰:'此吾之昆仑关也。'"

由于提前抢占了海上战略要道,陈璘在海上战场赢得了战场主动权,这为取得援朝抗倭战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相反地,倭寇失去鹿岛、竹岛这两处海上战略要地后,其海上补给线常常遭到陈璘所部的沉重打击,这使得倭寇常常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丰臣秀吉在朝鲜战场上病死后,倭寇军心更加动摇不定,陈璘与刘綎果断抓住战机准备发动强攻,他们两人决意水陆并进以围歼倭寇。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丰臣秀吉病死后,倭寇军心不稳,陈璘与刘綎抓住战机准备发动强攻!

在此番围歼倭寇的海战中,身为总兵的陈璘不仅运筹帷幄,而且身先士卒,最终取得了露梁海战的重大胜利。兵部尚书邢玠在给万历皇帝的捷报中称:"近者倭兵二万余,舟以六七百计,纠釜山、泗川、巨济、闲山各倭将,悉力西援行长。总兵陈璘即身先将士,鼓众大战,铳死大倭将石曼子,又生擒一部将,其焚溺死者无算……功收全胜,妖氛已平……论功,璘为首,綎次之,贵又次之。"即陈璘不仅临阵击杀了倭寇大将石曼子,而且还生擒了一名倭寇将军。为此兵部尚书邢玠特地在捷报中排定功臣位次为陈璘首功,刘綎第二,麻贵第三。

事实上,不仅明军统帅邢玠对陈璘赞誉有加,就连朝鲜国王也对陈璘赞不绝口。史载朝鲜国王曾赞誉道:"节下以楼船之师,扼贼于露梁,身先诸将,奋勇直前,碎其艅艎,俘斩无算……麟阁第一之功,非节下而谁哉!"同时,朝鲜国王还对明军主帅邢玠说:"天朝大人莫不尽心于小邦之事,而陈大人(陈璘)最为力战。"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兵部尚书邢玠对陈璘赞誉有加,称其功劳第一!

总而言之,陈璘在援朝抗倭战场上的"首功"之名可谓是实至名归。在此战中,陈璘不仅勇猛敢战,而且还屡屡提出极具战略意义的谋略计策。从挥师疾进,抢占海上要地;到主动率水师配合陆军夹攻倭寇;再到奇袭顽敌,追歼穷寇。整个军事指挥过程堪称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完全没有给敌寇以任何喘息之机。

自从援朝抗倭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陈璘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便开始为明廷朝野内外所认同,陈璘也从地方性名将转而成为大明王朝柱石级别的名将。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经过援朝抗倭战役后,陈璘从地方性名将转而成为大明王朝柱石级别的名将!

三、平定播州土司叛乱,功成名就病逝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长期盘踞在贵州遵义一带的播州土司(今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杨应龙趁着大明王朝忙于援朝抗倭战役而在当地悍然发动叛乱。杨应龙派遣麾下贼寇在贵州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对大明王朝在贵州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万历皇帝任命原兵部侍郎李化龙为统帅,分兵八路进剿播州。李化龙出征之际以陈璘"素有威名,近征倭更著战功。"的理由请求朝廷允许陈璘与之同行。就这样,刚刚从援朝抗倭战场上回国的陈璘再次奉命出征,镇压叛乱。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刚刚从援朝抗倭战场上回国的陈璘再次奉命出征,镇压叛乱!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陈璘率军抵达贵州白泥地区(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白泥乡),播州土司杨应龙派遣其子杨朝栋率众两万渡过乌江迎战。陈璘以一支明军前往御敌,分派两翼明军迂回敌后,以动摇敌军。在陈璘的前后夹击之下,杨朝栋慌忙退守至龙溪山,意图联合当地的少数民族共同死守。陈璘为了减轻攻城压力,于是采取了先招抚、后攻城的斗争策略,这极大地削弱了贼寇的防御力量。

另外,在进攻易守难攻的龙溪山时,陈璘特别注意发挥火器的战场作用,同时身先士卒、勇猛冲击。三月,陈璘率副将陈寅击败龙溪山的敌军后,继续乘胜进击,最终一举夺取了天都、三百落等叛军据点。而后陈璘又马不停蹄地率军架设浮桥渡过乌江以直捣贼寇老巢。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陈璘攻占龙溪山后,又马不停地架设浮桥渡过乌江,准备直捣贼寇老巢!

