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別陷入這種境地,衝出來。別像老鼠逃跑似的, 看看你的周圍, 要敢於開拓自己的天地。 ——基丁

“沒有人喜歡被教育,但都需要被提醒”,孩子們身處教育環境中,不得不接受或好運、或厄運的教育。他們心中真正渴望的,是那些可以引導自己的人。

《死亡詩社》是一部向引導者致敬的影片,在上映31年後的今天,其中的引導方式依然如新,當然,也依然備受著爭議。但這並不影響多年來的好評,更不影響人人都渴望,有一位基丁那樣的老師。豆瓣評分9.1分,62屆獲得四項奧斯卡提名及最佳原創劇本獎,這已證明了觀眾們的心聲。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31年過去了,依然高分,說明著影片的價值

影片講述了,有著百年曆史的威爾頓貴族學校裡,一群青春期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他們一方面不得不接受父母設定好的人生,一方面在青春期中叛逆的掙扎。在傳統、榮譽、紀律、卓越的校訓下,他們無奈的接受著模具式的學習、生活,直到一位引導者的出現。

英語老師基丁,改變了他們的枯燥與機械。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顛覆認知的思想引導,讓他們喜歡上了學習,更找到了與眾不同的自己。影片最後以悲劇結尾,給所有施教者與被教者奉上了深深的思考:“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這個思考延續到今天,仍然沒有標準答案,卻也因此,使得本部影片極具價值。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這是影片中的淚點劇照,它記錄著觸及心靈的教育成果。

教育是時代與國家制度的產物,牽扯著文化屬性與社會發展等諸多方面,不是一兩位優秀老師,幾部優秀電影就能夠改變的。但影片中基丁老師的課程,在趣味與顛覆的形式下,震撼三觀的引導,可以成為不同年齡段的我們,視為珍寶的內容。本文將通過對課程的分析,來看看如何開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大門,如何引導情緒、情感的表達。

第一節課:面對死亡,及時行樂,引導正確人生觀。

基丁是英文老師,對於母語為英語的孩子們而言,相當於中國的語文老師。這可能是所有孩子最不愛上的課程之一,更何況在那麼傳統的古老的教學體系裡,基丁是如何變枯燥為好奇的呢?

基丁一出場就打破了僵局,引發了很好的互動。他吹著口哨,夾著書本,雙手插兜,穿過教室,做著鬼臉,吸引孩子們來到學校的榮譽牆,然後讓一位孩子唸了課本中的一首詩:

及時採擷你的花蕾

舊時光一去不回

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

明天變得風中枯萎

然後,像講鬼故事一樣,讓孩子們看著榮譽牆上古舊的照片,照片中的人與同學們一樣的年齡,也曾經與他們一樣,有著不可一世的青春,後來,或大有成就,或一事無成,重要的是他們都已死去。而他們都在悄悄地對同學們說“及時行樂”。或者翻譯成:抓住時間,讓此生不同凡響。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死亡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找到生的動力

唐代杜秋娘的《金縷衣》一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同樣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沒有老師用來講“死亡”。為什麼“花開堪折直須折”?基丁說“因為我們都是凡人,孩子們,因為信不信由你,總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變冷,死亡”。

17歲的孩子,孤傲又怯懦,有很強烈的個人思想,說教是他們最討厭的方式,他們更願意自由的思考

這節課,基丁打破了傳統的自我介紹,他讓孩子們稱他為“船長”,從第一印象就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他將大人們很禁忌的死亡話題,放到語文課的第一節,這讓孩子們有被當成大人的感覺,反而都聽得很認真。他幽默、詭異、甚至讓孩子們覺得他有些神經,但也恰恰如此,孩子們開始思考,思考基丁說的每句話。

當他讓孩子們直視照片中的人物,去體會一個個的人生時,人生觀的大門已經敞開,而那句“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不同凡響”,像顆種子一樣,種進了孩子們的心裡。

