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奥列格王朝最后的标签

昨天,笔者给大家讲述了关于拜占庭的末代王朝仅存的一点余晖。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帝国沉浸黑暗前的窘迫现象。

参考文献已经列在结尾,需要的朋友,请自行翻阅哦。

再论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奥列格王朝最后的标签

帝国的遗址

王朝尴尬的地位

经过之前数代帝王的折腾,帕列奥列格王朝控制下的帝国领土,仅仅只包括君士坦丁堡及其郊区,莫利亚和靠近色雷斯海域的一些小岛。大家注意,这些领土范围只是帝王可以直接控制和领导、命令的地区,而不是说当时的整个帝国领土仅存这些。

因为远在黑海南岸的特拉比中德,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领土,但却早已实际上独立于帝国的控制。在这一地区,无论是军团的建设还是一些税收收集,全部由当地的具有实权的将军或者地方长官决定。甚至一些地区开始和皇帝对抗,比如伊庇鲁斯地区,这个地区一直被新兴的塞尔维亚人征服。这个新崛起的势力根本不服从于、也不承认帕列奥列格的宗主地位。

而且更尴尬的是,在名义上的帝国领土范围中,甚至还散布着保加利亚,突厥等外族敌对势力。这也就意味着,当权者想派遣使者向这些地区传达自己的政令,很有可能就会在自己的国家内遭到劫杀,而自己却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再论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奥列格王朝最后的标签

帝国将领

乌烟瘴气的帝国军团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集中兵力清剿这些敌对势力?在这里笔者想说,此时的帕列格列王朝已经成为风烛残年的老人,很多事情都是有心而无力。曾经由开国君主米哈伊尔组建的那些帝国军团,很多都已经成为后来宫斗中的牺牲品。军团中的管理层,也就是那些大小将领们,整日都为了自己的站队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

发布的军令也是朝令夕改,军团中的士兵也多以“老兵油子”居多。可以说此时的帝国军团早已经是乌烟瘴气,破烂不堪。与其说他们是正规军,不如说他们是具有精良装备的土匪。由于经济的倒退,帝国实在无力承担这些军团的粮饷。为了自己的私欲,军团中的一些老兵开始贩卖自己的装备,甚至利用自己在边关或者国内关卡驻守的便利,私下里帮助一些外族势力进入帝国,或者帮一些商人走私一些货物进入帝国,从中牟取暴利。

试想一下,这样的一支帝国军团,怎么能打好仗?只要他们不公开对城中百姓进行劫掠,就已经是当时当权者的万幸。很明显,此时的帝国军团与其说是国家机器的中坚力量,不如说是那些玩弄政权的政客手中的筹码和玩物。

破败不堪的君士坦丁堡

作为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严肃和辉煌。根据当年慕名来到君士坦丁堡的一些西方旅行家和作家的记载,君士坦丁堡城内已经完全不像城市,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有围墙的大型村庄。很多本应该是修建花坛和神像的地方,都被军民种上了粮食作物。

不少宫殿和公共建筑缺少必要的维护,都已经出现坍塌的迹象,而居民们则趁夜将这些残砖破瓦与回家里,作为自己修补房屋的材料。被人称为“天堂”的教堂已经无法修复,破烂的码头由于缺少必要的设施,往来的商船根本不愿意再多看它一眼,即使它的位置很好。

在空旷的街道上行走,再也看不到当年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三五成群的老人,穿的破破烂烂,在街上游荡。曾经的“天堂”早已沦为外族势力取笑的对象。

帝国管理层出现分裂

昔日组织严密的帝国管理层出现了裂痕,各级管理者终日无事可做,机构也是形同虚设。甚至,就连皇帝的命令都无法走出京城。当年高高在上、甚至被神话的帝王,如今也成为了这些基层管理者的饭后之余的笑料。

分散在巴尔干半岛的省份,已几乎成了独立王国。他们除了名义上承认王朝中央的宗主权,再也不愿意与其发生任何联系。既不向他们提供收来的税收,也不提供军团士兵。即便有消息传来说,外族势力可能对京城造成危险,他们也不愿意出一兵一卒来增援。

再论拜占庭之六:窘迫,是帕列奥列格王朝最后的标签

破败的农庄

经济崩溃,百姓流失

实力派之间的相互争权夺利、各自拥兵自重,造成了商业的不畅,不少商路也就此中断。特别是农业经济,在内乱和外族的步步蚕食下,已经损失殆尽。不少农户因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离家逃难。以至于帝国想要重新征兵来抵御外族,都找不到合适的兵员。。。

帝国京城周围等一些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也因为内战和外敌入侵,以及国外雇佣军的破坏,迅速成为无人耕种的荒凉地区。而一些曾经富庶的农业地区,比如小亚细亚等地,也早已沦陷于突厥手中。

偌大一个帝国,此时几乎已经没有了收入,国库也空了,仅仅能依靠变卖皇家财产土地和借款度日。后来的约翰五世,就把达达尼亚海峡入口的泰尼多斯岛,以2.5万杜卡特的低价卖给了威尼斯人。

安娜皇后也下令将宫中的金银器皿融化铸成货币,来应对宫中的财政窘迫。皇宫的礼仪庆典虽然还在继续维持,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场景早已被当代在场的史官记录在册。寒酸的场面根本骗不了民众,帝国终将大厦将倾。

为了掩人耳目,宴会上的摆放了不少金银器皿。其实,这些器皿基本上都是用陶土制成,外面贴上一层锡纸或者薄薄的金箔,来勉强维系自己贵族的尊严。

以上种种窘迫的场景,都是出现在那位开国君主逝世之后。后世子孙的才华根本无力支撑整个帝国,却个个善于争权夺利,实在是帝国的无奈。我们也由此可见,坚固的城堡真的是从内部瓦解的。而外族的不断骚扰,也印证了“破鼓万人捶”的道理。品历史,我们是专业的,欢迎订阅。


参考文献:(英)仁西曼.《拜占庭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