四月,陈璘率军攻入营楠、木桥、湄潭等地区,而播州土司杨应龙亦率众在青蛇、长坎、玛瑙、保子等险要地区顽固抵抗。在攻占这些贼寇据点之前,陈璘通过分析当地地理形势和敌情,发现了贼寇四屯相距较近,可以互相支援的特点。为了打破这种局面,陈璘灵活转变谋略,下令以主力围攻三处,派军监视剩余一处,防其相互应援。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陈璘率领诸将对杨应龙发起总攻,在此次战役中,陈璘再次发挥自己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史载:"璘夜四更衔枚上,贼鼾睡,斩其守关者,树白帜,鸣炮,贼大惊溃散,应龙自焚。"

在平定播州土司叛乱的这一系列战役中,陈璘所部攻必克,战即胜,战绩极为突出。时人郭裴在其著作《粤大记》中就曾高度赞誉陈璘道:"勇义如关云长,老练如赵充国,胆气如赵子龙,谋略如郭尚父,非天福我明,曷从生此名将耶?"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在平定播州土司叛乱的这一系列战役中,陈璘所部攻必克,战即胜,战绩极为突出!

四、素有贪污虐兵骂名,一生饱受争议

自古以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一代名将的陈璘也并非毫无缺点。事实上,陈璘作为大明王朝中后期的名将,他其实一直都有着贪污军饷、虐待士兵等骂名。

《明史》曾明确记载"(陈璘)善将兵,然所至贪黩。"而我们通过《明史》的记载也可以发现陈璘一生至少有两次较为著名的行贿事件。

第一次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奉诏参与援朝抗倭战役的陈璘"坐贿石星,为所奏,复罢归。"即陈璘作为入朝抗倭的武将,在出征之前主动贿赂了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此事东窗事发后,石星被下狱治罪,而陈璘则被削职为民。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万历二十一年,陈璘向兵部尚书石星行贿。东窗事发后,石星被下狱治罪,陈璘被削职为民!

第二次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奉诏参与平定播州土司叛乱的陈璘"投贿李化龙家。会刘綎使为化龙父所麾,璘使走。化龙疏于朝,綎获罪,璘独免。后兵部尚书田乐推璘镇贵州,给事中洪瞻祖遂劾璘营求。"

即陈璘在出征播州之前,曾派遣使者去向李化龙行贿,只不过当陈璘使者抵达李府时,正好赶上李化龙的父亲在驱赶刘綎的使者,所以陈璘的使者就直接走开了。后来李化龙主动上书朝廷说明此事,结果刘綎因行贿而获罪,陈璘却逃过一劫。后来兵部尚书田乐上书推荐陈璘镇守贵州,给事中洪瞻祖也在此时上书弹劾陈璘当年也有向李化龙行贿的举动。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给事中洪瞻祖检举揭发陈璘当年也曾向李化龙行贿!

另外,陈璘一生虽然战功卓著,但他也有过杀降冒功的行为。史载陈璘率部镇守高要期间(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当地的贼寇头目邓胜龙率众屡屡为非作歹、烧杀掳掠。当地制置使(非常驻武官,相当于钦差武官)殷正茂派遣裨将梁守愚、陈璘率军平乱。

但是,由于陈璘所部行动迟缓,贻误战机,以至于邓胜龙等人逃走。事后,陈璘纵容手下兵士杀降冒功以掩盖过错。此事被给事中裴应章检举揭发,只不过朝廷后来只是追究了梁守愚的罪过,而陈璘则没有受到什么惩处(可能陈璘又行贿打点朝廷官吏了)。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陈璘为了掩盖过错,纵容麾下兵卒杀降冒功!

