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尝“便便”的人,两位报了仇,一位出了“名”

历史上三个尝"便便"的人,两位报了仇,一位出了"名"

小编今天所谈的三个人尝"便便",在历史都有记载。前两个人尝便便是为忍辱负重,伺机报仇;后一位尝便便是为了溜须拍马,升官发财。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三个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一笔。

第一个人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这个人物大家都比较熟悉,他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他怎么能和尝便便的事联系起来呢?这得从吴越两国争霸说起,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时,与君主阖闾多次作战。允常死后,勾践继任之位。 [2]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在(今浙江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用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吴王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日夜秣兵历马 (秣马厉兵) ,准备攻打越国。勾践决定,在吴国未发兵之前讨伐吴国。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发兵。夫差听说之后,派遣全部精锐攻打越军,在击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于,吴军进而围困越军。 越王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交谈。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吴王夫差同意勾践之请,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会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历史上三个尝“便便”的人,两位报了仇,一位出了“名”

越王勾践五年(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大夫、范蠡向吴国臣服。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仁贤不官绝灭之国。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社稷坏崩,身死世绝,为天下笑。而子及主俱为奴仆,来归于吴,岂不鄙乎?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一次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并用手蘸着尝了尝,体贴夫差的病情。勾践"问疾尝粪",博得之欢心,三年期间由于勾践尽心服侍,再加伯嚭不时接受文种派人所送之礼而在夫差前为勾践说好话,使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就放勾践夫妇回国了。越王夫差回到越国之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把吴国给灭了,报了在吴国受辱之仇。

历史上三个尝“便便”的人,两位报了仇,一位出了“名”

第二个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孙膑,他曾创《孙膑兵法》。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因嫉恨自己的本领远不如孙膑,于是设计加害于孙膑,把孙膑的双膝盖骨割除,使孙膑成了残疾人。就这样庞涓还不甘心,还要置孙膑于死地时,孙膑只得使出"假痴不癫"之计,装疯卖傻。庞涓为了验证孙膑是否真疯,派亲信去探访孙膑,孙膑就在猪圈里手舞足蹈,把随从送来的饭菜当作毒品,狠狠地摔到地下,又抓起猪圈里的猪粪、猪食往嘴里塞,还一边叫喊"好吃、好吃"。亲信把看到的情况报告给庞涓,庞涓深信不疑,也就放松了对孙膑的看管。孙膑可以到街市上游荡,时好时疯,起初,庞涓还派一名随从时不时地监护孙膑,后见孙膑成天,没什么异常举止,就连监护人员也取消了。一天,齐国使者来访魏国,得知孙膑的冤屈后,设法把他带回了齐国。由此,孙膑用"假痴不癫"计成功地瞒过了庞涓的猜疑,并顺利地回到了齐国。孙膑为报庞涓加害之仇,就帮助齐威王发展国家,训练军队,后来的桂陵之战跟马陵之战孙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打败庞涓,报了大仇,庞涓自刎(一说射杀)。

历史上三个尝“便便”的人,两位报了仇,一位出了“名”

马陵之战

第三个人物是武则天朝时期御史郭霸尝粪的事。此事在新旧《唐书》中,均有记载。时任御史大夫魏元忠后来的宰相卧病在床,其下属诸位都来探病。御史孙霸为表殷勤,最后一个走,他喜滋滋的对魏元中上司说:医生的"望、闻、问、切"远距离诊断不行。我刚才已经让下人端出你的粪便仔细品尝了,味道挺苦,听人说粪便越苦的人身体越健康。所以你马上就会痊愈了。魏元忠刚直,甚恶其佞,故露出其事于朝廷。此后,郭霸以所谓"吃屎御史"的大名著称于史书。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