孩子們或許從未考慮過死亡,也從未想過自己,會如同照片中的人物那樣,終將死去。當自己被掛在牆上時,會是怎樣的人?是否快樂,是否精彩,是否不枉此生?這是向死而生的引導,會停留在心中很久。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這些死去的人們,曾經也是孩子們的年齡,他們在說“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生命不同凡響”

一面每天都要經過的照片牆,一場帶著幽默感的“死亡教育”,開啟的卻是奮力向上的人生觀。他

幫孩子們找到了人生的原動力,打破了懈怠的學習狀態,激發了對學習的好奇心,主動積極將不再是老師發愁的事情。

第二節課:丟掉模版,找到自己,思考人生價值觀。

詩歌課上,學生們習慣性的打開書本、筆記本,隨時準備記錄課程內容。基丁問“什麼是詩歌?”,書中自有學者們的論述與總結。一個孩子大聲地念著,基丁在黑板上畫著定義中的圖解,孩子們也學樣子畫著。然後,基丁說“這是狗屁”,孩子們蒙了,他讓孩子們把那一頁撕掉。

這嚇壞了傳統學校中,循規蹈矩的孩子們,也驚到了我。讓我不禁想起《孟子》中所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固然書中記載的是筆者的走心之作,但讀者無心以對的死記硬背,是毫無疑義的死讀書。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孩子們不敢懷疑書中的知識,基丁引導孩子們打破這一切

影片中是這樣理解詩的,“若以詩的完美程度為橫軸,其重要性為縱軸,那麼計算其所佔面積,便可得到它的偉大分數”。這像極了教育的模版,應試教育,填鴨教學,也像極了社會中各種套路捷徑。模版式教育下,必定束縛了人生的價值,對於這一點基丁並沒有完全否定,而是說: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 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 美麗、 浪漫、 愛情, 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可以看出,這是一節思考生命意義的課程,他告訴孩子們,書上對詩歌價值評定,只能代表作者,不能代表每個人,只有自己看見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為孩子們打開了價值觀的大門。生存的技能固然重要,但發現自己的價值更為重要,生活的意義不在別人那裡,而在於每個當下的自我發現,這才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表達自己,是所有語言存在的意義,別人怎麼說是別人的事,第一步是關注自己的感受。

詩歌是探索自我價值很好的媒介。它發現生活,抒發自己,尋找意義 ,而這一切與他人毫無關係,更不由他人來左右思想,它是每一刻當下意義的表達。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有類似的觀點:

《論語.陽貨》中記載“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詩,可以表達高興,悲哀;可以幫助觀察;更可以搭建圈層;可以更好的孝順父母,還可以為國效力,更甚微,可以認識鳥獸草木。說到底,詩是對真實自我的尊重,只要是關注內在自我成長與感受的人,都該會寫詩。這可以幫助我們,尋找每件事情的價值與意義。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語言的表達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尊重和表達生活的意義。

大膽的授課方式,獨特的觀點,對於百年名校中的教條學子們來說,是顛覆式認知的。他將每一個疲憊的大腦激活,積極主動地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完全吻合了恰逢叛逆的青春。正像蘋果公司給iPad Air的廣告詞“探索你的詩篇”基丁為孩子們展開了新的人生詩篇。

價值觀的建立,從此刻起,由外在世界的強加,轉向了內心世界的探尋,孩子們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注重自己的真實感受,開始勇於表達那個真的自己。基丁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同時,更希望他們從不同角度看待世界。

第三節課:欣賞世界,堅守信念,擁有美好的世界觀。

基丁在一次課堂上,跳上桌子,孩子們又被驚到了,不止如此,他還鼓勵每一個孩子,走上神聖的講臺、站上桌子,從不同的視角,去看熟悉的世界。

就像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沒人喜歡那樣,就像沒人喜歡被教育。

基丁用行為藝術去提醒孩子們,還有很多種的可能,而那個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包括學習,可以接受的同時,更可以有自己的理解,這並不是離經叛道,而是屬於自己的成長。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從早學到晚是無聊的。兩點一線的生活,熟悉的環境,很容易讓人陷入沒有生機的狀態,形成刻板映像,如同行屍走肉,更別說發現身邊的美好,這不應該是一個人該有的狀態,更不是應該屬於孩子的狀態。

