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黑斑病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桃樹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實,嚴重時常常導致果實大部分腐爛,完全喪失食用價值。因此,農戶們應該採取措施進行防治。以下內容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桃樹黑斑病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供農戶們參考。

桃樹黑斑病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症狀表現:

主要為害果實,分3個階段。(1)初期。果尖形成乳頭狀突起,最大可達1.5~2cm,也可以形成圓丘形或圓錐形。(2)中期。桃尖以後產生稀疏紅點,形成紅尖,而且紅尖的下部往往有一黃色暈圈。紅點密度逐漸增大,便形成紅斑,果農稱之為“紅嘴”。有時乳突狀由綠變黃綠,形成黃綠色的桃尖。(3)末期。桃尖組織壞死後,形成褐色病斑,並有不明顯輪紋,其上很快產生黑色黴狀物,後期病斑表面呈粉紅色。有的病桃症狀表現較晚,乳頭狀畸形尖、黃尖,紅點,紅斑,水漬狀等症狀,可保持到採收,但是在採收後繼續發展,最後仍形成黑斑。

桃樹黑斑病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發生規律:

(1)氣候因素。一般在雨後4~15天左右發病重。(2)密度。密植樹發病輕,非密植樹發病重,但樹冠上部的病情並無明顯差異。(3)樹體。成齡樹發病重,樹體上部病果較多。

桃樹黑斑病的症狀表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綜合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增施農家肥、綠肥等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適量施用鈣肥;合理修剪,使果園通風透光,降低果園中的溼度;乾旱季節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保證樹體水分平衡供應,防止果實開裂;生長期適當噴鈣,提高果實含鈣量。

(2)藥劑防治。從落花後3—5天開始噴藥,常用藥劑有80%大生M-45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1.5%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1:4:240倍式波爾多液等。每隔10~15天防治1次,共防治3—4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