陈璘除了有行贿长官、杀降冒功等劣迹外,他还经常克扣军饷、虐待士卒,甚至还因此引发了一场震惊大明朝野的兵变。

史载陈璘当年率军驻防东安县时(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其部属黄玉曾发动兵变。此次兵变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经朝廷后来明察暗访,得知此事另有隐情。史载:"东安县知县陈公大细访根因,据报副总兵陈璘旧年十二月内,将鱼米发与各兵领食。候各兵领粮米,每斗扣银五分,鱼每斤扣银一分二厘,又将银放与各兵,每两收利银二钱。又有后营把总刘宗汉今年正月内假与各兵借银,每兵二钱,托病回卫不还。右营把总陈铭每兵每月扣银二分以为薪水。"

即根据东安县知县陈公大的调查,可知此次兵变实属陈璘等武将贪污士卒军饷所致。陈璘在过去一年间曾屡屡克扣士卒的口粮,其规模是每斗军粮克扣五分银,每斤鱼肉克扣一分二厘银,另外陈璘还在军中以高利贷的形式向麾下士卒放贷,每两银子收取利息二钱(相当于20%的利息)。

上梁不正下梁歪,陈璘克扣军饷的同时,他麾下的一些小军官也同样巧立名目克扣军饷,例如后营把总刘宗汉在同年正月曾公开向麾下士卒借钱,每人二钱银,而后刘宗汉就以生病为由住在卫所(大明军队实行卫所制)不还钱了。右营把总陈铭更加过分,他直接克扣麾下士卒每人二钱军饷作为自己的津贴。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根据东安县县令陈公大的调查,此次兵变纯粹是陈璘等武将贪污军饷所致!

巡按广东监察御史罗应鹤在知晓此次兵变内情后,当即上疏揭发陈璘克扣军饷、虐待士卒等劣行。对此,《明史》曾记载道:"时东安初定,璘大兴土木,营寺庙,役部卒,且勒其出赀。卒咸怒,因事倡乱,掠州县,为巡按御史罗应鹤所劾,诏夺璘官。"意思是"当时东安县刚刚平定,陈璘在当地大兴土木,营建寺庙,役使麾下士卒,而且还强行借贷给麾下士卒。士卒皆极其恼怒,于是在当地发动兵变、掠夺州县,此事被巡按御史罗应鹤得知内情并上奏弹劾,最终朝廷敕令剥夺陈璘所有官职。"

总而言之,纵观陈璘早期的戎马生涯,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陈璘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恪守道德规范的名将,在他早期戎马生涯中,他的确存在行贿长官、克扣军饷、杀降冒功、虐待士卒等恶劣行为。也就是说,陈璘是一个功劳较大,但缺点也较多的将领,这无需讳言也不能讳言。

大明名将之陈璘:既有能征善战的美名,也有贪污军饷的骂名

陈璘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恪守道德规范的名将!

结语

毫无疑问,陈璘是大明王朝中后期一颗耀眼的将星。他成长于岭南乡野之地,投身于行伍之中,转战于南北各地,戎马一生,立下了无数战功,堪称一代名将。

陈璘曾先后参与或领导了镇压岭南地区的民变、援朝抗倭、征讨播州土司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相当于大明王朝中期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他累计参加了两次(未参加万历十七年的宁夏战役),而且这两次他还是重要的一线指挥将领。

可以说,陈璘的名将称号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他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时人也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例如两广总督殷正茂很早之前就曾认定陈璘将来会是一个难得的将材,称其"胸中无一毫窥避,平生唯一片雄心,可当飞将之名,堪备副总兵之选。"事实上,陈璘后来不仅成功做了副总兵,而且还成了镇抚一方的总兵官。

然而,自古以来都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陈璘虽有能征善战、骁勇无畏的美名,但其个人修养却着实是有待提高。例如陈璘素有行贿长官、贪污军饷、杀降冒功、虐待士卒等恶劣行径,这一点也不能视而不见。

只不过,我们不能因为陈璘的个人品格问题而完全否定陈璘戎马一生的赫赫军功,尤其是陈璘曾在大明王朝中后期屡屡带兵镇压民变、剿除贼寇、海盗、驱逐倭寇等等,这一系列军功令陈璘他完全当得起"抗倭英雄"、"一代名将"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2013年点校本。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会定期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类文章,恳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关注账号,欢迎点赞、评论、转发,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