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安为何去南方的襄阳弘法?

352年,以后赵旧将冉闵被杀为标志,后赵政权已被慕容俊的前燕替代,后赵为主的北方平原也基本平稳。道安避难阶段基本结束,道安的僧团队伍也按照道安的既定方针,由原来的避难阶段,逐渐转移到弘法道路上来。

这期间,道安由牵口山到飞龙山,再到太行恒山,不但创立寺塔,还“改服从化者中分河北”,并且收了最得意的弟子慧远。道安不仅有了充裕的立足之地,还有了较为满意的弘法环境和弘法成效。虽有史料载,前燕政权不甚尊崇佛教,但地方长官武邑太守卢歆,苦苦邀请道安讲经说法,也说明以慕容俊为首的前燕政权,并没有打击和排斥佛教的情况出现。

释道安为何去南方的襄阳弘法?

道安在北方弘化已见成效,为何后期转向南方?很多学者提出了天灾、战乱等理由,非常勉强。实际上,前燕370年被前秦灭亡前,一直比较平稳。即使359年慕容俊欲伐东晋,提出要“户留一丁,余悉发兵”,但考虑到百姓因乏和承受能力,也听从了大臣意见,采取了常用的“五丁抽三”制。

应该是道安感受到,北方本就是佛教兴盛之地,以道安无私无畏的创新精神看,道安的志向已不是佛法的一地兴盛,而是全国性弘化。因此,才有了再次引领僧团队伍转折向南,发展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东晋领域,去传播佛教、兴盛佛教。这也是道安弘法战略的阵地大转移。

东晋在哪里?

道安生于西晋末年312年。五年后的317年,由于五胡乱华,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

释道安为何去南方的襄阳弘法?

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建康(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东晋(317-420)政权一百多年,统治区域大在以湖北为界的东、南一带。因东晋政权与北方十六国同时存在。故东晋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时期。

当时,前燕政权在中原大地及以北地区;与此同时崛起的还有前秦(即后来著名“淝水之战”苻坚部),起初政权在以长安为主的西部一带,后370年灭前燕,统治全国大部区域。

这个时期,中国主要被东晋、前燕、前秦三权鼎立。

道安身处北方,立志南方弘化。而前燕慕容俊政权,是从北向南发展的。北方一带虽趋于稳定,但河南南部却处在战乱之中。363年,慕容俊已死,慕容暐派宁东将军攻克荥阳,又派镇南将军慕容尘侵犯长平;364年犯许昌、汝南等地。此时,道安带着让佛教兴盛全国的远大志向,带领队伍向南一路弘法,势必要穿过战乱区域,遂有了《高僧传》中“倾之复渡河依陆浑,山栖木食修学,俄而慕容俊逼陆浑,遂南投襄阳”。

释道安为何去南方的襄阳弘法?

这段时间道安辗转流离,山栖木食。生存之艰难,与当今“爬雪山,吃树皮”的长征真实一致。十几年前道安为避乱而避难,十几年后,道安为兴盛中华佛教而避难,二者虽本质不同,但都是实现弘法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