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今日看点: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给大家聊聊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转变。诸子之学兴于春秋战国之际,至西汉中叶乃渐衰竭。其兴替之原因,必有特殊之时代背景,且春秋战国时代,为中国历史上剧变时期,盖以诸国竞争,因时制宜,一切措施,不能墨守旧章,故其进化之迹,有足称者,此历史演进之事实也。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孔子

例如,政治、经济制度之改革,平民与贵族之消长,学术思潮之兴起,战斗技术之改良及民族之混化,风俗之变革,皆足以上继往古,下开来叶,在此特殊转变情形下,诸子学说,应运而生,此亦时代使然。考其学术思想之转变原因,述明于下。

周代封建社会,成于克商之后,封土建国,号称盛世,设五等。列国诸侯,有为周室所封者。自平王东迁,诸侯放恣,强凌弱,众暴寡,封建制度渐次崩溃,而春秋霸政之局已成。降及战国,号称七雄,蚕食兼并,宇内封邦,鲜有能幸存于七国之下者,封建政治及社会组织因而根本大变。在封建制度下,天子诸侯及卿大夫在政治上、经济上均为人民之主。周以土地封其子弟为诸侯,即使其子弟为其地之君主兼地主。但是商鞅变法之后。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农民占势力者亦可为大地主,此经济制度之一大变动也。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商鞅

古代世族与平民阶级,可以《尚书》证之:一为九族,二为百姓,三为黎民。九族者,君主同姓之亲;百姓者,异姓之支,皆为贵族;而黎民则视为平民。依周制,世官多出于公族,盖诸侯世其国,卿大夫士世其家,贵族专政,平民非先提升为士,无由登于缙绅之列。迨春秋之世,诸侯争霸,王官失守,贵族多散于平民之列,以其世守之文籍及传统之政教学术转授平民,以谋生活,于是平民才智之辈出。而列国为应付时变,亦不能不拔取平民之秀者,使任军事或政教。而平民与贵族阶级之分际,遂渐不如前此之严格。此亦当时大势之所趋。故宁戚以饭牛而得任于齐,百里奚以奴隶而仕于秦,此庶民之升为官也。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尚书

《诗》有黎侯之赋《式微》,《左传》谓“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为皂隶”。孔子本为宋之贵族,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此贵族之降而为民者。如是,阶级制度逐渐消灭。降及战国,平民之俊者,尤得与闻政治。是以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为卿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衣为将,遂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孙膑

古者政教不分、官师合一,庶人不能参与贵族政治,凡受教育者,皆为贵族子弟,而庶人既无受教育之权利,亦无求知识的必要。且书籍存在官府,民间极难收藏,兼以纸笔尚未发明,以刀刻漆书代笔,以竹简木牍代纸,得书之困难自可想见。自周室东迁,官师流移,典籍四散,流于民间,私人讲学之风,由是而兴。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竹简

孔子为儒家宗主,聚徒讲学,弟子数千人,更开古代未有之局,以“有教无类”之宗旨,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平民得以受教育,庶人得以求知识,自此始。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第一教育家。其学术以道艺为本,以时事为用,其政治主张则推行文王、周公之道。尝率门徒周游列国,皆不见用,遂返鲁,与门人弟子习六艺、讲六经,学术风气大盛,此教育制度之一大变也。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孔子

春秋战国之际,时君世主多能提倡学术,甄拔人才,以致诸子争鸣,百家蜂起。盖因时代之剧变,有志之士以改制救世之热忱,往往发表言论,以图改革,此亦大势所趋。于是有拥护旧制度者,有反对旧制度者,有批评旧制度者,有修正旧制度者,亦有另立新制以代旧制者,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莫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此即所谓处士横议之时代。由是观之,诸子学说之发达,由于言论之自由,而言论之所以自由,由于社会制度之变化,社会制度也为之大变动。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原始部落

先秦时代的政治结合,概可分为两种形式:夏代以前是部落社会,由各部落推举“共主”;三代以下是封建社会,由天子分封诸侯。这两种政治结合都很松懈,其联系之法,则赖朝聘、会盟,尤以封建时代为然。在春秋时代,朝聘、会盟的活动中心在王室;春秋以后,国际活动的中心移于列国。当时,朝聘、会盟均为国际间的特殊典礼,或由国君亲自参与,或由卿大夫代行。一般外交活动,国家设有行人之官以司之(行人即外交官)。而在孔子所造就的士人阶级中,行人亦是其中之一(例如子贡便是著名的使者),而行人之主要任务为请战、媾和、求救、结盟等。因此,他们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他们对于学术的传播,尤其是纵横家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促成学术发达。

春秋时期学术思想的起飞,社会经济变动,社会阶级亦有变化

孔子

总结

春秋以后,社会经济起了变动,社会阶级也起了变化,在此变动中,不同出身的士人,纷纷要求参加政治。这时,文人学士游说的风气也渐渐流行,同时由于诸侯互相兼并日烈,诸侯为了加强自己实力,乃不得不广揽人才,以为助臂。因此,一个很平凡的人(仕),只要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的大臣。只要国君所养的食客中,有各种学派的士,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被加意款待;而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乃提出不同学术思想,因而使学术思想在此时期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