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馮小剛這一次看破愛情和生死


《只有芸知道》:馮小剛這一次看破愛情和生死


馮小剛執導的《只有芸知道》是一部有關愛情和生死的電影,看似有些沉重,但馮小剛卻能夠把這部電影拍得清新、優美、生動、曲折,馮小剛一如既往地讓整部電影緊湊且有趣,繼《芳華》之後,這又是馮小剛的一次“致青春”。

算影片的時間,《芳華》和《只有芸知道》是銜接的,前者是1970年代文工團的故事,後者是1980年代文工團成員出國留學的故事,有一定的關聯性。《只有芸知道》改編自馮小剛同事兼好友的真人真事,所以,在觀看的影片的時候,能感受到馮小剛導演對著兩個人物的無限關愛,他就是在拍好朋友的故事,他願意把他倆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就說明這個故事首先打動了馮小剛,現在,馮小剛希望這個故事能打動觀眾。

《只有芸知道》:馮小剛這一次看破愛情和生死


《只有芸知道》確實感動了我,這部電影就是告訴觀眾一個道理“珍惜眼前人”,每個人都會遭遇生老病死,夫妻之間,一個人先走的話,另一個人會很孤單和悽苦。影片中的隋東風(黃軒飾)一出場,他的妻子羅芸(楊採鈺飾)就已經逝世了,導演還用奇幻的手法讓羅芸回來探望隋東風。電影正式開始,隋東風駕車在新西蘭故地重遊,他帶著妻子的骨灰去見故人,以及去妻子生前想去的地方,通過故地和故人,帶出一段段隋東風和羅芸的回憶,串聯起他倆小半生的相濡以沫。

馮小剛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他的電影很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共鳴,他拍得的故事都是和百姓生活緊密相關的群體記憶。即便是電影中的人和事觀眾不曾親身經歷過,但也曾是一個年代突出的現象,同樣會引起共鳴。之前的作品譬如《一聲嘆息》對婚姻問題的思考,還有《非誠勿擾》對相親的解讀,以及《芳華》對70年代的記憶等等,都勾起了不同年齡觀眾的回憶。

《只有芸知道》:馮小剛這一次看破愛情和生死


《只有芸知道》的時代背景是1980年代為主,故事延伸到了21世紀,重點還是1980年代的出國潮,隋東風和羅芸都是以留學的名義出國,但兩人在國外結婚之後,留在新西蘭以開餐館為生。這樣的人生在海外華人中並不罕見,開餐館也是海外華人謀生和致富的重要手段。當年還沒成為大導演的李安在美國就很長時間沒戲拍,他做菜好吃,他的岳母還提議出錢給他開餐館,不過他沒同意,但是之後拍了一部《飲食男女》來展現自己對廚藝的瞭解。

在我看了,《只有芸知道》一半是關於愛情,一半是關於生死。關於愛情的部分,是隋東風和羅芸的相遇相知,兩人的戀愛幾乎算是一見鍾情,這兩位租客因為一個白班、一個夜班,很少碰面,第一次在房東的庭院中碰面之後,隋東風就被羅芸和美麗所吸引,之後兩人彈琴吹笛合奏樂曲,幾乎達到一種心意相通的地步,正值青春年華,不戀愛是不可能的了。

《只有芸知道》:馮小剛這一次看破愛情和生死


有關生死的部分,是隋東風和羅芸結婚之後,羅芸先是面對了寵物狗的離世,之後她也感覺到自己身體的不適,她心臟有問題,但是她一直沒有對隋東風明言,隋東風可能是女人心目中完美老公的形象之一,勤勞踏實穩重,羅芸當然不想失去這個丈夫,但她也知道自己無法陪他走完後半生,所以她會有鬱鬱寡歡的一面,這些情緒在楊採鈺的表演時都展現了出來,給角色的命運做了鋪墊。

羅芸對隋東風隱瞞病情是可以理解的,她結婚前就隱晦地告訴隋東風自己不合適結婚,但是隋東風義無反顧要娶羅芸。

《只有芸知道》:馮小剛這一次看破愛情和生死


愛情來了,擋也擋不住。即使隋東風婚前就知道羅芸的心臟問題,他也一樣會娶羅芸,但是往後這些年的日子裡,隋東風肯定天天惦記羅芸的心臟問題,這也不是上策。既然相愛在一起,兩人相依相偎,在一起就親密無間,珍惜當下,這樣不也是很好嗎?

《只有芸知道》對愛情和生死都看得很透徹,其實影片也應了那句名言“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或許就是影片最好的註腳。

叮鈴鈴/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