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边大姐换乘上就近务工增收“快班车”

“边大姐收工了,快回去给娃他爷做饭”

“12点到了咱都回,今年没出去,政府帮助咱在齐翔务工,还能照顾上家里”,在朝那镇西张村齐翔果园里边秀玲乐呵呵的回应道。

边秀玲,女,现年49岁,西张村高家社人,肢体四级残疾,全家6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和长女在外务工,父亲年迈在家,儿子和次女在当地读书。去年,边秀玲也随丈夫外出,在建筑行业务工,家里的上上下下没人照料,父亲患个头疼脑热就需麻烦家们邻居,也因没手艺常常会出现干完这个工作、找不到下个活的情况,夫妻两人抱怨“干活难,找活干更难”。

灵台:边大姐换乘上就近务工增收“快班车”

顾家和挣钱一举两得

受疫情影响,3月初边秀玲夫妻还没有出去。这时随着疫情等级变化,全国各地都在复工复产,朝那镇党委、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针对受疫情影响群众没有如期外出务工这一焦点问题,朝那镇在县人社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微信群、朝那党建公众号等途径每天都在发布转发联系好的务工信息,全面摸排了有意愿未返岗务工人员情况,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情况,及时对接了镇域内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用工需求,切实搭建起群众有务工意愿、企业有务工需求的桥梁,还积极推行着“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的“灵台模式”。通过镇村的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边秀玲也计划不出去了,由去年的外地打工,换乘上了在本村就近就便务工的增收“快班车”。

灵台:边大姐换乘上就近务工增收“快班车”

在这里做事一年还能挣2万多块钱

绿绿的果园,蓝莹莹的天,一棵棵果树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微凉的风伴着大自然的清香轻轻吹过,果园间枝叶窸窣作响,务工的群众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欢快的交谈着,在西张村齐翔果园里,笔者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静谧美好的景象。边秀玲通过村劳务站与齐翔公司签订了务工协议,接受了岗前培训,她正式踏上了新的岗位。握着铁锹挖着施肥坑,拿着扫把清理着落叶残枝,用剪刀精心剪去繁密的花蕾……她们一天忙碌着。边秀玲务工一天能挣70元,一月能干26天,同时还能兼顾照料上家里,她想这样“两不误”的情况下,常年累月在果园干,一年也能像外出一样挣2万多,她心里美滋滋的笑了。朝那镇宣传引导像边秀玲这样就近就便务工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很多。

今年以来,朝那镇摸底有务工意愿需提供就业岗位人员21人,有务工意愿未返岗人员272人,截至4月21日,全镇劳务输转2516人,就近就便安置312人,通过“点对点”向上海、天津等地输转49人,安排公益性人员179人。在疫情作祟这个特别的年份、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正在“发光发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