即使在非常熟悉的環境中,我們也不應該以懂得、瞭解的態度去面對它,因為還可以有很多的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也必定會看到不同的風景。世界精不精彩,取決於我們看待他的角度,這為孩子們開啟世界觀的大門,送上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類似的啟發式教學還被搬到了戶外,基丁請三個學生走路,大家一起觀察。他們起初各有各的姿態和節奏,可沒幾圈下來,就變得步調一致,節奏一樣了。這是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場景,我們會說這是“共振現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但基丁提出“堅守自己的信念”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堅守與眾不同的自己

當我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當我們擁有了一雙發現新大陸的眼睛,我們需要的是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堅持自己的步調。這個世界很美麗,時時刻刻都在召喚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被需要的需求,這是人的社會屬性。

我們可能不得不與別人做著相同的事情,但發心可以是不同的,那個發心彌足珍貴,它讓每個人都與眾不同。即使我們的步調,不被別人鼓勵與欣賞,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出自己的路就是偉大的。

孩子們頓時開了竅,在基丁的鼓勵下,走出自己“魔鬼的步伐”,只有多爾頓站在那裡不動,基丁問他為何不參加,多爾頓說“我在行使不走的權利”,這個回答完全被尊重,因為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詩這樣寫道:

“一片森林裡分出兩條岔路,我選擇人跡更少的那一條,於是帶來了安全的不同。”

在這之後的孩子們都綻放了,尼爾勇敢的去競演戲劇的男主角,出演了《仲夏夜之夢》;納克斯去追求心愛的女孩,奉上詩歌;查理在校刊上發表渴望招收女生的想法;膽小的安德森,在基丁離去時,站上桌子表達自己的態度。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堅守自己的信念,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世界對於青春期的誘惑是巨大的,他們充滿了好奇,且蠢蠢欲動。建立正確的世界觀,需要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康的基礎上,或者說並駕齊驅。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引導,不斷的修正。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和人才培養的根本。

三觀大門的開啟,只是美好的開始,就像詩一樣,它可以使一個人成為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情緒的疏導與情感的表達

可以使引導者及時地得到反饋,讓引導與培養循序漸進的進行。

第四節課:學會表達,每個人都是偉大的詩人。

安德森是學習好、聽話、膽小的學生,他不會主動表達自己,在同學間的相處也是被動的。他很喜歡基丁的“離經叛道”,也很認真的完成詩歌作業,但他不願讓同學們發現他的喜愛與認真。在矛盾中,他更多的選擇旁觀,和謹慎地表達。

影片中的一個高潮,來自一次作業展示。基丁鼓勵每個孩子寫出自己的詩,在課堂上大聲地朗讀。有的很膚淺,有的很簡單,基丁會說“主題簡單無妨,只是不要太俗套”,他在不斷的打破孩子們關於詩歌的固有思維。

輪到安德森,這個優秀的學生,竟然沒有完成作業。基丁將他請上講臺,用提問的方式開始引導,然後矇住他的雙眼,帶著他慢慢轉圈,不斷加速提問,在基丁的不斷激發下,安德森的詩,隨口而出,得到全班的熱烈掌聲。

一個牙齒流汗的瘋子 。

我閉上眼睛, 他的形象在我眼前晃悠。

一個牙齒流汗的瘋子, 瞪得我心怦怦直跳。

他伸出手, 掐信我的脖子 。

他一直在唸叨真理 。

真理就像一床總讓你雙腳冰涼的毯子,

你怎麼扯, 怎麼拽, 總也不夠,

踢也好, 打也好, 它總也蓋不住我們。

從我們哭著降生,到我們奄奄一息,它只會蓋住你的臉。

不管你如何痛苦,不管你如何痛苦,如何叫喊。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膽怯的安德森,在基丁的啟發下,寫出了很棒的詩。

