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上步淺談

今天跟朋友一起在聊這個上步的事情,也進行了一些實際論證,所以把自己的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以金剛搗碓的上步為例,沉轉右胯,帶去右腳外右擺動。肩儘量保持不變,或者不要有明顯的擺肩動作出來。此時的身體受到了胯沉轉的關係,就會使得上下和中間有一種捏麻花的感覺。

然後提左腳以腳尖方式收至右腳一側,又以腳後跟向左前方滑出一大步,約兩肩寬(因人而異,大個子三肩也可),左腳掌朝向右斜上方,身體的麻花勁不可鬆懈。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左腳掌不可直接落地,因為直接落地,為使得身體受到出腳前出的力量將自己的重心帶出,又減小了手肘在後期藉助身體的力量;

2、身體捏成麻花的狀態不可丟失,亦不可鬆開。因為在左腳掌受到右胯向右收坐的同時下踏,從而產生和釋放身體的這股螺旋勁;

3、常講胯找人,當左腳前出後,基本上不是套在對方的右腿之後,就是已經直擊對方中門而去,在藉助收右胯的同時左腳掌下踏之際肩、肘、手、腿、膝已經可以各種方式與對方接觸了。

4、出左腳之際身體也為丟失掤,即使對方按著你的左肘或小臂,在受到沉轉右胯與左腳掌下踏的身體勁之下,也可以輕鬆擠出去。

5、因為身體受到右胯是向右後方沉轉的運動路線,而身體此刻是隨著慣性螺旋向前,所以力量基本上可以滲透到對方的身後。

最後右胯向左沉轉,以沉轉中的右胯來推動左胯運動,再帶動左腳向外擺動,然後提右腳由腳尖變腳跟的方式向右前方滑出一小步,約一肩寬。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為上面的動作已經可以將對方用身體提出或者是掤出,或者是改變了對方的重心,那上步也就輕鬆了許多;

2、只有這樣你的左膝是不會受到來至於身體變化產生的重力而過多受力,它只起到一個橋接作用;

3、此刻的身體還是處於掤勁之中,左右前後都會力量產生螺旋,而不會像是洩了氣的皮球一樣無法拍打。

4、用身體的螺旋可以減少雙手的過多變化,也減少了時間差,更容易得手。

以上可以通過一個小測試進行驗證,可以找一到兩位自己的拳友或者是朋友,一個人一手推在你的左肩之上,然後你轉胯上步,看看是否可以將他擠出去或者是掤出去。如果是兩人,一人在前推在胸口或者是肩部,一人在後推著背部或者是肩部,在沉轉胯的時候是否可以讓兩人同時感覺到你的力量。或者沒有那就說明掤勁丟失,或者前後只有一人能夠感受到,那還是掤勁丟失。

具體練習方法呢!可以看視頻,如果不明白可以私信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