詩歌課還被變成了足球課。基丁給每個孩子一句詩,讓他們在衝刺踢球前,大聲地朗讀。起初的孩子都放不開聲,幾輪下來,每個孩子都成了激情地朗讀者,豪邁地朗誦著詩歌。

這些對情感的挖掘,對情緒的激發,讓我們體會到孩子們的幸福,他們可以把腦中的想法、心中的情緒,通過詩歌盡情的抒發,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知道孩子心理壓抑了多少情緒,埋葬了多少情感,心理健康成了霧裡看花的領域,與其苦於求證是否健康,不如利用好的媒介幫助孩子表達情緒情感。本片中,基丁使用的媒介是詩歌,但是詩歌絕不是背幾首就能達到效果的。在心理學裡,“詩歌療法”有明確的說明:

尼古拉斯.馬紮在《詩歌療法:理論與實踐》中說道:

“在文藝與臨床診療雙方傳統基礎上,本書提出‘詩’之所以被稱為詩,並不在於它是否有詩的形式,而更在於它是否有詩的內容與功能。”

詩歌療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讀詩;另一種是寫詩。讀詩,講究的是情感共鳴;寫詩,更容易發現那些被忽略的思想和情感。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將踢球與讀詩融為一體,更好地引起共鳴

在基丁的語文教學中,它正是運用了這兩點:

  • 讀詩:在踢球讀詩的過程中,他選擇的都是興奮、激昂的詩句,用行動上的興奮帶動與詩歌的共鳴,幫助孩子們去感受詩歌的情感。
  • 寫詩:在創作的時候,他矇住安德森的雙眼,讓他不被外界干擾,旋轉使他關注內心的感受,那些壓抑的、被自己忽略的偉大被激發而出。

能夠幫助情緒與情感表達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音樂、美術、運動、戲劇、寫作、演講等。但可悲的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這些內容仍處在口頭重視的階段。大部分的學校和家長更在乎給孩子灌進了多少知識與技能,並不那麼在乎孩子情緒的疏導,和情感的表達。

劇中尼爾是個每門都A的優等生,他配合著爸爸所有的要求,努力飾演一個好兒子。他想當編輯助理被爸爸扼殺,他演《仲夏夜之門》得到全場的掌聲,卻被爸爸強制要求轉學,在爸爸面前他只能服從,所有的情緒與情感都不允許有,他優秀著但同時痛苦著,最後他選擇自殺結束這無趣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心理問題急劇上升,施教者總是抱著僥倖的態度認為,悲劇不會在自己的任期發生,這正是所有教育噩夢的溫床。《死亡詩社》之所以好看,是因為裡面有一位

不走過場的老師,他把孩子裝進心裡,他更關心人性發展的健康,他尊重的是教育的意義。

寫在最後

《死亡詩社》以向死而生的人生觀開啟,用行為藝術校準價值觀,從不同視角體會世界觀。以詩為媒,用觸及靈魂的方式,讓我們認識了一位備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他讓我們相信,教育也可為孩子帶去快樂,也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孤獨。

老師這個職業並非製造者,而是引導者,人的一生會被很多事物引導,如家庭、學校、老師、家長、朋友、社會......而每個引導者也不間斷的被引導著。

假如在威爾頓能多幾個基丁,孩子們多幾個可以理解他們的大人,可以有更多的渠道讓孩子們抒發情緒,學校和家長可以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健康,尼爾的自殺就不會發生。

《死亡詩社》|看奇葩老師,如何開啟三觀大門

孩子們需要基丁這樣的老師,越多越好。

面對基丁的背鍋,我們更希望,多一些能夠指出“皇帝的新裝”的孩子。讓我們的下一代,在真正的關懷中成長,更希望那些明白這一切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行動起來,堅守內心的善良,走出為孩子著想的引導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